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网络架构的融合开始,融合已经逐渐成为指导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条核心原则。最初的融合只是将不同品牌的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简单地组合在一起,目的是简化IT基础设施的采购和部署。如今,日趋流行的超融合则是在虚拟化的基础上,由软件来定义IT资源,实现计算与存储、网络的更深层次的融合。融合将打破不同的硬件之间、软件与硬件之间的隔阂,让IT资源变成一个统一的资源池,从而大大简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部署、使用和管理,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基础架构的融合还会向纵深发展,不过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基础架构的“加”,达成管理和应用的“简”。
从Nutanix到VMware,从戴尔到联想,越来越多的厂商倾心超融合基础设施。在虚拟化的基础上,超融合实现了软件定义的存储,将基础设施的融合推向纵深。
融合不仅是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的融合。曙光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将大数据、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HPC)进行了融合,这也是超融合的一条发展思路。
融合不仅仅体现在基础架构层面。现在,融合正在从底层基础架构层向应用层延伸。沿着Oracle数据库一体机开创的道路,软硬件的融合还会有更多花样。
备份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备份一体机。它让以往复杂的备份流程变得简单,让数据保护举重若轻。
HPE推出的全新Synergy服务器,具有流动资源池、软件定义智能、统一API三大法宝。它将用户带到了融合基础设施的新阶段——组合型基础设施(Composable Infrastructure),可以支持物理的、虚拟化的、容器式的工作负载。
以用户本地的私有云为主,在出现业务爆发性增长时再扩展到公有云,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已经逐渐接受了混合云的理念。云计算本来就是一种融合的架构。
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监控系统、机柜等全部集成在一起,这是从施耐德电气推出“英飞集成系统”就开始流行的一种趋势。如今,在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领域,模块化、集成化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磁盘替代磁带,闪存替代磁盘,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这样。但实际上,只有各种不同存储介质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实现数据的流动,降低存储的整体拥有成本。
什么才是新一代的数据管理平台?Commvault做出了回答:集合软件应用、数据管理平台(Commvault Data Platform)和专业服务,在本地、超融合环境中运行,跨越不同的云,用单一、统一的数据管理方法消除风险。
从Nutanix到VMware,从戴尔到联想,越来越多的厂商倾心超融合基础设施。在虚拟化的基础上,超融合实现了软件定义的存储,将基础设施的融合推向纵深。
融合不仅是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的融合。曙光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将大数据、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HPC)进行了融合,这也是超融合的一条发展思路。
融合不仅仅体现在基础架构层面。现在,融合正在从底层基础架构层向应用层延伸。沿着Oracle数据库一体机开创的道路,软硬件的融合还会有更多花样。
备份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备份一体机。它让以往复杂的备份流程变得简单,让数据保护举重若轻。
HPE推出的全新Synergy服务器,具有流动资源池、软件定义智能、统一API三大法宝。它将用户带到了融合基础设施的新阶段——组合型基础设施(Composable Infrastructure),可以支持物理的、虚拟化的、容器式的工作负载。
以用户本地的私有云为主,在出现业务爆发性增长时再扩展到公有云,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已经逐渐接受了混合云的理念。云计算本来就是一种融合的架构。
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监控系统、机柜等全部集成在一起,这是从施耐德电气推出“英飞集成系统”就开始流行的一种趋势。如今,在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领域,模块化、集成化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磁盘替代磁带,闪存替代磁盘,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这样。但实际上,只有各种不同存储介质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实现数据的流动,降低存储的整体拥有成本。
什么才是新一代的数据管理平台?Commvault做出了回答:集合软件应用、数据管理平台(Commvault Data Platform)和专业服务,在本地、超融合环境中运行,跨越不同的云,用单一、统一的数据管理方法消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