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后的备件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in22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一则有关“青岛下水道”的故事在网络上被竞相转载。在青岛市原德国租界区,由德国当初建造的下水道出现了小故障,工作人员检修后发现是零件老化了。然而,这个下水道系统已经使用了百余年,当年那家建筑公司早已不复存在。
  青岛城建公司咨询了其它德国建筑公司,其中一家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的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青岛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搜索后,果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这些零件依旧光亮如新。
  100年后的备件,依然能照常使用。“这大概是德国人的传奇”。很多人好奇,是什么样的动力和机制,能够催生出德国人的这种严谨。殊不知,这种对规范的遵守与对质量的追求,几乎已经成了德国人的“潜意识”,不需要约束,就能自觉履行。
  德国人在见面打招呼时,总会说一句很特别的话,“Alles?inOr—nung?”如果直接翻译,这个问候语的意思是“秩序还好吧?”
  由此可见这个民族对“秩序”和“规章”的重视。无论是做事、做人还是生产产品,他们都以遵守秩序、一丝不苟为准则。
  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世界名琴,这架钢琴的生产者是德国人亨利·施坦威。1836年,木匠出身的施坦威在自家厨房里,神奇地制造出他的第一台钢琴。此后,这个德国人按照最苛刻的规程,建立了一套“施坦威体系”,从设计到流程,甚至连某一个零件的材质,都做了最细致的规范。正是这套潜心研究出来的“秩序”和“规范”,让“施坦威钢琴”成为了钢琴制造的典范。如今,全世界所有的三角和立式钢琴,都要遵循这个德国人所制定的尺度和设计指南。每一个钢琴家都以能使用“施坦威”牌钢琴演奏为荣。
  德国西门子公司前总裁彼得·冯·西门子解释为什么“德国制造”是质量的保证时说:“这靠的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细节的重视。”严格制定生产规范,一丝不苟执行,對于处在起步期的企业来说,似乎“得不偿失”。在“长期质量”和“短期利益”的较量面前,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正是如此,我们这个时代才会鲜有伟大的作品出现。
  对现实而言,这个“德国制造”的百年下水道,既是一个启示,也是一个讽刺。
  (黛涟摘自《环球人物》)
其他文献
不曾出席过同学会的我,今天去了小学同学会。56岁的我,想看看当年12岁的玩伴们今天变成了什么样。  那是1964年。  1月18日,纽约宣布了建筑世贸中心双子大楼的具体计划。  1月21日,有湖口“兵变”。  5月3日,台湾第一条快速公路完工通车,以刚刚过世的麦克阿瑟命名。  6月12日,曼德拉被判无期徒刑。受审时,他在法庭上演讲:“我愿从容就义。”  10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铁,东京大阪间的新干
期刊
一大堆水果放在水龙头下面,有葡萄、桃子、李子和香瓜。用水冲啊,洗啊,洗完端到桌上,觉得不对劲儿,香瓜上还有一点泥呢!  洗水果,仅仅用水冲一下是不行的,必须每个都搓一搓。我几乎把水果抚摸了一遍,唯独落下香瓜。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全部照顾到。而落下的这个,成了所有水果的败笔。  上高中时有位老师,讲课过程中,只提问那几名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对我们这些差生视而不见。很多次,我都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隐身人,或者
期刊
2010年8月8日,特大泥石流灾害袭击了舟曲,顷刻间,舟曲被夷为平地,众多生命被掩埋在瓦砾之中。救援,随即开始。  解放军战士在城关小学南侧发现了生命的呻吟。他们小心翼翼地清除淤泥和石头,爬进狭小的洞口,看到14岁的张新建和他的妈妈被压在大梁下面,生命危在旦夕。他们立即展开施救。张新建像在课堂上上课一样,称战士们为老师,他说:“老师,先救我妈妈。”  经过4个小时的艰难施救,解放军还是先把张新建救
期刊
很多年前,我还是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那个年龄的女孩一样,长着一头柔软的黄头发,扎着可爱的小辫子。好像女孩子的天性已经萌生,我开始注意同龄女孩穿些什么,看了后就迷迷糊糊的,想象着自己拥有它们后的模样。看见好朋友系了个淡绿色的蝴蝶结,过不了几天,非要缠着母亲也给我买一个相同的蝴蝶结。  有一回,同班的女孩背了一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总是不由自主地想伸出手去摸一摸
期刊
喜欢露易丝·海。那是几年前。  喜欢她的《生命的重建》。一段时光里的生命感悟。它的神奇,不仅仅因为曾创造了骄人的成绩:《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50周第一名。它带给我的影响,足以一生。  那份新潮之作,朋友倾力推荐给我。她说:“亲爱的,让我们重建生命。”随之带给我的还有她的理财观。生平第一次,我审视熟悉又陌生的自己,开始想一些郑重的问题,豁然开朗的感觉。露易丝·海,这个远隔重洋的名字,被我深深
期刊
成功?在梁冬眼里,这个词突然变得有些飘忽。确切地说,他重新定位了它。   曾经,他很纠结。   在北京广播学院读大学时,每每看到来往穿梭的如云美女,他的心情总是很复杂。很想看又不敢看,因为自卑。毕竟,“眼袋比眼睛大,腰围大过身长”,这个鲜明的身体特征在他进入凤凰卫视之前,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当时,他对成功的第一定位是“有朝一日要做一个工作,能直勾勾地看美女,而且可以调侃她们,还能挣钱”。这个理
期刊
读一本书,有时会把书外的景象记在脑子里,多少年不忘,比书更有意思。景象不在课堂和书房里,在外边。  柯南·道尔的《巴克斯维尔猎犬》是我念师范期间读到的,是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一种。开篇在课堂看,晚自习。晚上同学们回寝室了,我接着读。灯下一人,四处漆黑。我对日光灯的嗡嗡声、树叶子被风吹到玻璃窗的微响均感悚然。读恐怖小说,人耳聪目明,全身汗毛都站着,随时准备跑。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在七面窗戶和一扇门的外边
期刊
我开始撰写某本新书时,寄了样章给编辑凯伦。以前我请她过目的时候,她总是不到两天就回复我,这次却一个半星期后还没回复。我担心地对吉姆说:“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有几章我冒了一点险,她可能不喜欢。”吉姆劝我:“太小题大做了,她既然肯定你上次那几章,为什么会不喜欢你这次的呢?”  但我实在没有干劲继续写下去。那晚,我辗转反侧,思索到底哪里可能会出错。以至于我对前一周发生的事情所作的一切解读都变成了负面的:
期刊
这是日本小说家、哲学家芥川龙之介的一句名言。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有的人几天就读懂了,有的人读一辈子也无法懂。那个人的外表及服饰就是书的封面。当你看到一个美丽的“封面”的时候,可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要“阅读”下去的愿望,这就是“封面”的诱惑。但是当你“打开”他(她),却面对的是一摞缺页的稿本,你走近他(她)、相认他(她)、进入他(她),也许还要读着很多的空白。一部残缺不全的书,该是怎样的一番酷
期刊
隔着夏日的一池碧水,静静地看盛开的莲,好像在奔忙的红尘里终于停下来,在静夜里看自己的一颗心。   田田莲叶间,会有晶莹的露珠悄悄地滚动。一阵风吹过来,失手打碎它的梦。一滴圆圆的高处的水落下来,又融入低处的时光里。在层层涌动的涟漪里,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和足迹。可它就在这一池湖水中慢慢地前进着,随着命运的风向和时间的速度。   一滴洁净的水,因为拥抱过叶子的葱绿,所以它的内心一定也是葱绿的。因为吻过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