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教师中的“枯竭”现象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cong907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咨询是一种需要付出大量情感与精力的特殊职业。如果一名心理咨询教师认为自己能为每一个来访者解决问题并始终处于“忘我”的工作状态,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肯定会导致心理上的“枯竭”。
  在刚刚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身上,此类想法表现得更为突出。在一些人看来,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扰的强烈欲望是值得赞赏的,这显示出心理咨询人员良好的从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而言,却是一种不值得鼓励和赞赏的观念或行为。
  我们知道,心理咨询是一种需要心理咨询工作者付出大量情感与精力的特殊职业,就其运用的技术而言,咨询教师要运用共情、耐心、倾听、鼓励等技能帮助来访学生,而这些技能都需要大量的情绪或情感投入;就其与来访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言,咨询教师要面对对方的防御、敌视、对抗,甚至冲突等阻抗,愤怒、失望、难堪等不良体验时常相伴而生;就其咨询效果而言,心理咨询工作者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棘手的心理问题常会让心理咨询工作者体验到挫折和失败,动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如果学校咨询教师对这些职业特点不予重视,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伤害,非常容易导致近些年来在心理咨询领域十分关注的心理“枯竭”问题。一旦“枯竭”发生,咨询教师在情绪上就会出现极度疲劳、沮丧、抑郁、无助、失落等体验,躯体上会表现出头痛、溃疡、高血压、疲劳、背痛等症状,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职业道德缺乏、服务质量下降、家庭矛盾激化、滥用药物和酗酒等不良后果。因此,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避免“枯竭”现象的发生,是学校心理咨询教师所必须重视的。心理咨询教师有必要对引发这一现象的各种因素进行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
  
  一、“枯竭”的含义极其特征
  
  “枯竭”来源于英文burnout一词,为”烧光、燃尽”,引申为“因工作过度消耗而垮掉”之意。心理咨询职业群体中出现的“枯竭”现象是指心理咨询者由于工作中所要求的持续的情感付出,由于在与来访者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引发的挫折感的加剧,最终导致在认知、情绪和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等精神高度疲劳的状态。“枯竭”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职业人群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一般来说,那些忘我献身于工作或工作态度过度饱满的人,是出现“枯竭”现象的高发个体。如果一名心理咨询教师认为自己能为每一个寻求帮助的学生解决问题并始终处于“忘我”的工作状态,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肯定会导致心理上的“枯竭”。
  “枯竭”现象发生时具有这样三个特征:第一是情绪上的极度疲劳,表现为情绪处于极度低落、消极的状态,对自己所从事的咨询工作完全失去了热情;第二是非人性化的行为方式,表现为心理咨询工作者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自己的同事或来访学生,对他人毫无同情心,甚至表现得冷酷无情;第三是工作的成就感降低,表现为心理咨询工作者看不起自己的行为,对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丝毫不感到高兴,认为是毫无意义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可以以此来鉴别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二、引发心理“枯竭”现象的原因
  
  引发心理“枯竭”的诱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主观原因来看,它源自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和期望、对自己的长处和局限性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等;从客观原因来看,它主要与不理想的工作环境有关。下面我将做具体分析。
  1 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期望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大都具有帮助学生的强烈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使学生更为健康、愉快地 成长。但有些心理咨询工作者常常有着不切实际的理想与目标,甚至是脱离实际的“幻想”,例如:学生的问题应能迅速地被自己解决;我可以为任何类型的来访学生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我的咨询工作肯定能够给来访学生的心理带来有效的改变;来访学生应该对我的工作表现出极大的欣赏、感激等等。这些想法都是不切实际、有害无益的,因为它们都是一些难以实现的目标,只会给心理咨询工作者带来更多的挫折和伤害,而随着“幻想”的破灭,不良的情绪就会伴随而来。
  2 不客观的自我评价
  每个心理咨询工作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有些缺乏客观自我评价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对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没有清醒的认识,盲目地追求在一切咨询活动中的成功,盲目地要求自己对失败承担全部责任。不客观的自我评价与现实咨询效果之间的巨大落差,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挫折感、失败感。
  3 心理咨询工作中持续的情感消耗
  “枯竭”已经被证实是长期紧张情绪积累的结果。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都知道,心理咨询是一项需要大量情感投入的工作,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情感投入具有单向性、经常性的特点,常常是无法索取回报的;第二,为使咨询工作顺利进行,心理咨询工作者经常会设身处地地体验对方的内心情感世界,经常会体验到焦虑、紧张的情绪;第三,在涉及到某些特殊问题时,例如家庭暴力、强奸等案例时,心理咨询工作者被引发的消极情绪反应更是常人难以想像的。因此,情感投入既是咨询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导致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枯竭”的原因。
  4 不理想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例如工作角色混乱和角色冲突,工作资源贫乏等,也会导致“枯竭”现象的发生。
  研究证明,工作角色的混乱和角色冲突是导致“枯竭”的重要因素。角色混乱与没有明确地界定一名咨询工作者的权利、义务、责任、目标、职位等因素相关;角色冲突则是对咨询工作者的要求与他所应扮演的角色不一致、不相称、不相容的结果。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队伍正在建设之中,工作角色的混乱和冲突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心理咨询员是由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兼任的,各种角色混杂在一起,责任、义务多种多样,角色功能不协调,给心理咨询工作者造成了强大的压力。
  工作资源贫乏也是目前中小学心理咨询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些学校减少对心理咨询工作必要的经费支持,缺少必要的专业人员和设备,缺少专业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支持,这些都限制了学校心理咨询者功能的有效发挥,成为诱发“枯竭”的祸根。
  
  三、关注心理健康,预防“枯竭”发生
  
  对从事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来说,追求绝对的专业理想和超人的能力是不现实的,为此,心理咨询工作者应能够自觉地建构一种现实的职业理想,对咨询工作采取一种 积极的、有效的情感表达反应方式,能够认识到咨询工作的价值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这就足够了。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在自己的工作中保持一种积极的工作体验,而不是盲目地给自己加压。为此,学校咨询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有效地减缓“枯竭”发生的可能性。其作用在于:第一,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促进心理咨询工作者对自己的能力形成客观的认识,了解自己能力上的局限性,从而恰当地确定自己的责任,制定更为现实的工作目标,避免理想化;第二,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促进心理咨询工作者对自我需要的理解,认识到哪些自我需要对来访学生是不恰当的,并设法通过其他方式或途径来获得这些需要的满足;第三,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工作者认识到个体行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往往是隐藏在有效的工作行为背后的东西,它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反应方式,影响到咨询双方的互动过程。心理咨询中有关自我意识的训练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心理咨询工作者培养此种能力。
  2 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渊博的知识对设计与选择恰当的干预手段、保证咨询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者具备的知识越丰富,掌握的咨询技能越娴熟,其咨询服务的效果就越好,发生心理“枯竭”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咨询技能,是防止“枯竭”现象的有效途径。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阅读专业文献、参加课程培训、向自己的同行学习等途径来丰富自己的咨询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3 关注来访学生的能力
  关注来访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心理“枯竭”现象的发生。有些心理咨询工作者只重视来访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忽视了对来访学生能力、所处环境的综合考察,把解决问题的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和负担,也影。向了心理咨询的效果。对来访学生全面的、完整的、现实的考察,有利于咨询工作者制定现实的干预目标,赋予来访学生以成长的责任,减少来自对方的压力。
  4 获得必要的信息反馈
  心理咨询工作者要及时、有效地了解咨询的效果和评价,特别是那些积极的评价,这对发展自身的咨询技能、避免“枯竭”是十分必要的。必要的信息反馈包括对来访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必要的追踪,及时地对自己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就相关的咨询案例与同行、督导进行讨论,并寻求建议与评价等。这些都能有效地避免“枯竭”现象。
  5 寻求同行的支持与帮助
  建立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减少“枯竭”的发生同样是重要的。同行和督导是这种社会支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能提供信息反馈,在支持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方面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包括技术上的支持、情感上的理解、对知识的共享和价值观的认同等。从某种意义上讲,为工作建立一种支持体系是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责任之一,花费必要的精力同他人建立工作上的关系是十分有价值的,这种关系可以有效地实现知识、经验、技术的交流与共享,促进咨询工作自身能力的成长。
  6 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和方式
  研究表明,丰富的生活内容对形成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要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仅仅留出足够的时间是不够的,还要在这些时间内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培养和发展人际关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都得到丰富和发展,才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避免“枯竭”的发生。
  7 寻求必要的心理咨询,时常进行放松练习
  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也是人,也有苦闷、烦恼的时候,而且由于咨询工作的原因,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就大大地提高了,因此,当心理咨询工作者认知上、情绪上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同样需要寻求必要的心理咨询帮助。此外,心理咨询工作者还应该经常地进行放松学习,注意适当的锻炼、营养和休息,减少咖啡、香烟、洒精、药物的使用量,这些都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栏目编辑/于 洪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进步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的卫生问题愈加突出.为掌握我省老年人的死亡情况,为开展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省1990-1999年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资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了烦恼,既要寻找聆听其倾诉的对象,又要求对方为自己保密。鉴于这种心理,部分学生往往选择异性作为聆听的对象。一位女学生讲到:“我有心事和他讲,他能耐心听,并且能给我保密,就连与父母都不敢说的事情,都可以向他说。”向异性倾诉心事,既可以避开家长、老师等长辈的训斥,又避免了同性之间交谈后泄露自己“隐私”的可能性。由于偶然的倾诉成功,发展到一种倾诉的依赖,逐步发展,走向交往频繁,
一、"莫扎特效应"的含义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作曲家,"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是法国心理医生拖麦提(A.Tomatis)编撰出来的一个术语.拖氏认为,在
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操作的消除心理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 倾诉法    低沉的情绪如果持续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人的学习和生活。在这种时候,青少年学生就可以将心理话讲给那些自己认为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人听,即使他们并不能给出什么具体的主意,但能向他们宣泄出自己的苦闷,心里就会轻松一些。  当然倾诉时一定要找准对象,因为不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不仅不能缓解自己内心的苦闷,有时可能会因为担心
<正>由加拿大蔡德勒&#183;格林内尔建筑师事务所(ZGPA)设计的科斯威克心脏医学中心于1998年落成。医学中心位干德国科斯威克市,这里是易北河中段生物圈保护区,周围是牧场和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