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百年老店长寿的文化基因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471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16年,德籍俄人、药学博士马克思·霞飞先生在今天上海的淮海路上创立了信谊药房,主要售卖进口西药和自制药品,之后信谊经历近百年的社会变迁,从外商独资到纯民族资本,从弄堂小厂到“远东第一大药厂”,直到今日成为上海医药的处方药龙头企业。代代信谊人为企业奠定了非凡的精神基础,在被时间和现实的验证中,成为这家百年老店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就是流淌在企业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在无数变革和困境中,在许多发展前进的机遇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今天的中国,那么多曾经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逐渐销声匿迹,任其过往辉煌如是都只能无奈地离开舞台,而信谊依然活力十足。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基因被传承下来持续发挥着作用,经过近三年的史料查证和口述实录,本研究总结和提炼出了信谊百年来坚持传承的三个核心文化因子,即超越利润追求的信念和价值观、产品质量第一、管理创新求变。这三个核心文化基因单独拿出来,并不足为奇,但是集中在一家企业,并贯穿百年坚持不懈,就值得研究。
  关键词:百年老店;长寿;企业文化基因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69-04
  导论
  (一)上海信谊药厂简介
  信谊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中国化学制药企业中产品最多、剂型最全的产业实体之一,拥有1 084个生产批文,数量为全国之最,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信谊拥有国家一类自主研发卫新药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获得六国发明专利,被誉为中国三个原研药之一。
  1916年,俄籍德国人马克思·霞飞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746号创设了信谊药房。1924年,霞飞和中国药师何子康共同于创建了信谊化学制药厂,这一年,上海的制药企业已骤增至93家,药品的市场竞争也已经呈现白热化,从这一点上看,信谊日后成为“远东第一大药厂”并非靠入局时机的运气和市场的空白,而是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激烈竞争的轨道,信谊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定有其原因。1930年,宁波商人鲍国昌先生投资入股信谊,1936年,霞飞退股回国,1937年,何子康离开信谊另设极星药厂,鲍国昌成为信谊最大股东,受董事会任命为总经理,从此,信谊在鲍国昌先生的带领下,从弄堂小厂快速发展到药业翘楚,并在其间为信谊奠定了非凡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把信谊带上了辉煌的顶峰,至20世纪40年代,信谊已拥有亚洲最大的药物研究所,新产品迭出,人才济济,信谊因其雄厚实力,被誉为“远东第一大药厂”。
  (二)问题的提出
  2005年7月1日公布的中国首部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二十年来,中国每年新诞生的企业接近15万家,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在10年内死亡,平均寿命2.9年。长寿的企业寥寥无几,但仍然有一些像信谊这样的百年老店在自己的领域独领风骚。是什么使这些企业能够经受灾难战火、经济周期、人们行为习惯的更迭改变,仍然可以长盛不衰?
  庆幸的是,我得以近距离地接触这一中国西药界的百年老店,并有机缘查阅到企业久远的历史资料,也产生了借助信谊药厂的个案分析探寻百年老店能够长存于世的秘密的想法。也让我有了一种特别的责任,就是,试图能把信谊这个百年老店能够长寿的原因找出来,希望更多带着中国民族感情和特色的百年老店能够持续经营下去,而新企业的创新者也能抱着打造百年老店的创业思想来做事业,并且明白给企业种下什么样的基因才能保证企业的长盛不衰。
  一、企业文化含义及功能阐述
  对于如何成功缔造一个长寿企业,我们很难找出最精确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长寿的企业靠的绝不仅仅是幸运而已。本文认为是这些企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这些企业有足够的力量度过难关,创造长盛不衰的神话。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
  自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产生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本文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独特的气质与个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既有始创时先天的基因遗传也有后天依照天然个性和现实环境进行的培育和再造,企业对核心文化的坚持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作为经营整体在内外的决策和表现,并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和生命期限的长短。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研究
  本文认为企业文化除了公认的导向、绩效、激励、凝聚、传承、约束这六个作用之外,还应该具有自主选择的功能和作用,因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应该是活的,是动态的,是能形成一种类似生物界的生态环境的。与企业文化的气质和个性相合的管理者和员工,就能比较大程度地认同和实践企业的价值观,在企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得到个人价值和组织价值的共同提升,反之,将遭到排斥或很难适应和生存。而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战略和决策更容易使企业获得成功和成长,并延续企业的生命期限。这一观点在信谊药厂的经营发展中被证实。
  二、百年老店信谊药厂的诞生、发展与嬗变
  信谊药厂长寿的成功秘密:
  (一)始终坚持超越利润追求的信念和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理念和信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提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信谊药厂的核心价值观是这样二句话:第一句:除了好药,还有信誉和友谊。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深意的。是来自最初创始人种下的基因,也来自企业在经济环境中不断的尝试和选择。信谊这样诠释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好药:质量上乘,疗效确切,安全经济。信誉:以信治厂、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友谊:患者为本、以谊为人、回报社会。过往百年,信谊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做企业。第二句话:为民族医药、百姓健康谋求福利。信谊历史到今天,一直将民族医药大旗扛在身上,承担这样的责任和使命,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好药,回报社会。   1.“将西药引进贫弱中国,治病救人”
  2004年,哈佛大学药学院院长、马克思·霞飞博士的外孙福克斯先生应邀参加信谊建厂80周年庆典时发表演说,表达了家族对信谊的感情。福克斯先生谈到外祖父当年为药房起名时特别选了“SINE”,因为“SINE” 在德国的词根里是“中国”的意思,寓意着他要把西药引进中国,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贫弱的国家治病救人的理想,从这一初衷来看,已经超越了对利润的简单追求。
  2.“吾国药学同志之使命:自强不息,治病救人”
  从何子康开始,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信谊在价值观上的高起点,那就是要使中国新药发展不受制于西方舶来品,中国人要有自己的西药研究和生产治病救人,不将药品利益输送到国外。何子康在《药学同志之使命》一文中谈道:“ 新药东渐以来,每年所用西药大率为舶来之品,吾人宁愿他人之经济侵略?如之何可完全不仰给于人?此吾同志之使命也。”从上面这段文字上,可以看到何子康不仅仅从一个企业本身的生存发展去考虑,而是考虑到了国家的命运上了。
  3.“实业救国,为国家挽回一分权利,普及医药,保证健康”
  鲍国昌不仅传承了何子康的思想和信念,而且已经上升到了“产业救国”的高度,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情结。鲍国昌撰文写道:“中国药物资源丰富,但如麻黄、桔梗、当归、龙胆、肉桂、朱砂等各种植物、矿物药材大量输出国外,为外人所用,利权外溢;而舶来西药每年输入以百万美元计,亟应堵塞漏卮。”“本厂炼制国药取精用宏其目的除服务社会外,在为国家挽回一分权利,即为国家保持一分亢气。”“循此轨辙,缘时代巨轮而推进,出品之力求精良,业务之适应需要,与新医之发展,共相联系,进而谋普及医药,保障健康,为吾人所当再接再厉者也。”鲍国昌时期的企业信念和价值观中把国家利益和国民健康利益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也充分体现在了他在企业运营中对药品质量、新品研发等重要的环节中,指引着企业行为更像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并占据着民族情结和行业道德的制高点。
  4.“振兴民族医药产业,抗衡外资药,保百姓健康”
  时至今日,为民族工业和医药产业振兴的理想和情结依然在企业的血脉之中流淌,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企业向前发展。2000年,时任信谊总经理的陆培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提出要做中国狼,抢占本土市场,走出国门。据调查称,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预估2万亿人民币。在高速扩容的药品市场中,外资药却占据着瞩目的市场份额。在二级和三级医院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企业均以外资或者合资药企为主。面对这一严峻的态势,从2009年开始,信谊在业界连续三年举办行业高层论坛,与国内知名民族企业及政策、产业专家一起探讨中国本土制药企业发展之路。
  (二)始终坚持产品质量第一的“好药”文化本质
  “药品的质量是药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无论企业遇到什么样的危机和挫折,信谊都不会牺牲产品质量,破坏产品品质在病家心目中的印象。”这是鲍国昌的原话,他对药品质量尤为重视,规定成品出厂都要经过细菌培养、动物试验和化学检验,并逐批进行书面记录,以备日后查考。1933年信谊派专人携带部分注射剂样品,送往美国鉴定,经美国卫生机关及试验所、医院的检验和试用,认为合格,可与英美同类产品媲美。1945年,信谊受国民中央卫生署委托,担任全国各制药企业送中央卫生署定性、定量等分析化验的药物进行检测的任务。这等于说,信谊因其过硬的质量体系拥有了检测全国其他制药企业的资质和能力。
  “我们的消治龙为什么生意好,小药厂偷工减料,我们信谊质量好,价格贵,小厂的打一针等于信谊的一半,杀菌杀不死。信谊消治龙,一针见效,两针解决问题。我进信谊前在华联做过半年,当时,接着信谊得到加工任务,加工消治龙,条件苛刻,一切按美国药典执行,不符合要求不要,含量不足就不要。鲍国昌确实要把信谊做成大药厂,偷工减料等于自杀,坚决不做。鲍国昌总是会购买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原料投药量是也其他厂家的一倍。他也很钻研,我的同学,年纪比我大几岁,常到鲍国昌家去走走的,看到鲍药典放在枕头边。”——年近90岁的信谊药厂的老技术质量专家孙嘉麟回忆道。
  “我们车间生产的每个产品,都有批号和标志,能追溯到是哪个小组,哪个员工做的,这就能保证每个员工在做药的时候严谨科学,不能马虎,而且,我们也不愿意丢小组的脸,都想为自己的组争光。解放前,我们也生产针头,为了能让患者减轻痛感,我们往自己身上扎试,是自觉自愿的,对产品质量负责是我们一贯传统”——70岁的退休工人王利恩说。
  “我们的投料总是高于105%,药品内控标准总是要高于国家标准,这好像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了”曾任信谊生产质量副厂长的张月华这样告诉我。据悉,1985年,信谊是上海市第一家通过GMP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获上海市001号证书。
  2012年,4月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最多达90多倍。据悉,不少知名药企,如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等卷入其中。央视和上海电视台随即暗访了信谊药厂,上海各大媒体希望采访信谊药厂,并要求信谊对毒胶囊事件做出反应和评价,信谊闻讯速将旗下各生产企业的胶壳样品送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积极配合有关检测部门的抽检和检查,结果所有批次检验下来,信谊产品全部合规合格。上海市财经频道就此事做了专题报道,称赞企业的行业良心。
  (三)始终坚持“创新求变,这一点永远不变”的文化本质
  阿里·德·赫斯在《长寿公司》一书中写道,“只有几家非常成功的公司能够接受快速变化的世界信号穿透公司内部的免疫系统,能让公司内部比较僵化的体制接受外部快速发展的变化。”无论哪个时代,不创新就死亡的规律永远奏效。信谊的创新求变是从创业源头上就保留下来的优秀基因,信谊历史上存在的诸多第一,不断刷新国内记录,填补国家空白:
  1.创新求变,屡创第一   1960年,信谊在国内首创针剂灌装“一条龙”,将工人从手工包装生产中解放出来,在全国医药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1963年,信谊在国内最先推出预防小儿麻痹的活菌疫苗糖丸。1967—1970年,信谊分别试制成功并填补国家空白二相气雾剂和纸式剂型。1973年,信谊首先在国内试制成功长效口服避孕片。1974年,信谊率先在国内试制成功“一步法”制粒工艺,在全国制药行业推广。20世纪80年代中期:试制成功旋转式拉丝灌封及缓释制剂、高效包衣工艺。
  1989年,最早开发出三相气雾剂,引进进口设备,气雾剂达到了先进国家水平。1994年:信谊耗时九年,自主研发国家一类生物制剂培菲康,国内消化道权威认定:中国人的三个原研药品之一,获得美国、加拿大等六国专利。
  其次,是营销理念和模式的创新。“鲍国昌时代的营销意识就非常强,他非重视广告和营销人员的作用。提出营业额的5%以上作为广告费。录用中法药专等大学华业生为营业部代表向药房、医院、诊所推销药品。又规定每周一个半天,聘请医药界专家给代表们讲解药物知识以及新药治疗范围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还编印《新药介绍》、《医药指针》、《卫生小常识》等广告宣传品,大量向社会各界赠阅。由于代表们具有丰富的药物知识,因此颇受药房和医生的欢迎,这样的营销模式,可以说是现代医药企业终端营销的鼻祖了。
  2.创新求变,合资求生
  成绩的背后,是创新文化和创新思维在引领行为,创新思维,在关键时刻能救企业于危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信谊遇到了一次大危机:当时的中国的医药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处于管理行政化的状态,按国家要求,信谊也实行经济承包制,每年必须上缴固定利润,负担很重。此时的信谊已今非昔比,连年的利润抽空使企业灯枯油尽,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从公司合营以来,就没有更新换代,且已经到了难以为继、随时发生事故的境地,企业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了。
  当时,又逢国家要求医药制造企业进行新一轮的GMP改造,改造则意味着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的。GMP改造就像一个分水岭,拿不出这个资金和力量,企业自动退出市场,因为连准入的可能都没有了。如果资金不足,盲目进行改造,那么通不过GMP认证的企业面临的依然是淘汰出局,还赔上了大量的投入。正如时任信谊药厂生产副厂长的张月华说的那样:“那时候我们的感觉就像一个人已经被榨干了,没有油水了,还要去做重体力活,负重前进,实在是很累,运转不动了。”
  如何走出困境,是上级政府机关和企业共同的难题。在各个企业纷纷寻求出路之时,信谊大胆创新,转变思想,首先走出了引进外资,建立合资企业,使老厂获新生的创新之路。1992年,信谊药业开创了新建合资厂,没有经历建设厂房的空白期。自成立之日起,就产生了利润。使信谊再一次,在行业中率先走上探索新生之路的轨道。这一次顺利度过危机,是创新思路,敢为人先走新路的一次生动演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唯一不变的规律是变化。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版的GMP规范截至2005年3月,全国有1 112家医药企业死于这一道门槛外,全国3 959家生产企业通过,但也为此付出了1 500亿的门槛费,可谓昂贵(医学百科),信谊若因没有资金进行改造或改造不彻底,很有可能与1 112家企业同一命运。
  三、信谊百年历程,是如何做到“始终坚持”的
  (一)将核心价值观变成全体员工的共享价值观
  上文详述了信谊历代领导人对企业信仰的阐述和理解,以及他们之间的代代相传,然而,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最终必须转化所有员工的共享价值观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员工认同核心价值观成为关键。在这个问题上,信谊的历届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和对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作用是关键中的关键。员工对领导人的认同感一旦产生,就会心甘情愿地把领导人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当做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在信谊药厂,无论哪一代的领导人,都可以称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真诚践行者。
  (二)将企业文化中可操作部分固化为制度,在制度执行中不断强化
  信谊的核心文化在于好药,首先就是要保证产品质量,因此,信谊的质量管理体系一直是行业的先行者和标准的制定者。除了在投料上的高百分比之外,坚持高于国家药典标准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对质量经理人的培训和考核,对车间工艺员和操作工人的考核和评级制度都在行业里竖立了标杆。信谊内部的执行检查制度也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保证各生产单位在质量管理上常抓不懈,可见在质量制度的建设上,信谊是不遗余力的。对于人才培养和品牌管理方面的制度和做法也是同样在积累中不断传承创新的,形成了企业的阶梯式培训体系,并打通蓝领工人的晋升通道,形成工人科学家制度,稳固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把文化中倡导的可操作的部分用制度的方式固化下来,用管理成效进一步强化这种文化的影响力和对企业业绩整体的推动力,是文化在良性循环中持续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
  (三)将核心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变成企业的内环境,员工在其中完成社会化
  信谊非常重视培训和员工教化,这里指的不是专业技能和管理技巧等硬件的培训,而是对企业文化和企业传统的培训和宣讲。20世纪40年代的信谊设有专门的讲习所,总经理自担任讲师,讲述企业的创业故事和办厂理念,宣讲企业的发展目标。直到今天,信谊每年的新员工培训都设置企业文化课,由总经理亲自宣讲企业传统和企业精神及企业的历史故事。企业作为承担员工社会化职责的重要场所和环境,深刻影响着员工文化模式、价值观、信仰的形成。经过长期的教化和熏陶,员工的特质和企业文化的特质交融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能够在代际中传承下去。设想信谊老一代的领导人如果今天回到企业,虽然企业面貌已经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但是我相信他们仍然能够一眼认出坚持做“好药”的信谊人,感受到一种他们熟悉的氛围和气息。
  参考文献:
  [1] 约翰·P.科特(John.p.Kotter),詹姆斯.L.赫斯科特(James.L.Heskett).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李晓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10.
  [2] 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珍藏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0.
  [3] 张俊杰.百年老店的常赢基因[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5.
  [4] 陈艺鸣,张月华.信谊历史小故事集[Z].2013.
  [5] 陈中小路.国货老品牌“复出”调查报告[N].南方周末,2010.
  [6] 宋联可.百年老店是怎样炼成的[Z].2004.
  [7] 汪仁泽.信谊药厂董事长、总经理鲍国昌—商海巨子——活跃在沪埠的宁波商人[Z].
  [8] 何子康.药学同志之使命[Z].信谊药厂档案材料.
  [9] 鲍国昌.信谊药厂之回顾和前瞻[Z].信谊药厂档案材料.
  [10] 张雪奎.企业之魂——百年老店的生存秘诀[Z].
  [11] 陈晓晓,蔡沛.南京百年老字号衰落的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2).
  [12] 刘辉,张西军.中国百年企业的文化基础与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0).
  [13] 陈洪玮.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绩效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农民培育,不仅要构建教育培训制度,而且要制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在当前农地细碎化的大背景下,推动土地向职业农民流转,对于促进职业农民培育、成长十分重要。在借鉴美、英等国的经验基础上,论述土地向职业农民流转的内在逻辑与路径。  关键词:土地流转;职业农民;适度规模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034-02  引言  随着
期刊
摘 要:藏区农牧区市场化进程中,易产生利益冲突,影响农牧区的社会稳定。以藏区一乡的货运市场个案为例,借助博弈理论,简要阐释乡村货运市场因利益冲突影响社会稳定的机理,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市场化;利益冲突;博弈分析;农牧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062-03  藏区作为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广大农牧区自然经济特征明显
期刊
摘 要:贵州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体系结构性倾向突出、保障覆盖范围窄、救助水平低等若干问题。为体现公平,达到共同富裕,应尽快对民族地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同时考虑将传统的保障制度和现代保障制度紧密结合,确定与贵州民族地区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政策,构建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社会保障模式,达到促进各民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  关键词:民族贫困地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基于2004—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的相关数据,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现象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失衡重点表现为由货物贸易顺差占主导的经常账户顺差、由直接投资顺差引起的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以及双顺差现象导致的巨额外汇储备。运用结构分析法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扩大内需、改善外汇储备结构、调整出口结构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外汇储备  中图
期刊
摘 要:义乌专业市场创办三十多年以来,历经自发形成阶段、政府引导阶段和完善提升阶段,形成了极具规模的市场经济。通过“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发挥商品集聚的规模效应,运用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依靠政府支持合理控制物业成本、提供市场服务,义乌最终成为了专业市场发展的奇迹和典范。然而面临全球电子商务无形市场的冲击,义乌市场必须引入总部经济、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运行机制、推进专业市场“电商换市”、加快国际陆港
期刊
摘 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贯彻和落实中央新医改方案、提高中国国民医疗保障水平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标志着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从实现“病有所医”向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迈出的关键一步。将大病保险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范围,有利于从制度上筑牢和织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这需要各级政府、商业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协同努力,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关
期刊
摘 要:构建和谐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结合昆明市东川区新农保试点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农民新农保参保现状着手,分析影响农民新农保参保决策因素,有针对性提出加大新农保宣传力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循序渐进推进新农保工作等对策建议,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参保积极性,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新农保的实惠。  关键词:东川区;新农保;参保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如今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银企信息不对称;融资困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15-02  在中国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有举足轻
期刊
摘 要:珠三角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低端,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探讨制造业优化升级,须跳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孤立发展定式,从互动发展角度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制造业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互动发展关系,并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二者互动的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珠三角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城镇用地空间布局对城镇自身功能与发展和带动周边地区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科学规划城镇空间,加强对城镇的发展与建设的引导有重要意义。以六合区为例,探讨城镇用地空间布局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为城镇空间的发展和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GIS;城镇用地;空间布局适宜性;六合区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67-02  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