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诗与《含笑花》

来源 :含笑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shu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山诗,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长达10余年的自卫还击作战中,广大的前线将士和地方诗人作家,用诗歌抒写记录这场战斗,又大多发表在当时文山州文联主办的诗报《含笑花》和文学期刊《山梅》以及后来的《含笑花》文学双月刊上的作品.也有一部分相关诗作发表在《边疆文学》《云南日报》《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文学与青年》《西北军事文学》《西南军事文学》《人民军队报》《战旗报》《猛进报》《胜利报》《国防战士》副刊等报刊上.创办于1985年,由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报名的《含笑花》诗报,多次推出了“老山前线诗专号”,并开设了“前线诗抄”“战士的诗”等栏目,发表了大量反映老山、者阴山等前线自卫还击作战题材的诗歌作品,在部队和地方,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他文献
那是一个肆虐的雨夜,蛇在闹市的阴暗处伸出它的信子,暴虐的闪电似鬼斧凿破夜空,下水道轰轰作响,喷出的污水在路面横流,公交站台的板凳上蹲着的,不知是谁家的孩子.
期刊
一rn车子行驶在云雾笼罩的崎岖山道上,即将驶进云岭楷模熊光泽守边的地方,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金厂镇罗家坪村,离邻国交界处一公里之地.在这里有许多默默奉献的守边人,他们用脚步丈量边境线,默默地践行着国之大事.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到来之际,为防止境外疫情输入,构筑边境疫情防控“铜墙铁壁”,不分白天黑夜加强巡逻,在邻国疫情严重期间,即便是除夕夜又如何,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如春节前临时派去守卡点的人所说,“你们守岁,我们守边.”
期刊
我们去找他的时候,他很忙,他一直都这么忙.rn困惑总归是有的:不就是个社区主任,忙,能有多忙?答案来自于罗文华的匆匆赶来,还没坐定,电话又“丁零零”地响.
期刊
马华留台作家张贵兴于2018年推出长篇小说《野猪渡河》.在小说里,张贵兴以砂劳越被日军占领的“三年八个月”为中心,试图揭开婆罗洲隐而未现的华人抗日史,在剥除隐喻与再造寓言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与建构“雨林”美学,写出华文文学世界里的人类共通经验.他的尝试既是对自己“雨林”美学的一种新变,也为华文文学新题材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伴着虎年新春的旋律,姹紫嫣红的“含笑花”又以其美丽芬芳的姿态,焕发出新的风采.rn《含笑花》双拥专号带着浓郁的军民鱼水亲情和浓厚历史与现实文化积淀以其大手笔和大视野又如此壮阔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期刊
刘亚群(下称刘):虹影老师,您好.作为女性主义作家,您曾说女性写作应进入一个新领域,中国作家需要革自己的命.您所谓的“女性写作的新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呢?rn虹影(下称虹):女性写作领域现在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作品好像没有跟上.我们女性写作者的思想要高于我们的作品这个当然很难,全世界也都是一样,目前超越伍尔芙和苏珊·桑塔格的作品还比较少,像波伏娃《第二性》这样的我们虽然早期也出现过,比如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里面有女性身体写作,但目前现阶段没有特别突出的作品.
期刊
饶芃子教授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她从古典文学转向文艺学,又跨界比较文学,融汇多个文学研究领域的方法垦殖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饶芃子教授以跨文化视野和世界格局重新定位海外华文文学,结合文化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该领域的文化内涵.她积极引进比较文学的学科方法,以形象学、主题学等研究方法,推动了海外华文文学的纵深发展.同时她也积极推动该领域的学科建设,倡导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率领中青年学者编写教材,为学界培养后备人才.
一rn同呼吸,共命运.rn党政军民心连心,祖国边关固若钢铁长城.rn一家人,一家亲.rn党政军民团结如一家人,试问天下谁能敌我们.?2022年1月中旬,跟随文山州双拥办、文山州文联组织的双拥主题采访队走边关.走在边境线上,走进边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走进解放军和党政干部的精彩事迹中.这些感人事迹可以轻而易举地击毁任何虚构的世界,或者说长期沉睡在虚拟世界中的人,只要触碰到边关的精彩事迹,就会醒过来,回到真实的生活中.
期刊
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副局长旭峰,右脚脚踝有三根钢钉,就连拄着拐杖,走起路来也像个跛脚大叔.可要强的旭峰,还是强忍着疼痛,和同事坚守在边境一线开展边境巡逻工作.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这已经是他去驻守边境线的第二年了,尽管旭峰已经年近五十.
期刊
在华文文学研究领域,澳门文学是以一个“迟到者”的身份加入的,真正具有理论自觉与学术含量的“澳门文学”研究起点,可从1983年算起.澳门文学的研究历史,分成预备期(1983-1988年)、奠基期(1989-2000年)、拓展期(2001-2010年)和夯实期(2011年至今)四个阶段,与此相应的发展脉络为:个人经验式的回顾;建史的尝试与专题研究的起步;专题化研究成为主流;史料学转向与批评观念的调整同步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澳门文学研究存有某些阶段性不足,亟需在日后加以改进.澳门文学的研究进路或可朝两个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