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模式助力管理跳出“利己主义”宿命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c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利己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的基础假设之一。但这一基础假设越来越暴露出不适应的一面。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西蒙斯通过研究发现,尽管成功的企业家关注利己主义,但是他们更加关注“4C”:竞争(competition)、消费者(customers)、责任(commitment)和控制(controls)。这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指导框架。
  竞争
  社会的财富创造引擎是受破坏性创新驱动的。因此,创新能力,即创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的驱动力,是企业持续存活的唯一保证。一些经济学家也在描述不同企业战略在获得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在发展其理论过程中,他们看向企业内部,建立了很多利用或控制利己主义的管理模型。但实际上,处于商业前沿的企业领导更加关注企业外部:他们建立始终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他们知道,想创造持续的经济价值,就必须提出可以吸引消费者的价值主张。
  消费者
  企业领导最重要的任务是看向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分配企业内部资源,以不同方式满足这些需求。
  成本领先型企业的生产能力是需要最优先保障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确保能够提供低价的产品。企业需要对生产相关的部门提供最大的资源支持。本土价值创新型企业,主要通过标准化的创新产品,满足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求,如苹果手机,企业的研发设在本土,通过强劲的研发支持,创造出一款惊艳的手机并销往全球。这类企业本土的研发部门、海外的销售部门是企业资源分配的重点。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企业,如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通过组建不同的团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种企业每个客户团队的技术实力至关重要,也是企业资源投放的重点部门。
  责任
  企业识别出主要消费者并配置完资源后,下一个优先任务便是激励企业中每个人都努力工作。传统经济学家对企业的“最佳建议”通常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应目标一致,避免利己主义,相互合作,且代理人需向其上级全面真实地报告其绩效。然而,这种“最佳方案”在实践中很难实现。第二种则是“萝卜+大棒”方法,即假定不同目标、机会主义和为个人利益而进行不真实的绩效评价都是受理性利己主义所驱动。
  管理者不必受经济学家那样的概念束缚。激励和绩效措施只是答案之一,是成功等式中相对较小的一部分。高度的责任感以及相互合作、基于共同目标彼此帮助的意愿、团体认同度、信任和公平等更加重要。管理者并不会将利己主义具体为一种规范性行为,他们会通过共同专注于最有利于主要消费者的事情并明确核心价值,确定共同目标。管理人员不是怀疑所有员工都会投机耍滑,而是努力创造信任的氛围,以此作为防范利己主义的堡垒。管理人员并不会依赖绩效排名,采取赢者通吃的激励措施,而是在企业中创造公平感,防止员工出现侵蚀共同意志的怨恨心理。
  控制
  企业和员工有时会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冲突:压力加机会形成的诱惑。压力可能源于不同的期望,如达到难以实现的目标、对失败的恐惧、对奖金或晋升的渴求、为支撑奢侈生活方式需要更多的金钱等等。从事不合规行为的机会通常出现于个人获得支配资源的授权,且可自由工作而不受监控的企业中。当压力与机会相遇便会形成诱惑。例如,为了达到出货数量无视产品质量,或为吸引消费者放宽贷款要求。
  提倡控制和监督是对的,但它忽略了企业管理人员数年实践经验累积下来的智慧。对行为进行控制有两种方式——告诉人们做什么,或是告诉他们不要做什么。监管部门总是会选择第一种方式,试图预测每种可能的偶然事件并做出相应的规定。尽管这种方法可能适用于控制安全和质量,但过多的规章制度必然会扼杀创新行为。
  压力和机会为创新提供了摇篮,同时也会成为诱惑,让员工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对于这一困境的解决方案是意识到如果人们没有合理化其行为,便不会受到诱惑。行为合理化可能包括“我永远不会被抓住”“每个人都这么做”等。意识到诱惑的普遍性以及人们进行合理化的创造能力,成功的管理者会明确的声明员工绝不能做什么——如此便限定了可接受的行为。这些界限规定了什么行为(伦理行为和战略行为)是禁止的。确定界限,并惩罚警示越界的人。当然,这些界限应该与激发责任感的积极进取的价值相并存,而任何未被明确禁止的行为都是允许的,这会为创新和试验提供广阔的空间。
其他文献
社交媒体的兴起显著提升消费者话语权,对企业来说,维护客户关系从未像今天这么重要。很多企业希望提升客服水平,问题是,怎样做?  重新设计客服话术  企业的惯常做法是重新设计客服话术,并试点实施改善计划。这些策略能带来一些改良,对于客服体系正常运转的公司或许够用。但如果企业的客服很糟糕,或颠覆者进入行业争夺客户,深层文化变革就十分必要。常驻新加坡的约亨·维尔茨和罗恩·考夫曼从事客服相关的研究和咨询已有
期刊
(2016年5月19日,中国北京) —凯度消费者指数第四年发布全球品牌足迹报告,报告中指出,在中国市场,中国品牌继续跑赢国际品牌,包揽消费者选择最多的前十位品牌排名。  2016全球品牌足迹报告,一份消费者购买选择的品牌晴雨表,揭示了消费者选择最多,最经常购买的品牌。报告中显示,伊利成为中国消费者选择最多的品牌。过去一年,88.5%的城市家庭购买伊利品牌7.8次,也就是消费者购买该品牌超过11亿人
期刊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通常会用“业绩”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存量”和“增量”这两个概念,或者把它们混为一谈,给管理带来难度。  如果用“存量”表示去年业绩,“增量”就是今年的新增业绩;如果用“存量”代表现在,“增量”就代表未来;如果用“存量”代表工资或绩效工资,“增量”就代表奖金或晋升。弄明白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并充分利用起来,能解决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用增量思维创造业绩
期刊
对于身处发展中市场的那些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和企业而言,创造新一轮的增长似乎比他们记忆中的任何时刻都要来得困难。发展组织以确保它们能像在创业初期一样有效地运转,并与战略变动保持同步,这可能是这些企业能够开展的最佳投资。  除了建立一定的规模,实现增长对于发展中市场的企业而言也涉及所有复杂、充满风险的举措,包括收购、海外扩张、进入新业务、分层管理、吸收新的投资者、投资开发变革性技术等。  宏观环境也带来
期刊
品牌概念的演变  要了解品牌的这种新的心理模式,首先就要看看这个概念如何演变。品牌原本是一种帮助人们作区别而使用的标志。牲畜的主人会在牲畜身上印上标志,以标明他们的拥有权。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于品牌的定义中,仍然看得到“品牌为实物”的模式:“名称、术语、设计、符号或其它任何特征,让人能够从其它销售商的商品或服务中区别出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品牌是一个应用在你的产品上的标签。  在接下来
期刊
今年我们在130多个国家里获得了超过7000份反馈。我们分析了数据,并按照行业、公司规模、地理位置做了分类,从而发现了一些对各种规模的公司都很重要的全球性趋势。  1.传统组织架构改变,新型组织兴起  关于“架构”这一话题,研究发现,现在只有26%的大公司(超过5000人)组织运转完善(即销售、营销、财务、工程、客服等),有82%正在重组,计划重组或者刚刚重组好,以便更快应对客户需求。我们都知道公
期刊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在研究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时,发现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呈现出一种稳定的不平衡关系:社会中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其实,一个店铺的商品与流量的关系,通常也符合“二八定律”。大部分店铺约80%的自然流量中、50%的综合流量往往来源于为数不多的热销商品,它们则被简称为“爆款”。  “爆款”二字,最初专指服装行业中,人气极佳、卖到脱销的衣物款式。“爆”指人气爆棚
期刊
长期以来,成功企业难以实现增长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对失败的恐惧。有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从失败中大力攫取价值,之后评估并提高失败回报率,使效益提高,成本得到控制。我们的研究发现,当人们采用正确的思维模式时,就能提高失败回报率。提高组织的失败回报率分三步:第一步,研究失败的项目,并从中收集尽可能多的洞见。第二步,将这些洞见具体化,并在组织内部传播。第三步,做一次企业级调查,确保应对失败的整体策略产
期刊
大多数关于矩形组织结构的讨论往往很快会沦为两派间的辩论:一派是痛恨矩形组织结构的人,另一派是对矩形组织结构爱恨交织的人。前者宣称矩形组织结构阻碍了决策速度,模糊了责任划分。后者则反驳说矩形组织结构是大型综合企业中各部门横向协作的必要条件。我倾向于后者的观点。不过,只有当矩形组织结构被谨慎、明智地采用时,我们才会热爱它。  企业不管组织形式如何,都可能围绕不同的产品、地域或客户类型形成孤岛。企业通常
期刊
考察世界上最成功的组织,你会发现其中成功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效的团队管理。马克斯韦尔说:“所谓团队领导者的成功,可以定义为对周围人能力最大程度的使用。”  对于团队的英文“Team”,有一个新的解释:T——target,目标;E——educate,教育、培训;A——ability,能力;M——morale,士气。  从团队Team所衍生出来的这四个单词,其实就是团队管理中所必须注意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