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量化宽松不如鼓励中国投资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际财经最热点,无疑是市场对美联储第三次推出量化宽松(即QE3)的预期。美联储多位理事暗示:除非美国经济出现持久回升的迹象,否则将支持推出QE3。
  当众人“期盼”QE3时,中国企业分众传媒却宣布,其董事长和私人股本公司购回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将上海总部的公司私有化。这笔价值35亿美元的交易,把中国在美国上市企业的退市潮推向了高峰!
  短短几年,中国企业从列队向华尔街出售其股份——上市,到“开着倒车”退出美国证券市场,表明中国明星企业在美国上市后,所遭遇的“水土不服”。其中涉及到部分中国概念股的“财务造假”,以及做空机构推波助澜等因素,使得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整体受重创。
  在中国明星企业纷纷退市之际,许多中国企业却开始投资美国制造业。
  据CNN报道,美国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称,收到了来自中国万向集团4.5亿美元的投资,这宗在美国电动车领域的外商投资如果成交,万向集团将持有A123系统80%的股份,亚洲、特别是中国将垄断美国的电池市场。
  这一事件在美国引起了激烈的争议。白宫没有直接发表意见,但却说“A123系统公司从政府那里拿到了钱,不能用来把美国的工作和设施送到国外。”因为今年早些时候,另一家美国电池制造商Ener1公司破产,被一个俄罗斯投资者买断,辞退了所有员工,并将所有设备搬回了俄国。
  让外国投资进入制造业,还是任其破产,致使产业流失海外,令美国非常纠结!
  目前美国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失业率高企不下,而能够提供就业最多的就是制造业。只要制造业不回归,失业率就下不来。据美联社报道,虽然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均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政策口气强硬,但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包括最近两项分别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页岩油、及天然气交易,中国今年对美国的投资额已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给成千上万美国人带来了就业机会。
  即便推出QE3,也无法降低美国的失业率。而要是全球资本、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进入美国制造业的话,将有望帮助美国经济健康地缓步回升。
  对中国企业来说,可引用美国商界的一句俗语:如果我不能打败你,我就加入你,甚至把你买下来!现在看来,中国企业放弃在美国上市,而转向投资美国制造业是正确的选择,因为美国制造业依然是全球最强大的。
  不过,美国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监管,特别是其发展还会受到强大工会的制约,这些是中国企业在投资美国制造业之前,必须做好功课的。
  中国企业对美国制造业的投资,既可帮助美国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也可借鉴“他山之石”带动和促使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升级换代!这是一场双赢的互动,远比中国企业试图在美国上市圈钱有战略意义!
其他文献
事件  近几个月里,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成为跨国企业的投资新宠,西门子、富士、丰田、摩托罗拉、福特、日立、索尼、佳能、三菱商事、爱普生、艾默生等100多家跨国公司负责人纷纷空降中西部地区,考察布局战略新兴产业的项目投资。  与之相呼应的,是近期密集出台的区域规划,无论是已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期刊
事件  8月6日至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河南省郑州市组织召开《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来自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五省政府和发展改革委的官员参加了会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在接受河南当地媒体采访时强调,作为经济区域的概念,中原经济区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打破行政界限。此次公布的中原经济区版图中,除了作为主体的河南全域以外,与河南毗邻的晋东南、鲁西南、冀南、皖北部分区域亦被纳入
期刊
中三角起飞的关键是尊重企业家,对企业家有吸引力,留得住企业家,在优质软环境中出思想,出感情,出项目,出生产力,出效率。  为治理沙尘暴发源地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生态问题,他和国内百位企业家深入茫茫沙漠,自发形成“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筹集亿元资金,减缓或遏制沙尘暴的发生。  他领导的北京首创集团(以下简称首创),在全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75位(国家统计局排名),业务涉及房地产、金融等六大领域,
期刊
“2+1”模式  锦江地处核心城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商贸繁华区”,工业用地十分匮乏。于是,在服装行业如火如荼发展之际,与金堂县达成合作。锦江出资金,金堂出土地,组建飞地工业园,同时,九龙公司整合众多商户入驻园区。  这种2+1(锦江、金堂和九龙)的模式,在当时很受推崇。2007年1月,三方签订共建飞地园区的协议。整个项目规划用地1100多亩,第一期启动近400亩。年底建成后,建筑用地4万平方米,含
期刊
武汉正在发生的变化,实际上是中国城市巨变的一个缩影。  当前,武汉建不建国家中心城市,不应成为问题。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在本刊专访中,政商学界知名人士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武汉的底气从何来?  《支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中国、世界的大武汉。武汉底气从何而来?  蔡颖恒:武汉具备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武汉现在有很好的发展机遇。适逢沿海产业
期刊
20年前,印度放开经济管制,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国家迅速向市场经济转型,并成为世界上增长第二快的经济体。这些年来,印度实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迅速扩张、出口骤增,出现了规模可观的中产阶层,被西方赞为“南亚神话”。  不过,同世界上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样,这一“神话”也有代价。在印度沿海的都市街区,尽管充斥着富裕阶层的奢华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梦想,而不远处也汇集着数以亿计的城市贫民,他们从更贫困的远郊落
期刊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风驰电掣,势不可挡。然而,2012年的寒冬令GDP增速的放缓,让高速列车上的乘客忧心忡忡,不知路在何方。此时此刻,作为经济快速复兴的典范,德国无疑是最值得中国尊敬和学习的标杆。  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之前,在先后崛起的欧洲诸强面前,欧洲中部讲德语的大片地区仍是一盘散沙,动乱时成为群雄逐鹿的战场,和平时又是大国博弈的棋盘。如果你能理解德意志几个世纪所经受的屈辱和离乱,就能明白
期刊
美国提振全球增长需要包括欧洲和中国在内的各方协助。作为全球活动的参与者,欧洲和中国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它们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也正经受考验。这些经济体是否会像美国经济一样充满弹性和活力吗?美国是否能重回持续以生产为驱动的经济模式?这些答案取决于全球经济未来的走向。  一个多月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的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说,今年6月到7月初,美国经济总体以“缓慢到温和”的步调增长。在这份被称为“褐皮书”
期刊
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670万,而就是这样一个欧洲小国却是个农业“大国”。十几年来,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排行上荷兰总是榜上有名。2011年,荷兰农业出口总额达728亿欧元,同比增长9%。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荷兰的农业奇迹首先得益于荷兰政府对农业及农民的教育和科技的投入。2004年荷兰全国教育和研究经费占国家总预算的19%,遥遥领先于其他部门,荷兰农业部在与农业相关的科研、推广和教育的
期刊
一个新兴的数字生产革命正在到来,在这一新兴革命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产品制造专家,拥有自己的独特工厂。  晚上临睡前,在新式购物网站上看好一双鞋,下载材料和尺寸数据,然后轻点电脑屏幕上的“打印”按钮,一份数字文件便被传递到一台“加大版”的喷墨打印机上。第二天一早,打开打印机,一双崭新的鞋就呈现在你面前,穿上它就可以上班了。  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事实上,这种神奇的打印机已经出现在世界各地数十万家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