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是学前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他们愿意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大四班从入学开始,教师就带领班级幼儿采用绘画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一日生活、心情或收获,家长用文字帮助幼儿记录绘画的内容及感受,教师观看记录后,也会给予一定的反馈。就这样,绘画真正地在儿童、家长、教师之间流动起来,教师以绘画为桥梁了解幼儿的状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发展,与家长建立科学而紧密的沟通,家园携手共促幼儿发展。
  小明是我们班“厉害的”大哥哥,“厉害”是班级同伴对他的评价,因为他总是知道很多其他小朋友不知道的事情,让小伙伴们崇拜不已。小明还乐于助人,不管谁去找他问问题他总是热情解答,脸上挂满笑容,每天都十分开心。可最近我发现小明异常安静,小朋友问他问题他也无心搭理了,总是一个人闷闷不乐。
  察觉小明的这些异常后,我主动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情况。家长反映小明最近确实跟之前不一样,每次上游泳课前一天晚上就会大哭大闹,早上也不愿意来幼儿园,想让妈妈给自己请假。但是妈妈必须去工作,又不得不把哭着的小明送来幼儿园,导致小明一进班级就闷闷不乐。
  听完妈妈的介绍,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之前看到小明的绘画日记是“画”中有“话”。于是,我再次翻开小明的绘画日记,找到了那些特别的画,并有意识地与小明进行了交流,鼓励小明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绘画内容,帮助老师更加了解小明的内心想法。
  第一幅画:《第一次游泳课》小明 男 5.5岁
  时间:2018.10.10
  作品分析:人物在整幅画里非常渺小,象征着小明认为自己的力量很微弱;密密麻麻的“点点”代表水滴,布满了整个画面,高高的跳台和波浪起伏的水面让人感觉到了一点“危险”的气息,小明的自述中“跳进水里就不见了”等话语,都显示出他对第一次上游泳课的恐惧和不安。
  第二幅画:《第二次游泳课》小明 男 5.5岁
  时间:2018.10.17
  一周后,小明上完游泳课后又出现了类似的作品。
  作品分析:图画中左边是游泳课中的小明,右边是跳绳时的小明。通过画面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图画中,人物在画面里的比重很小,也看不清面貌或表情,画面的主体部分仍旧是高高的跳台和起伏的水面。但在右边跳绳的场景中,人物占了整个画面的主体,五官清晰可见,充满了笑容。通过图画对比和小明的自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小明并没有克服对游泳害怕、紧张的情绪,而跳绳明显让他感觉轻松愉悦得多,也愿意克服跳绳时遇到的困难。
  第三幅画:《第三次游泳课》小明 男 5.5岁
  时间:2018.10.24
  作品分析:同样是左右对比的图画,与上一次的画面相比,左边游泳活动里已经没有人物出现,只剩下泳道和水。而右边跳绳的画面里,人物的比例减小了,表情也不如之前看起来那么开心。结合儿童的自述,我们可以看到,对游泳课的排斥和焦虑感已经影响到他生活的其他方面,连平时喜欢的跳绳活动也“不太想跳了”。
  通过小明的“画”中“话”,我意识到绘画的力量。绘画搭建起了教师与幼儿沟通的桥梁,成为我们窥见幼儿内心的窗,孩子也通过绘画不断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作为教师,唯有通过不断观察和分析,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幼儿内在的需求,并采取适宜的行动来帮助和支持幼儿的发展。
  在本案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小明缓解对游泳课的焦虑情绪,重回原来那个热情、活泼的小明。
  首先,缓解小明对于游泳课的压力。老师请班级中已经克服游泳恐惧的同伴多与小明交流,分享自己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成功后的心情。与游泳课教师沟通,根据小明的情况分步骤实施课程,让他逐步适应。比如,活动前让小明先换上泳衣进入游泳馆观看学习,再根据情况在浅水区玩水,先感知水的乐趣,再逐渐鼓励他尝试下水。同时,日常渗透游泳对于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要性等相关教育教学活动。
  其次,坚持绘画日记,通过谈话帮助儿童疏导内在情绪。教师鼓励小明继续坚持进行绘画日记,利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使小明能够轻松地将自己在游泳活动中的压力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同时,教师持续关注小明的绘画,坚持与小明谈论绘画日记,分析小明的心情和状态的变化,通过家庭动力画(家庭动力画是一项经常被采用的绘画形式,即通过内容、位置、人物的大小以及绘画过程等,传达的家庭结构、动力关系的一种分析工具。家庭动力画有助于从儿童角度了解家庭互动情况,同时也展示了个人在家庭中的自我发展历程)、亲子共画等方式,帮助小明通过绘画进行自我调节。
  最后,家园合力,共促幼儿发展。教师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绘画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主动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有意识地通过绘画了解孩子,通过绘画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和互动,主动将亲子共画延伸到家庭中,最大限度发挥绘画作用,通过绘画帮助儿童发展。
  在教师的持续努力下,绘画成为我班幼儿释放内心情绪的一种途径:表达内心情绪——被看见——被接纳——得到帮助——主动接纳。在这个过程中,小明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害怕游泳,并向老师表示愿意积极尝试游泳;越来越喜欢通过绘画与教师交流,在交流中情绪愉悦,并对下一次的交流充满期待;通过绘画,小明愿意与家人分享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在班级绘画结束之后主动与家人分享今天自己在学校里“画了什么”,让曾经因孩子不愿意分享幼儿园生活而苦恼的妈妈感到十分欣喜。
  由于绘画作品被教师及家长所接受、尊重、认可,让小明感受到自身被尊重和接纳,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同时,愉悦的情绪使得小明逐渐改善自己与环境和他人的关系,以往班级中那个快乐、热情的小明又回来了。此外,通过与小明家长的沟通,我们也了解到“家庭动力画”“亲子共画”等活动成为了小明家亲子互动的重要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明与父母及祖輩的关系,都在绘画中变得更亲密。例如,小明以前非常排斥妈妈“爱吃卤煮”,但现在他能够主动在绘画作品中将其呈现出来,并逐渐接纳;在父母的引导下小明改善了与奶奶的关系,并将自己主动打电话问候奶奶的情景也记录到了绘画中。这些积极的亲子关系进一步促进了他形成积极、自信的心态。
  如今,绘画已经成为班级老师了解幼儿的一扇窗。在工作中,我们更加重视绘画的意义,不断丰富儿童绘画的相关理论知识,持续支持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以绘画为桥梁走进幼儿内心,为他们的快乐成长提供有效助力。
  本内容源自中国儿童中心2019年内部科研课题“绘画解读儿童心理的个案研究——以改善5~6岁儿童的亲子关系为例”(课题编号:CNCCKY201915)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四年前,“家长助教”概念刚刚走进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希望借助“助教”角色使家长更好地了解班级教育工作情况,使家长近距离感受幼儿在园生活。起初,家长们的参与兴趣比较高,很多家长都自愿报名,但在开展3个月后,家长即因工作时间或对幼儿一日生活已基本了解了等理由不再参与助教活动。这一现象让教师们开始感到困惑:“难道家长助教工作就这样停滞了?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家长助教’的作用,为家园共育工作顺
[摘要]“互联网 ”就像一把神奇的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习作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众所周知,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终极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就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表现出课标不具体、教材不好用、教师没把握、学生学不好等尴尬的现状。本文试从“互联网 ”下的习作教学来浅谈作文教学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促使学生的写作得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习作 兴趣 效率  
换与不换的背后探讨的是“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关系,然而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似乎只有可以把握的原则,却没有实施标准,因为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对于本期话题,我觉得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不换,继续歌唱活动,不过活动前应该回应幼儿的请求,告诉他们不换的原因,或者因为老师没有做好其他活动的准备,或者是学习《歌唱春天》对你们的意义。当然,在活动之后,老师应该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反思为什么幼儿对音乐活动不感
科学的膳食管理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概括而言,幼儿园膳食管理应包括食谱管理、操作管理、进餐管理、评价管理、食育管理五大内容,其中,食谱管理是首要环节,也是其中可变性最高、难度最大的部分。为什么说食谱管理可变性最高、难度最大呢?可以设想一下,此时我们正在进行食谱的设计,那要考虑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仅原料的选择就要考虑其营养特点、食疗作用、儿童的喜爱情况、市场供应情况、价格,甚至色泽、口味、质感以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教师合理、恰当、适宜的回应能发展师幼积极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进步。  为了进一步探究回应的有效性,笔者观摩了30多次阅读活动,结合教学经验及相关理论,对幼儿的回应进行了研究,希望教师与幼儿构建起对话的平台,促进早期阅读活动的双向交流。  阅读教学中
一、核心素养下,教师课堂用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着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发展。因此,在英语课程改革中,要牢固树立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
四十年前,《小学教学研究》乘改革开放之春风,在中国基础教育教学大步发展的沃土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不忘初心,四十年砥砺前行,四十年春华秋实,小教人秉承对教育的热爱、对作者的敬仰、对读者的负责,在小学教育教学探索的道路上,默默耕耘,辛勤付出,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四十年来,《小学教学研究》始终遵循“贴近教师、贴近教学、贴近课堂”的办刊理念,时刻关注我国教育发展和课程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深远。2016年底,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 ( 2016—2020 年)》,全面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相关研究表明,0~12岁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人格在6岁左右已初具雏形。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孩子的人格的形成影响甚大,可见人格培养的源头在家庭、在童年。  红黄蓝的教育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健康、快乐、有竞争
1  鹂鹂九岁,她四堂姐艳梅又谈了个对象,阖家欢喜。  对象叫陆小时,全家人都觉得四姐跟他处上,是样不小的运气。他俩在腊月认识,主事媒人是黑大伯——他倒也不是谁的大伯,就是平生爱张罗,爱揽事,有种给所有人当大哥的热乎劲儿,是故亲朋都呼其为大伯。黑大伯女婿的表弟在本市重点大学念书,周末跟哥哥嫂子到黑大伯家吃饭。桌上一锅卤三鸡——鸡翅、鸡腿、鸡爪——赢得啧啧惊叹。黑大伯说,这是昨天老黄家四闺女做了送来
活动由来  群数,对于大班的孩子而言,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又有相当的挑战性。说有“基础”,这是因为“数数”是孩子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最多的数学启蒙,正如《幼儿数学核心概念》一书中提示我们的那样,“许多幼儿在学前期就具有丰富的有关数量的非正式知识,这恰恰就是他们日后学习和理解数概念的良好基础”;说是“挑战”,是因为对数字系统的精确感知和具体应用,对于思维尚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