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不动产登记

来源 :商业2.0·豫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age1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仁宗在位时,有一个大臣名叫刘沆,非常聪明能干。据说他母亲生他的时候,梦见唐朝宰相牛僧孺穿着官服进了他们家,然后他就出生了,所以大伙都说他是牛僧孺转世。
  牛僧孺是名相,擅长断案,可巧的是,这个刘沆也擅长断案。比如说有一年,刘沆去湖南衡阳当市长,接了一宗不动产案子。这宗案子其实是二十年前的旧案,已经被很多任领导审理过,但是始终没能审出结果。为什么审不出结果呢?因为缺乏证据。
  案情很简单,大意如下:
  张三是个地痞无赖,欺负邻居李四不识字,伪造了一份地契,偷偷地将李四家的土地转移到自己名下,等李四一死,他就去夺地。李四的儿子李小四肯定不答应啊,质问道:“你凭什么夺我们家的地?”张三拿出那份假造的地契,地契上写着某年某月李四把地卖给了张三,卖了多少钱,当时都有谁在场作证,写得一清二楚。李小四哭了:“我爸什么时候卖过地啊?我怎么不知道,你这地契肯定是伪造的,我去衙门告你!”张三说:“地契上还有你爸的手印呢,不管你告到哪里,都是我有理。”
  张三有地契(虽然是伪造的),李小四没地契,所以他告了二十年都没有告赢,他家的土地最终还是被张三占了。
  刘沆审理这个案子的时候,一眼就看出张三不是个好东西,可是断案不能凭感觉,得靠证据,他要想辨别张三手里的地契是不是伪造的,就得核对上面的手印是不是李四的,可惜李四早就死了。如果李四当年办过土地证,如果衙门里存放着每一宗不动产的登记簿,那更好办,直接核对土地证和登记簿就行了。可惜宋朝并没有土地证,更没有登记簿,不但宋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这些东西,古代中国唯一可供证明产权归属的文件就是地契和房契。
  怎么办呢?难道就任凭张三强占李小四家的土地吗?刘沆想了一个主意,他让张三拿出最近二十年来缴纳地税的税单,以此来判决产权归属。这招儿太有效了——假如李四当年真的把地卖给了张三,肯定也会把缴税的义务“过割”给张三,不可能地都卖了,还替张三缴税。结果呢,张三自然拿不出税单,随即被刘沆以巧取豪夺的罪名关进监狱。至于那份土地,当然要物归原主啦!
  鉴于古代中国没有土地证,没有登记簿,一旦发生不动产纠纷,只能靠契约来判决,而契约是可以造假的,你伪造一份卖契,就能白占别人的地皮和房子,如此荒诞的案例在中国古代史上屡见不鲜。
  宋太宗在位时,一个名叫赵孚的法官就曾经感叹说:“庄宅多有争诉,皆由衷私妄写文契,说界至则全无丈尺,昧邻里则不使闻知,欺罔肆行,狱讼增益。”他的意思是说房地产纠纷越来越多,几乎每一宗纠纷都涉及虚假契约,而且官方又无从查考,很多案件只能悬而不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孚上奏太宗,建议进行不动产登记:将每一宗不动产交易都登记在册,当民间发生纠纷时,以官方登记簿为准,凡跟簿册不一致的,一律视为伪契。
  宋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即颁发圣旨:“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以后无论不动产买卖还是不动产抵押,一律要签四份合同,一份交给买方,一份交给卖方,一份交税务局备案,一份交县政府备案,否则以违法论处。
  宋太宗的做法非常合理,也非常有意义,既有利于明晰产权、减少纠纷、保护民产,使其免遭巧取豪夺,又有利于增加税收——过去老百姓为了逃交契税,买卖房屋很少过户,现在好了,交易双方必须拿着契约去衙门登记,想偷税漏税也不可能了。
  可惜的是,太宗的圣旨并没有真正推行下去,直到他驾崩,甚至直到三百年后宋朝亡国,“天下契书之奸巧一如往时。”不动产交易很多,不动产登记很少,虚假契约一如既往,民间纠纷一如既往。
  宋朝以降,每个朝代隔三差五都会呼吁一回不动产登记,结果都没能实现。包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先后四次颁布《不动产登记办法》,让“一切公私房屋之所有人向地政局作确定之报告,请领登记证,并照章纳税”,响应者依然寥寥无几。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历史上每一场不动产登记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不动产登记利国利民,意义重大,这样的好政策为什么总是推行不下去呢?我讲一件往事您就明白了。
  我大学毕业那年,曾经参与豫南某市土地规划的修编工作。这项工作的第一步是摸底——摸清当时当地都有多少土地,哪些土地种了庄稼,哪些土地盖了房子。
  摸底是很简单的,因为土地局有图有账,理论上讲,年年都更新,你想查哪块地现在是什么样子,一翻台账,一查地籍图,一清二楚。可是当我们这些技术人员拿着台账和地籍图去现场踏勘的时候,立马崩溃了:档案跟现实差着十万八千里,档案上登记的是耕地,我们看到的是工厂;档案上写着张三在承包这块地,实际上这块地早就转让给了李四。
  我找地籍科咨询:“不是说土地档案年年都要更新吗?”地籍科长苦着脸说:“我们科就这几个人,哪有力量更新啊?别说我们这儿了,你去其他地方看看,地籍图和台账基本上还是十年前大普查时搞的,这些年都是年底复印一套交差完事儿,要说年年都变更,一缺人手,二没经费,根本不可能嘛!”
  我说的这件往事离现在都有十几年了,那时候电脑尚未普及,GPS价格昂贵,地籍图更新起来费时费力、耗资不小,基层部门为了省钱,只能长期拖着不办,使档案跟现实完全脱节。
  十几年前尚且如此,那一百年前呢?一千年前呢?受技术力量的限制,土地登记和更新工作自然更加难做。没错,二十五史里详细记录着历朝历代的土地数据,可是您知道那些数据跟史实有多脱节吗?宋朝商品经济那么发达,中央财政那么富裕,全国性的土地普查仅仅搞过三次,平均每一百年才搞一次而已。至于房屋普查,一次都没搞过,因为技术太弱,花钱太多,政府搞不起。
  除了技术原因,古代中国在制度上也存在大缺陷:官员不受百姓限制,搞不搞不动产登记,怎样搞不动产登记,老百姓说了不算。本来搞不动产登记有利于保护私产,对老百姓是有利的,可是地方官嫌麻烦,阳奉阴违,朝廷政令就流于形式了。
其他文献
4月23日,2015年河南省知识产权宣传周专题宣传暨第二期“中原知识产权大讲堂”活动在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举办。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副主任韩爱朋、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中心主任赵洪、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韩平、河南省工商局副局长李明申、金水区常务副区长李建超、副区长赵高翔等出席开幕式。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副主任魏薇主持开幕式。  大讲堂开设专家论坛,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
期刊
当前,地产品牌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如何宣传品牌、提升品牌,是地产企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作为河南本土快速成长的地产品牌,康桥地产以系列公益活动让康桥品牌不断提升。  作为郑州本土房企,康桥地产13年开发13个精品项目,累计开发面积600万m2,先后塑造了康桥华城、林溪湾、康桥溪山御府等多个区域标杆项目。康桥地产,已售和在售项目主要分布在郑州的西南区域及新郑龙湖,虽然市场对康桥地产的印象及口碑
期刊
除了必读教辅,吴老师读到的第一本书是繁体字且是竖版的《三国演义》——在堆杂物的仓库中被他找到。这本“别无选择”的书,打开了传统教材外的另一个英雄林立、豪气满怀的历史世界。少年当读史以明智,于书房斟一壶浊酒,看一宿秋月春风,便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大学第一堂讲座上那句“上帝死了”给予的震撼和好奇心,仿佛夏日午后,滚滚乌云中劈来的一道闪电,轰醒了沉睡的灵魂。谈及哲学,人们总是望而却步,以为那
期刊
一群像春天一样美好的女人,她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或是企业铁娘子,或是文化媒体界大咖。她们抛开繁忙的工作,相聚一堂,共享诗歌带给心灵的温情与感动。  她们畅想春天、歌颂爱情、礼赞生命,尽情地拥抱诗歌,爱诗的她们一起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4月17日下午,由《商业2.0豫商》杂志主办的“春暖花开——豫商她世界诗会”在建业生态新城展示中心温馨举办。  一群像春天一样美好的女人,她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或
期刊
“型、釉、工、人、量、境”,作为钧瓷收藏家和研究者,吴松木将钧瓷价值的鉴定标准总结为这六个字。  英国乔治小王子听到爸爸威廉王子正在中国访问时,他便立即打开装着瓷器的柜子寻找爸爸,然后说“爸爸不在这里”。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词汇“china”。在外国文化中,瓷器是来自古老文明中国的馈赠。  在中原大地,两位钧瓷大师刘富安和晋佩章,将生命精神融于钧瓷艺术,苦心孤诣,铸就出火与土的馈赠
期刊
只要与人构建了信任关系,就有机会不断改进、整合相关产品或服务为人创造价值,把自己嵌入到顾客的生活当中,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美国Uber公司,年销售额不过4亿多美金,却被资本市场估值为410亿美金,原因在于它不是一家“打车软件或服务公司”,而是“为移动中的人(moving people)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两者有天壤之别:前者是围绕产品的生意,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会有替代者,不可
期刊
身处豪华闹市,如何才能寻找到一块净土,将身体和精神往里一裹,看着眼前清茶两盏,想一想自己,向落地玻璃窗外远眺繁华的尘世。  或者你也可以带着家人,在这个已经熟悉的城市中找到并不熟悉的身心感受,走进一家酒店,在这里赏画,听曲,甚至自己挥毫泼墨。  这梦想可以实现吗?可以。这就是仟那·隐居带给你的感受。  仟那·隐居酒店是仟那酒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继仟那·园说之后又一精品酒店。是对仟那酒店品牌的重要补充
期刊
当年,父亲曾亲自为李刚写下“真实诚信”四个字,这是父亲的希望,后来他请书法家把每一个字都写大装裱起来,这也是他一生中做人的原则。  河南省服装协会会长李刚是地道的洛阳人,他有着浓重的文化情结,他崇尚关公,主张经商要讲究诚信,以义致利。他说,商文化其实就是诚信文化,没有诚信就根本不要谈任何发展。  他深入调研,发现需求。面对河南中小服装企业招工难的困境,他耗费两个月时间走访了40个乡镇,近400个村
期刊
茶,“野者上,园者次”。  鸿渐先生的诉说似乎只停留在书页文字里,感觉像是天上的云朵,看似很近却又碰触不到,而我总是禁不住地想要亲近她。  野生茶即便在杯中遇水绽放也是一副小清新的模样,只是她的前世——生于深山野谷中,又是怎样的模样呢?  爱,不只是她现在的美丽,也爱她原来的模样。  我选择,在太阳出来之前,独自遇见她的前世!  没有干扰,连阳光也暂时触摸不到。  坐在她的旁边,听她与风的私语,看
期刊
正如许多文化现象一样,如果离世能够掀起一股文化热,对于逝者而言,又何尝不是最好的慰藉!诗歌仍然有复苏的迹象,精神空虚、灵魂需要慰藉的国人,仍然期待能够读到撩拨心弦的诗句。  4月26日凌晨2:10,59岁的汪国真因肝癌不治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于丹发微博说,我们遇见他,在恰好的年龄上。  汪国真驾鹤西去,有关他的消息和评论,很快在朋友圈里刷屏。许多人满怀伤感地回忆起了自己年轻上学时手抄汪国真诗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