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动员刺激后自体骨髓源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初步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骨髓动员刺激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初步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05年12月收治下肢缺血35例43侧患肢,男23例,女12例。年龄34~90岁,平均71.3岁。病因糖尿病下肢缺血30例38侧患肢,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2侧患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3侧患肢。其中间歇性跛行期5例5侧患肢;静息痛期15例19侧患肢;组织缺损期15例19侧患肢,其中组织溃疡期9例12侧患肢;组织坏疽期6例7侧患肢。在抽取骨髓前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2~3d,每天300μg;抽取骨髓血130~200ml,经分离纯化后再行移植。采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13例19侧患肢,下肢动脉腔内注射16例16侧患肢,下肢肌肉局部注射与动脉腔内同时注射6例8侧患肢进行移植。结果术后2个月肢体疼痛改善率为94.7%,冷感改善率为97.1%,肢体麻木改善率为93.3%。5例5侧患肢间歇性跛行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44.2%患者的踝肱比值(ankle/brachialindexABI)有不同程度增加。39侧患肢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oxygenpressure,TcPO2)测定,92.3%有不同程度增高。患肢溃疡在9例11侧患肢中,愈合1侧,明显缩小或缩小3侧,无变化7侧,其中3侧患肢被截肢。术后行血管造影评估25例34侧患肢,91.2%患肢的侧支循环有不同程度增加。并发症骨髓动员刺激出现发热和轻微乏力各1例,均自行缓解;单个核细胞移植后1周出现轻度心肌梗死1例,药物治疗1周后恢复出院,1个月后因患肢疼痛加重行膝下截肢。32例40侧患肢获随访3~12个月,症状消失13侧,明显改善15侧,改善8侧,复发2侧,无效2侧。客观评价标准与术前比较ABI增加25侧;TcPO2测定增加36侧;21侧患肢的血管造影显示90.5%患肢有新生侧支形成;10侧患肢足部溃疡7侧愈合,3侧明显缩小;3侧患肢截除坏疽足趾者于术后2~3个月愈合出院。结论经骨髓动员刺激后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下肢缺血,具有抽取骨髓血少、细胞量多、近期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优点,是除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的又一种治疗下肢缺血的新方法。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经后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的诊治要点及治疗节段的选择。方法2001年2月-2006年9月,经后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52~71岁,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缺血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在妇科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680例妇产科就诊的患者,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验分析,同时做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
<正>2012年6月16—18日,由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主办、南开大学承办的"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古代文明的碰撞、交流与比较——
研究目的1.应用能量多普勒、脉冲反相谐波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乳腺癌发生与演进过程中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变化规律,为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其中55例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公司治理问题受到法学界、经济学界的关注。本文首先对公司治理进行了概述。对公司治理的概念、意义、内容及原则进行了简述。使
近来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NRG1(neuregulin 1,神经调节蛋白1)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之一。动物研究与临床研究提示,NRG1与其受体ErbB的表达与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行业的竞争随着三年开放承诺期的到来日趋激烈。各大保险公司的竞争焦点已由产品、服务逐渐转移到人才的竞争上,能否充分高效地对人才实施绩效管理,在一定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只要控制好新车排放,汽车污染问题便可得到解决,但实践证明并非如此,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可能会远超出新车时的情况。而车载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