激发学生情感构建心灵碰撞的课堂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感动,是写作的生命,是课堂的生命,是教学的生命,在课堂上能成功地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感动之弦,学生心海就能荡起涟漪,激起浪花。在学生心潮澎湃的时刻,来个“顺水推舟”,让学生的情感朗读荡舟于心海中,积极自主地找寻生活中的一幕幕感动,一份份真情。只要“真情”和“感动”在教育教学中绽放出美丽的生命之花,相信我们课堂的生命就会永远流淌真情,永远传递着那情感朗读的动人场面。
  【关键词】情感;朗读;瞬间;感动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歌颂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课文抓住周总理的生活细节,讲述了作者所见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反映了周总理就是这样夜以继日,为了党,为了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虽然课文是选用了生活中的小事,以平实的文字来写,故事也挺感人的,但是学生对周总理的了解是甚少的,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
  上课前,我已经做了这样的打算:开始介绍一下周总理,然后找一找文中描写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句子,将它们读一读,议一议,知道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就行了。
  那天,因为临时变故,一上午的三节课都给了我。怎么办?这时,想到手头上有一盘《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电影光盘,于是临时决定先用两节课让学生看电影,一方面是能让学生了解周总理更多的事迹,这对人物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肯定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在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
  上课后,我们先交流了彼此对周总理的了解,如事先所料,学生对周总理的了解少之又少。我就播放了电影《十里长街送总理》。电影一开始,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凄厉的哭声,悲壮的音乐一直在耳边回响。看着人们悲痛欲绝的样子,听着悲怆的音乐,我的心隐隐作痛,多好的总理,多感人的场面,可是我的学生能被感动吗?学生能理解那个时代的周总理吗?就在这时,我听到了一个细小的声音,“孙熙钦哭了”。我悄悄把目光扫视过去,靠窗的那个男孩正在抹眼泪,但并没有人嘲笑他。再环顾四周,嬉皮笑脸不见了,更多的是沉重的表情,好几个女孩眼里饱含着泪水。我的心瞬间被感动了,被电影感动,被我的学生感动。沉积的倦怠,预见的障碍,都因这场电影而烟消云散。我立即调动自己的全部情感,在画面的空白处配上音,配到情深处,已情不自禁地噙着泪水。而我的学生,他们也含着泪水啜泣起来。那个课堂,是追忆周总理的课堂,是学生情感恣意流淌的课堂,是心灵碰撞的课堂。
  接下来的学习课文,上得从来没有这样顺利过。我要求学生找出作者何其芳看了周总理一夜工作之后有什么感受时,学生们迅速地找到了后两个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就如自己是作者一样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学生是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去朗读,他们把自己当成是作者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接着在理解周总理的一夜如何审阅文件时,我带着学生一起走进周总理的一夜,看看他是怎样批阅文件的?
  师引读1: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生齐读“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师引读2:夜很静了,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星星睡了!月亮睡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眼睛已经不听使唤了,他取掉眼镜,揉了揉疲倦的眼睛,再一次打起精神来,又拿出了一份文件审阅起来,只见他——(生齐读,同上。)
  师引读3:“东方发白,晨曦微露,天就要亮了,总理看了看窗外,长长舒了一口气,拿出了今天晚上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生齐读,同上。)”
  齐读时,学生是一脸的凝重。
  师:这一夜他休息过吗?睡过觉吗?他连打一个盹儿也没有。同学们,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的面前,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需要总理去思考,需要总理决定。你说,总理的一夜简单吗?你说他会想到什么问题,他会思索什么文件?
  学生继续思考着,小手也陆陆续续地举起,“他想着哪些地方没有粮食。”“他想着怎样使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他想着今晚一定要批好这些文件,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他想着怎样使贫困山区的人民脱离穷苦的面貌。”
  面对学生们那活跃的思维,饱含着对周总理那浓浓的情感,说出了周总理所想的、所思的。我抓紧时机说:“周总理的工作虽然是劳苦的,但是他的生活却很简朴。”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用“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语说一句话。话音刚落,学生已经高高举起了手,“虽然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但是室内陈设极其简单。”“文件虽然很多,但是总理还是一丝不苟地审阅。”“虽然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但是夜宵却十分简单。”“虽然总理工作了一夜,但是他一句怨言也没有。”“虽然已是深夜了,但是总理还在批阅文件。”……多感人的语句呀!学生就在字里行间认识着周总理,感动着周总理,怀念着周总理。他们充满感情的朗读,充满感情的话语告诉我,他们读懂了,他们敬爱着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总理。
  课上罢,余音未了,我的心依然被感动着。这节脱离预设轨道的课能上得如此成功,让我不由得反思起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以瞬间生成的教学资源为突破口,即时体验,积淀感情
  “凡事预则立”,预设是很重要。但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变化的过程,我们作为教师应树立起强烈的资源意识——把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预设外的情况,也当作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包括学生已有经验的交流,即时体验的碰撞,异于常规的举动等。在这堂课里,我无意中安排了一场电影,当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打发掉两节课的时间,根本没设想到学生会被感动,会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是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诱发了学生的情感,那个小男孩流出了第一滴眼泪,正是他的第一滴眼泪唤醒了我的激情,我当机立断,抓住这瞬间的动态生成,把我对周总理的理解,把我对周总理的感情融入我的配音中,补充着画面的空白,诱导着学生的情感。正是这种即时体验的碰撞,学生的眼泪才越聚越多,情感才越来越丰富,才会引起共鸣,才会喷薄而出,跨越时空的隧道,走进文本,走进周总理的世界。
  二、以课文语言为依据,品味文字,升华情感
  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多种渠道的感情渲染,让学生置身于“情感场”中之后,学生的感情已初步与主人公的感情、作者的感情相通。但这时学生的体验往往还是内在的、感性的,他们找不到情感的支撑点,就无法将这种体验表达出来,语文课的教学目的也就不能真正达到。因此,只有不失时机地依据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训练,挖掘其内涵,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得以升华。在《一夜的工作》教学中,笔者就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后两个自然段,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对文本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情感也得到了升华。这样,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情感交流为媒介,心灵碰撞,感悟真情
  课堂是情感的课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自始至终流淌着师生的情感。“课始激情情始生”、“课中悟情情更浓”、“课终谙情情未了”。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到处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育必将是果实累累,而上语文课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语文教学任务也将更好地完成。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要善于被感动,被文本感动,被学生感动,被一个个细节感动。当她感动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自然地去感染学生。
  在这一堂课中,因为这样一部电影,因为学生的第一滴眼泪,激起了我的情感,也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在心灵的碰撞中走入文本,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走进主人翁的世界,顺理成章地感悟到句子的含义,感悟到人物的品质,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纯净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目前小学英语合作学习中没有落实语言目标、语言枯燥单调以及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等无效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总结,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无效现象;对策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等学习语言,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并在做事情的
【摘 要】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而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笔者反思影响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自身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和学校外部因素,思考有效推进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以备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影响因素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
【摘 要】兴贤小学在开展武术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以增强学生武德修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实践到理论提升武德教育,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糅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如何在武术教育活动中渗透武德精神,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学校特色;武术特色;武德教育;思想品德  一、了解武术内涵,弘扬中华武术精神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以中华民族哲学思想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型模式,以其声情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凸显别具一格的使用价值。绘本使传统的英语教材从平面走向立体,让刻板的语言教学变得生动起来。本文从小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出发,探究小学生阅读英语绘本的好处以及进行英语绘本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英语绘本;绘本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改革后,对学生的语境表达、阅读语段能力要求更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教材资源贫乏、教学评价制度只注重考试结果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程形同虚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借助数学绘本辅助“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数学的历史文化,欣赏数学的独特之美,感
【摘 要】感恩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是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一是选好感恩题材的课文,加强语文课感恩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二是充分利用感恩题材为主要内容的课文,对学生进行授课,并在课堂中渗透思想教育;三是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阅读关于感恩题材的优秀文章、故事等;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与感恩相关的活动。这些是在语文课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尝试,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本文将从对有效学策略的理解、传统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措施这几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新课
【摘 要】单元检测、期末考试仍然是小学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试卷评讲课中存在比较普遍的低效现象,主要的原因有:讲评不够及时、试卷讲评课型单调等。针对小学语文试卷评讲的低效现象及其原因,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批改迅速、评讲及时;第二,认真批改,充分准备;第三,突出重点,对错误率高的问题先讲;第四,帮助学生总结方法,寻找命题依据;第五,巩固拓展,融会贯通;第六,分题型讲评答题
摘 要:问题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明灯,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引航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观察的眼光提出跟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或自己设计知识点问题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新知识的平台。文章从学生读课题入手,明确本节课研究的大问题指向,再细化每个概念引出和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设计,明确在教学中有效问题引导的重要性,突出“大问题”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摘 要】小学数学建模一般要经过模型准备、模型假设与验证、确立模型、应用模型、模型拓展五个环节。在实施这五个环节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到小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设计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为形式,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提取其中的数学模型,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