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初婚初育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e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再生产及其运动规律的。人口学历来把婚姻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是因为婚姻和生育有密切关系。在我国的人口学研究中,虽然对婚姻已有过不少著述,但总的来说,大部分还是描述性的,理论上定量研究婚姻模式尚少。本文从介绍寇尔的初婚模式开
其他文献
<正> 生育胎次间隔分布是决定妇女终身生育率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胎次间隔的长短对婴幼儿死亡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由初婚至生第一胎、由生第一胎至生第二胎和由生第二胎至生第三胎的间隔状况(以下简称第一、第二和第三胎次间隔),
<正> 意外伤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80年全世界意外死亡270万人,占总死亡人口的5.2%,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儿童和青少年因其生理和行为特点,特别易受意外事故的伤害。在不少国家0~19岁儿童青少年的意外死亡占到人群总意外死亡数的一半。在一些国
期刊
<正> 一、家庭户户数预测的必要性 家庭作为人们生活的微观环境,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并进而影响社会生活。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中,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在现代经济中,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虽然大为削弱,然而经济消费职能却仍然保持着。许多研究说明,大部分市场购买和生活支出的基本单位是家庭或住户,而不是个人。个人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先被集中
<正> 健康长寿,历来是人们的愿望,也是科学家特别是医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而欲实现这个宿愿,除需搞清衰老机制,以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基因外,还应明确影响寿命的相关因素,以趋利避害。如果说,前者尚有待于医学界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后者则与民众
<正>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城乡的流动人口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据统计,1987年底。全国23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数量已近1000万;目前,全国城乡日平均流动人口在5000万以上。北京市在60年代中期流动人口仅十几万人,到1982年达到30万人,1989年又猛增到131万人,7年间流动人口数量增加了101万,增长了3.4倍。 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内含着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因
<正>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迅速地发展,中国经济逐渐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迅速汇集成一股汹涌的浪潮。同时,这一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也给他们自身的生育行为带来了重大影响。现实需要理论及实际部门探究这一崭新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生育效应。所论及的农村人口流动,是指不变更户籍,
<正> 关于中国东北地区1949年以前人口的死亡及死因,由于资料的限制,迄今没有人作过较系统的分析。笔者根据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时所作的1907~1938年“关东州”和“满铁附属地”的人口动态统计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这一时期东北地区人口死亡及死因作了历史趋势的分析和
<正> 1988年10月,上海市统计局、公安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人口研究所联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上海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在调查全市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一般情况的基础上,又对其中4744名流入育龄妇女进行了计划生育状况的补充调查。这次调查不仅为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基础资料,而且对我们研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