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变换和LBP对数域特征提取的人脸识别算法

来源 :信号处理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改善复杂光照条件下人脸识别的性能,提出结合小波变换和LBP(Local Binary Pattern,LBP)提取复杂光照下人脸图像的对数域特征来进行人脸识别。本文首先将人脸图像由空域变换到对数域,再做两级离散小波分解,并利用高频分量重构原图,也即对人脸图像进行高通滤波,滤除低频光照成分,以达到复杂光照补偿的目的,最后利用分块LBP提取光照补偿后图像的局部纹理特征,并将这些特征应用于人脸识别。基于Yale-B和CMU-PIE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对复杂光照具有较强鲁棒性,具备提取复杂光照
其他文献
空间调制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多天线传输技术,这些年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从单一激活天线的空间调制已扩展到多根激活天线的广义空间调制,进一步提高了频带效率。但是,采用多根激
逻辑学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等都对有关同义反复话语的解读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转喻理论对同义反复话语进行阐释,可以找到一种更好的
《唐律疏议》是研究唐代词汇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有500多条用例可以提前《大词典》始见书证的时代,对完善《汉语大词典》的编撰也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在现场总线系统中,MAC机制是影响实时性的重要因素。经过分析,在不改变MAC机制的前提下,通过应用层调度算法可以完善MAC机制。本文利用STM32F103单片机、SPC3芯片、MAX485芯片等
协同频谱感知器通过充分利用多个认知无线电用户的空间分集增益,对抗单用户深度衰落和阴影效应问题,降低了感知系统对本地感知用户的灵敏度要求,减少由于单用户检测不确定性
南朝时期先后出现两部文学理论著作:钟嵘《诗品》及刘勰《文心雕龙》。虽然这时儒家思想相对来说有些薄弱,但这两部名著还是很明显受到经学的影响。故就钟嵘及《诗品》内容研究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压缩感知理论已广泛运用于宽带频谱检测。但是,压缩感知中的重构问题造成频谱检测算法计算复杂度高,且在低信噪比下检测效果不佳。本文提出了采用支持向量机的
目前网络出版成为出版的一种时尚,而且正由一种亚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但是如何规范网络出版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应当采用技术、道德、法律等手段加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