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

来源 :英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幸福的人生和有意义的人生总是被人们混淆,但其实这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一味追求幸福只会让人们的幸福感降低。我们怎样才能寻找到有意义的人生,而不仅仅是幸福的呢?
  阅读感评 秋叶
  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谈得更多的不是人生的意义,而是你这辈子是否成功了。在许多人看来,生命中无法承受的是人生的失败,而你的生命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倒是无关紧要的。这个时代的“成功”,在许多人那儿是有一杆秤的,上面的刻度大多看得见摸得着,而这些就是衡量的标准了。以这些刻度来看,这些年来在中华大地再次大红大紫的孔老夫子,其一生显然是不成功的。作为游走各地的政治家,他试图获得权力,实践理想,建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社会,但是他每次都碰壁了,以世俗或当前较流行的标准看,孔子的后半生是个悲剧。然而,纵观其身后的两千五百余年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却是另一幅图景:这无疑是孔子成就最丰沛、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时期!他有坚定的人生观,其生命交响曲的主旋律就是将德行或者说真理传播给人类,恰如希腊神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承受被钉在高山之巅遭老鹰啄噬的苦难而为人类盗得火种。在此境界中,生与死、成与败、赞与毁等所有构成人类苦难与痛苦的矛盾都已消解,达到了“与道为一”的结果。“与道为一”也许是对所谓人生意义的最好诠释或最高标准,相比之下,往往仅关注眼前的“成功”,充其量不过是稍纵即逝的幸福感或快乐体验。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Albert Camus)说,“如果你执著于寻找幸福的含义,你将永远不会幸福。如果你不断地在寻找生活的意义,你此生等于没活过。”(You will never be happy if you continue to search forwhat happiness consists of. You will never live if you arelooking for the meaning of life.)但探索意义并设法给予一个理性的表达方式向来是我们人类的重要追求。关于人生意义的表述,上至宗教、哲学下至世俗、里巷,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现略举若干:
  尼采说:“惟有激发人们生活的目标,这种人生才有价值。”(If life is worth living only if there are goalsinspiring one to live.)到了20世纪的存在主义者萨特(Jean-Paul Sartre)那里,人生的本质被认为是“焦虑”(anxiety)、“虚无”(nothingness)、“荒诞”(absurdity),也就是说毫无意义(meaninglessness)了,因为首先这个世界就是荒谬无意义的,而人生无非是这个世界的投射(projecting)。不过,萨特又主张每个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介入”(commitment/engagemem)人生,认为“介入”归根结底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的基石,是人直面自身的存在状况、不向抽象的理性或上天意旨屈服的唯一出路。如果说尼采与萨特能代表19和20世纪西方哲学家在人生意义上的思考的话,那么他们其实是殊途而同归,即都认为人在生存时得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漫无目的或被动等待。凡夫俗子们也说:“要感觉有意义,人就需要有目的。要找到目的,人就需要有目标。实现目标就是其目的。这就是人需要感觉其人生有意义的全部。”(To feel meaningful,one only needsapurpose.To find apurpose,one onlyneedstohave agoal.Fulfilling the goal is the purpose.That is all that one needsto feel their life is meaningful.)
  虽然哲学家与普通人对于人生意义的表述方式并非完全一致,但其所指大致是相同的,即有意义的人生都得有目标,并为目标而行动。不过,人生的目标却总是因人、因时代不同而异的。曾有人直言不讳地说,他处事的原则是考虑两个问题:这是否对自己不利?是否对自己有利?以自我为核心,以“不利”与“有利”为自己是否要“介入”的两大标准,这便是此人的人生目标或意义。当然,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行事准则的,向来在我们这个社会也不乏其人,而这些人在前者看来无疑是“吃饱了撑的”。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在而立之年前,总觉得人生有无限可能,坚信手中的杠杆能撬动整个地球,心中的目标总是须仰望天空才可见。到了不惑甚至知天命的年龄,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往往多了几分无奈{英文中恰有This is life[外加一摊手]的表达方式),变得更为脚踏实地、知足长乐。这里也许用得上拳王泰森(Mike Tyson)献给其诸多对手的一句话:“Everybody has a plan until theyget punched in the face.”(在面门挨了一拳之前,人人都有想法。)坦率地说,并非所有的目标都具有同样的价值,同时,人们往往难以理解与认同超越其自身局限的人生价值,但是我们相信,所有的人生目标都应得到尊重,所有对人生意义的探索都是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初版于2002年,以1874年前后伦敦为背景的小说《红花瓣,白花瓣》(The Crimson Petal and the White),简直是西方文化的万花筒,伦敦世相、宗教纷争、女权主义、现代主义、弗洛伊德、马克思、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甚至维多利亚时代色情小说等,诸多元素精彩纷呈。难怪出版不久即被俗称为美国高考的SAT列入试题选文,并被选入其官方指南。
基本上,没有水不深的事物或项目,当我们浮于水上或徘徊门槛之外时,大量信息显得如此扑朔迷离,但相反地,这又很容易激发兴趣,让我们沉迷其中。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对铁三运动来说,同样如此。对于大部分开始练习铁三的爱好者来说,都由其中某一单项进阶而来,面对另外两项不熟悉的领域,困难的事情或许是如何打下三项全能的基础素质、在工作与家庭事务之外制订训练计划以及让自己变得高效又充满活
照理说,我并不算是“可穿戴智能设备”这个其实挺拗口词汇的忠实追寻者,于是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便设置了一个中性而并不那么褒义的基调;我们讨论装备其实是在讨论装备本身的服务性,而非本能的替代性。这个前提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数字化服务的需求是在合理运用还是已经被其奴役。  举一个其实只算搭边的实例,它算是智能,但其本身并不算可穿戴,要问它和我们的户外生活有关系吗?当然,因为体重是大多数有氧运动的最大
不一样的故事(上)  说起黑人种族歧视,我们可能会想起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公布的《解放奴隶宣言》,会想起1955年美国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那位拒绝给白人让座的黑人女缝工罗莎·帕克斯,可能会想起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的那场有关梦想的演讲,对于这些,我们有着各自的理解和感受。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位黑人的视角,来看一下这场漫长的斗争已走到了何处,来听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所谓“献花词”,一般是指会议发言的开场部分,即英文所谓的opening remarks。献花词通常是口译员传译的首个段落,其质量决定了听众对译员的“第一印象”,因此应该受到特别重视。由于献花詞具有类似的功能,因此其内容也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发言人一般会在献花词中表达欢迎、致谢和祝贺等。但在不同的场合,献花词有可能产生各种变体,有些甚至给译员带来不小的挑战。  我们先来看一个较为简单的献花词:  例
杜蘭大学成立于1834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私立大学,享有“南部哈佛”之美誉。被称为脱口秀女王的艾伦·德詹尼丝,其风趣自然的特点与生俱来,她在这篇“笑果”十足的演说中透露了自己艰辛的成长历程,让人备受鼓舞。她演讲的核心正是杜兰大学的校训:Not for oneself, but for one’s own(不为自己,只为内心)。  Thank you, President Cowan, Mrs
也许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出生在数码时代的孩子,很难想象人们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是如何生活的,因为现代人的生活都是建立在手机之上的——社交、娱乐、购物、获取信息、甚至相亲!“低头族”们,能不能放下手机,抬头看看那些我们用手机应用取代了的真实、鲜活,而且更加缤纷的生活场景呢?
For most of us, the illness or loss of a parent will be our first encounter with death.My mother has incurable lung cancer even though she has never smoked. Oneevening, as I lay on the bed beside her,
“荷兰”的国名,细究起来,会发现很有意思。它有三个国名——Holland,Netherland,Dutch。先说Holland,其实原本只是荷兰的一部分,因为各方面比较发达,所以用来指代整个国家,有点England指代整个英国的味道。中文的译名“荷兰”也正是译自Holland(荷兰)。  再来说第二个国名Netherlands(尼德兰),这是荷兰自己更喜欢的对自己国家的叫法,也是地地道道的荷兰语词
2020 年珠峰北坡登顶后,汝志刚返回至珠峰大本营。  汝志刚并不“混迹”于户外这个圈子,他的圈子显然更广。在抖音和快手数百万粉丝眼里,他是关于户外与探险领域的启蒙。  汝志刚在抖音上发布的短视频里,珠峰、罗布泊、埃及的金字塔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比起图片、电影,它们不加修饰。粗糙却真实。他们跟着汝志刚的镜头探险多国,追随他的脚步在两年内,完成了珠峰南北坡的攀登。  在虚实之间,他像践行某种使命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