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烧伤患者微粒皮移植术后异体皮占位三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粒皮移植术已广泛应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为了有利于所移植自体微粒皮在创面的成活、生长及扩展,常需应用异体(种)皮覆盖以保证治疗效果。优良的异体皮是烧伤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后较佳覆盖物,但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往往使异体皮在短时间内被排斥,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临床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006年1月-2008年6月,笔者应用小腿及足部穿支皮瓣逆转修复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15例,现介绍如下。
严重烧伤后早期随着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大量的血管内液渗出,引起第三间隙异常,部分渗出成分在此蓄积潴留。休克期后水肿液回吸收,蓄积在第三间隙的成分是否会返流入血,甚至对血液浓度产生明显影响?这是我们过去关注但没能在临床得到证实的问题。笔者单位救治了1例严重酸烧伤并发严重酸中毒和肌红蛋白尿患者,从中使我们对上述问题有所了解。
目的了解分离自烧伤患者创面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与菌株中质粒、转座子、整合子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32株PA分离自宁波市第二医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采用GNS-448药敏卡及K—B纸片扩散法测定PA的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法,检测PA中质粒、转座子、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traA、traF、tnpA、tnpU、rnerA和intI 1。结果32株PA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烧伤感染往往与创面的存在密切相关,随着创面处理技术等综合治疗措施日趋成熟,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其病死率却未得以有效控制,这使同行们再次将目光转向如何认识和治疗严重烧伤感染。许多专家或同行对此已发表了极有见地的论文,笔者很赞同他们的观点。在此拟从外科感染治疗三原则方面,谈谈严重烧伤感染的治疗。
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8~36岁,平均27岁。均为足部拇趾掌侧电击伤,面积4cm×3cm~7cm×6cm。伤后5~7d行手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2008年4—9月笔者单位收治30例烧伤患者,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8~58岁[(29±14)岁],烧伤面积2%~10%TBSA[(5.7±1.3)%TBSA],其中浅Ⅱ度12例、深Ⅱ度10例、Ⅲ度8例。热水烫伤19例、火焰烧伤9例、电弧烧伤2例,患者均在伤后72h内人院。排除创面明显感染、磺胺类药物过敏、糖尿病和其他疾病患者。
毛囊能够提高皮肤创伤愈合速度及质量,减少瘢痕形成。毛囊干细胞(HSC)是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理想种子细胞,参与组织损伤的修复并具有分化为包括表皮、皮脂腺和汗腺在内的全部皮肤上皮细胞的潜能,同时具有定向形成软骨和神经的能力。
期刊
患儿女,体质量3.4kg。出生后11h不慎被热水烫伤,伤后3h收入笔者单位。心率150次/min,呼吸32次/min。创面暗红,腐皮大部分完整,分布于背、臀部及右上肢、双下肢后侧。总面积为30%,其中浅Ⅱ度8%、深Ⅱ度20%、Ⅲ度2%TBSA,渗出液不多。见图1。入院后给予补液、吸氧、抗休克治疗。伤后第2天将患儿放人暖箱中,
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蔡景龙教授主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荟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刘伟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世荣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高建华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王德昌教授等专家任副主编,中国工程院张涤生院士和王正国院士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