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养生节目泛滥谁之过?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L198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这种节目不要把它想得太权威,日常的医疗常识和养生知识多了解一些没坏处,但如果生病了一定要及时就医。节目只是保健范畴的应用,千万不要把它当医生。”
  
  针对现在一波接一波的养生热潮,层出不穷的养生主张真伪难辨。日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Student BMJ》上发表述评,呼吁严格监管养生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请媒体健康地传播和普及科学正规的医学知识,切莫误导大众。
  养生节目“占领”黄金时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吃得健康长寿,养生意识日益提高。为迎合大众的养生诉求,电视台养生类节目异军突起,已经超过了上百档,并占据着不少电视台的黄金时段。
  现在最红的一档养生节目,就是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和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都是讲老百姓身边的养生治病小常识,受到中老年人的关注。
  吴孟超院士认为,电视养生类节目火爆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其次,电视具备一定程度的权威性,成为公众对健康知识的最主要来源;此外,电视媒体大力宣扬防病抗病的养生疗法,迎合了公众强身健体的需求。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补充说,还有一个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原因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老百姓只好从其他渠道寻求强身健体的方法。
  电视养生类节目五宗罪
  不过,也有人对电视养生类节目的权威性提出质疑,这些电视上侃侃而谈的专家为我们提供的养生常识是否靠谱?想当初张悟本就曾经在《百科全说》上大谈“绿豆养生法”。
  中医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重点推荐的首席健康科普专家温长路教授用“偷梁换柱、以偏概全、囫囵吞枣、瞒天过海和混淆是非”五句成语来概括当前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五宗罪。
  “这五个关于养生的问题需要得到澄清,属于伪中医养生范畴,是造成老百姓养生意识混乱的重要原因。”温长路说。
  温长路说,偷梁换柱是指电视上的所谓专家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就像人口渴了要喝水一样,其实喝水也是养生,所以养生是人类本能的保护措施,不是复杂的事。”养生应该是真正符合科学的理念的,是经过科学家们提炼并符合老百姓的生活实际和习惯,对人体健康有利的部分,而现在“总有人把过去文人著作中一般的说法,或者老百姓的个案个例一股脑儿拿来都冠以养生的帽子,有些方法还不分青红皂白,人人都可以使用”。
   另外,以偏概全,抽象中医的个性化理念。“有伪专家提倡吃什么养生就号召大家一起,这是不对的”。比如气候干燥的西部和气候湿润的南方,如果用同一种方法让大家去吃就会“吃”出问题。
   所谓囫囵吞枣是指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很多养生家把所有的食物都说成是珍贵的药,把所有的药物和食物都结合起来,这是对中医概念的混淆。食养和食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食养运用的是食物的营养作用,按照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以营养为主要目的;而食疗就有治疗性质,有严格的用量、禁忌症等。食物有治疗作用,但绝不等同于就可以把它拿来当药。
   另外,一些专家习惯瞒天过海,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药物和食物的作用都是有局限的,没有最好的药物、万能的药物可以包治百病,一些养生专家夸大了食物和药物的作用,因此就出现了吃绿豆、吃泥鳅包治百病的事例。
  混淆是非是指迎合“以补为尚”的世俗偏见。老百姓以补为尚,总认为养生就是补,温长路说,“这是十分错误的观点”。事实上,中医对补是很严格的,且将之细分为劲补、温补和平补,根据每个人身体呈现的状况,决定该用哪种方式进补。
  温长路认为,一些人借着中医和中国文化的深厚关系,以及老百姓对中医的信赖,“打着中医的旗帜到处乱讲”从而让中医成了养生乱象的替罪羊。
  收视率为王是主要原因
  “电视台简直成了养生台了,随便打开电视挑一个频道,有时候北京台几个频道都是不同的养生健康专家在宣讲,简直是狂轰乱炸。”一位观众对电视上泛滥的养生节目提出了他的看法。
  一些专家的观点也相互“打架”,比如,有养生专家说菠菜豆腐可以同煮,黄瓜西红柿可以同食,但又有养生专家说吃了就会出问题。到底听谁的?观众被搞得很是困惑。
  “这些问题要首先问责电视媒体盲目追求收视率的不负责任的炒作和宣传。其次,监管部门反应迟滞,准入审查制度缺失,以及权威卫生机构未及时回应,也都难辞其咎。”吴孟超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一位南方电视台养生类电视节目编导私下无奈地告诉记者,收视率是决定电视台一个节目好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而养生类节目是老年观众最喜欢的节目,他们也是收视率统计的重要部分,所以,养生类节目才会如此火爆,占据电视节目的黄金位置。
  对于专家审核方面,养生类电视节目的编导说,现在对于专家的界定并没有太明确的规定,节目组在选择嘉宾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考虑,不仅考虑专家的权威程度,还要在外表形象、语言能力等方面符合电视媒体的特有规律,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收视效果。
  “自从张悟本事件曝光后,我们在专家的选择上要求明显严格了许多,力图从源头上杜绝伪专家的出现。但是,很多时候,我相中的专家没有时间,有时间的专家又不够权威。”这位编导告诉记者。
  作为权威的电视媒体,如何成为类似张悟本这样的“伪专家”的表演舞台呢?张国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大众对健康养生的强烈需求和专家资源的匮乏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电视上的养生专家伤不起”
  “对电视台做养生节目的专家应该适度宽容,而不应该过分地挑剔。”张国玺不同意用“泛滥”一词来形容目前的电视养生类节目。
  张国玺也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做过养生类节目,称“在电视上做科普节目不容易,特别是做健康科普更不容易。”
  虽然出现了一些江湖骗子冒充“养生专家”,但是,张国玺认为不要因此把电视养生类节目一棒子打死,因为大部分电视养生节目还是能传播健康科学的养生知识的。
  “养生类节目深受中老年观众的欢迎,广大群众希望更多地了解健康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让自己不得病或少得病,电视的养生类节目在宣传科学的健康理念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中医强调‘治未病’,西医强‘预防为主’,宣传健康知识就是为人民的健康长寿服务。我国拥有那么多的专家,两院拥有那么多的院士,但在电视上做科普宣传的有几个人,有几个院士?”张国玺反问道。
  为什么很多专家不愿意在电视上做科普节目呢?张国玺说出了其中的原因——“吃力不讨好”。“很多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是养生专家穿着得体、侃侃而谈的一面,但是谁又能知道他们的苦衷呢?”
  据张国玺了解,很多专家在外面做科普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而科普工作不但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还往往被单位里的人看成是“不务正业”,因为科普工作和科普文章既不能评职称,也没有经费支持。
  一方面是人民大众对健康养生类节目需求的日益强烈,另外一方面是没有更多的专家愿意来电视台做科普宣传,这就给“张悟本”一类的“假养生大师”提供了机会。
  自从张悟本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卫生部、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呼吁权威专家来占领科普市场,中华中医药学会还在全国遴选出了28位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但是,愿意走上电视来为大众普及养生常识的专家与群众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
  同时,张国玺也体谅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苦衷,“一周出几次门诊,每次都要看几十个病人,下午再去电视台做节目,别说老专家,就是年轻人也没有几个能吃得消。”张国玺说。
  “电视上的养生专家伤不起!”张国玺强调,很多专家告诉他,现在完全是出于一份热情,一份对大众健康知识的责任心在支撑着他们在电视上做科普,如果社会上在对这些专家“说三道四”、“鸡蛋里挑骨头”,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谁还愿意到电视台为全民健康做科普宣传呢?张国玺也希望提意见的专家先做三年的科普宣传工作,也到电视台的养生节目做客,然后再来提建议,这样可能会更加合理。
  电视养生节目应该加强监管
  虽然目前电视养生类节目在数量上已经达到泛滥程度,但是与国外相比,在节目单质量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日本的养生类节目收视率也是高居不下。其中一台热播的节目《电视加油站》收视率就曾一度高达33.1%。节目中主持人、嘉宾、观众共同交流,一天一个话题,以医学专家为主,其他嘉宾和观众参与为辅。专家结合图板、图表、动画片、外出采访短片等多角度讲解,穿插观众参与和与话题有关的小活动。节目看似形式中规中矩,但主持人调节气氛的功力不浅,使节目显得并不沉闷。
  在德国,140多家电视台几乎都有养生类节目。不论是公共电视台还是私营电视台,每天至少有10%以上的播出时间涉及健康话题。
  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刘点点曾经专门撰文指出,国外并未出现媒体疯狂热捧某位“养生专家”的局面,也没有大众盲目听信某种理论造成社会问题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媒体深知在健康领域,人命关天,一旦出事,相关责任者将被严惩不贷;其次,不少国家在学校教育中,从小就开始进行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对“伪健康知识”辨别力较高;最后,各国政府对养生类电视节目的管理,始终没有放松。
  张国玺也强调,对于养生类电视节目,公众要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不要盲目相信,看这种节目不要把它想得太权威,日常的医疗常识和养生知识多了解一些没坏处,但如果生病了一定要及时就医。节目只是保健范畴的应用,千万不要把它当成医生。
  吴孟超说,公众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关键,而如何进行公众的科普教育,包括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哪些部门实施,哪些人员参与,哪些部门监管和审查,哪些措施和制度来保障,如何严惩不法和违规行为等问题,值得政府和卫生部门深思并具体落实。
  吴孟超院士认为,大众媒体发布健康资讯需要提高门槛,应有正规资质的医学专家顾问团为媒体制作养生类节目时把关定向,以保证传播内容的科学准确。他呼吁:“传播健康,请健康传播!”
  
  本文记者新浪微博:@北科报陈永杰
  邮箱:chenyongjie@126.com
其他文献
当我们拍摄风景、人像、景物都初窥门径的时候,一个巨大的瓶颈就会出现,如何进行动态摄影?特别是体育摄影,框不住人物、动作虚、景深太大是初学者们都经历过的痛苦。其实,除了勤加练习外,一些科技手段同样有效。  对焦最关键  初次拍摄体育题材,最大的困惑就是照片“一片虚无”,焦点不清。原因就是,被摄物体一直在运动,而你已经对好的焦点并没有跟着物体而改变。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焦点跟随被摄物改变。  就现代
期刊
当你感觉有压力、情绪不佳的时候,你需要思考,到底是哪些方面导致的压力。只有把压力的来源一一分解开来,你才能一一对应解决。而事实上,分解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减缓压力的过程。    相亲、被相亲,在这个“剩男”、“剩女”被过分渲染的社会,拥有这样经历的人千千万万。有人练就了一身“剩斗士”的本事,有人却被折磨得遍体鳞伤。成功的,抑或是失败的,都曾承受着来自情绪上的冲击。是越挫越勇,还是承认自己不行,这是一个
期刊
鱼嘴中的“怪物”是什么?  问:最近看新闻,有市民买回家的鲷鱼嘴里长着一个很像外星生物的东西,用筷子夹出来一看,竟然是一个带壳的不知名昆虫。它吃掉鱼的舌头后,就占据了鱼舌头的位置。这个怪物是什么?不小心吃到这种鱼,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答:一般鱼的腮、鳞片、腹腔等部位都可能存在寄生虫,这也是其中的一种。根据资料提供的线索,这应该是一种水虱。它的幼虫附着在鱼鳃上,成熟后通过鱼鳃进入到鱼的口腔,用钩
期刊
新型机器人:  可模仿蜥蜴跳跃     科学家们发现,有一种蜥蜴在跳跃过程中可以通过摆动尾巴在半空中保持平衡并且稳稳落地。受这种爬行动物的启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教授罗伯特·J·福尔(Robert J. Full)和他的研究团队近期开发出一种具有智能尾巴的新型轮式机器人,可以模拟这种跳跃飞行的能力。   这种智能人造尾巴可以灵活地控制其上下摆动使机器人在跳跃过程中保持平衡,并总能以
期刊
如同惯例一般,每一次安全事故之后,各地都会掀起一波针对同类设备的隐患大排查;一些专家也建言修改标准、加强管理。但是,如果对隐患的排查不能常规化、定期进行;如果标准制定之后,不能主动地修订;如果安全上的觉醒,要靠生命的伤亡来激发,那么,这是社会教育亏欠了它的成员一条生命。    在北京西单一家商城中,一名9岁孩子被电梯夺去了幼小的生命。他在独自乘坐上行的自动扶梯时,将头探出电梯外,被卡在了五、六层扶
期刊
全尺寸备胎有必要吗?  问: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曝光目前国内部分车辆配备非全尺寸备胎,对行驶安全造成威胁,呼吁汽车生产商统一配备全尺寸、材质一致的备胎,真正让备胎做到“有备无患”。配备全尺寸备胎有必要吗?使用非全尺寸备胎有哪些危害?   答:所谓的全尺寸备胎就是与汽车上已经使用的四个车轮规格相同。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全尺寸备胎还能再往下细分成匹配与不匹配型,主要区别就在于花纹以及橡胶配方是否存在不同
期刊
越急越找不到东西?源于大脑与视觉不同步    快迟到了却找不到钥匙,这可能是很多困扰上班族的问题。当你在疯狂搜索的时候,你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碰到过它。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索曼和他的团队通过研究发现,这是因为大脑中不同的区域处于一种不同步的状态。   索曼的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例如,他们让志愿者在遍布各种图形的电脑屏幕中找到特定的图形,并用计算机监控他们的行动过程。通过分析志愿者鼠标的运动
期刊
20%    日本厚生劳动省日前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成人吸烟率为19.5%,比上一年减少3.9个百分点,为有这项统计以来首次跌破20%    5倍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的人,糖尿病发病风险骤增,是平均睡眠时间7小时以上者的5倍多。研究认为,充分的睡眠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12厘米    韩国人均身高比100年前平均增加12厘米。研究领头人黄永一(音
期刊
可折叠的电动车(西班牙、美国)  来自西班牙的几家汽车公司联合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开发了这款可折叠的代步电动车。该车最大亮点在于其特殊的可变形车身: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处于一般伸展状态;停靠后,汽车驾驶舱则会与后部车身分离;而在其直立过程中,该车的前后两部分会相互靠拢,车身比奔驰公司的“斯玛特”(smart)汽车还要短近1/3,因而大大缩减了停靠所需空间。此外,该车还可以实现四轮同转,在原地也能够即刻实
期刊
天津将承担中国空间站科研任务  天津市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日签署协议,中国载人空间站等超大型航天器项目落户天津。根据协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建设超大型航天器AIT中心等17个项目,主要承担中国空间站、超大型通信卫星和超大型遥感卫星等科研任务。建成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津基地总投资将达100亿元人民币,预计至2015年实现产值120亿元。  作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后起之秀,天津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