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危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AJUN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8例危重症患者,观察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
  结果:本组28例PDT手术成功率100%,仅1例术中有少量出血,无1例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
  结论:PDT操作简单、快速、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危重症患者床旁气管切开。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危重症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53-02
  气管切开是建立确切人工气道的方法之一,标准外科气管切开术创伤较大,操作时间长,且存在一定并发症,常需在手术室内进行,与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危重症患者床旁气管切开[1]。我院自2010年1月起开始在临床开展此项技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已逐渐替代传统气管切开术,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危重症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62±2.3)岁;颅脑外伤10例,脑卒中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例,心肺复苏后脑病2例,严重腹部复合伤1例,颈椎损伤1例,APACHE-II评分(17.26±8.26)分,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术前带有气管插管患者15例。
  1.2材料。采用美国Smiths公司生产的Portex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套装。
  1.3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使头向后仰伸,并使颈段气管保持在颈中线。常规消毒铺巾,选择第1~2或2~3气管软骨环之间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做一0.8~1.5cm横行皮肤切口,然后一手固定喉头,另一手用套管针在穿刺点穿刺,穿刺针尖略指向患者足端。回抽注射器可见气体,证实穿刺针在气管内后,沿穿刺针方向置入外套管并拔出针芯。沿着套管送入导丝达穿刺针孔内约6~10cm,使之进入气管腔,留下导丝,退出套管。将组织扩张器在导丝引导下插入,左手固定并稍向外拉直导丝,右手拇、示指持扩张器逐渐向下顺时针旋转推进撑开软组织,当进入气管时,见组织扩张器孔有气体及痰液喷出,固定导丝,逆时针方向旋转退出组织扩张器。在导丝引导下将气管扩张钳插入软组织并撑开,再将气管扩张钳插入气管腔内,试行插入7.5或8号气管切开套管,若气管切开套管头部可顺利插入,此时拔出气管插管导管,送入气管切开套管;若插入困难再用扩张钳扩张软组织、气道直至顺利置入气管切开套管,取出管芯及导丝,气囊充气固定气管切开套管,一般5~10ml,伤口有渗血用油纱压迫12~24h。
  2结果
  2.1置管成功率。28例危重症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成功率100%,仅1例术中有少量出血(3.6%),量约30ml,无1例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
  2.2置管时间。从切皮开始至置管成功在3~5min20例(71.4%),5min以上者8例(28.6%)。
  2.3术中、术后渗出血。患者平均出血量4ml,术中无1例发生大出血,术后24h伤口、气道内渗血少,24h总量小于6ml,24h换药次数1-2次。
  2.4术后并发症。早期出现皮下气肿者2例(7.14%),3-5d自行吸收。
  3讨论
  自1955年Shelden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气管内置管,到1985年Ciaglia[2]重新对经皮技术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导丝扩张器经皮气管切开术,原理基于Seldinger血管穿刺技术[3],其高效、快速、安全、简单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在国内外急重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较,经皮气管切开具有以下优点:①切口小,钝性分离组织少,切口愈合时间缩短,皮肤瘢痕小;②窦道与气切套管吻合良好,术后发生皮下气肿、脱管和切口溢痰等并发症减少,同时气管套管对组织的压迫有止血作用;③操作时间短,能快速开放气道;④创伤小,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干扰小;⑤可单人操作,可在床边操作。本研究中28例经皮气管切开术中仅1例术中有少量出血,无皮下气肿。据文献报道,经皮气管切开术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食管损伤、脱管、皮下气肿和气胸等,这主要与气管切开定位不准、旁正中穿刺、导丝移位、导管选择错误、气管软骨环骨折及术中经验和操作欠妥等因素有关[4]
  当然气管切开也存在禁忌症,气管切开部位急性感染,颈部体表标志不清或解剖变异,颈椎不稳定,甲状腺肥大,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年龄不足18岁(气管软骨环发育不完全)等。所以在进行经皮气管切开前应对患者全身及颈部局部情况仔细评估,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经皮气管切开术虽有上述诸多优势,但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我们的体会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备好气管切开包,一旦穿刺置管失败,应立即改为传统气管切开,所以操作者应该具有传统气管切开手术基础。②确定穿刺部位:一般选择1、2或2、3气管软骨环间隙,过高易导致气管狭窄,过低可能损伤甲状腺及颈部大血管,甚至造成气胸;③切开皮肤后,适当的钝性分离,有利于扩张钳的钝性扩张,但分离时注意勿损伤颈前肌层小血管,本研究中仅有1例患者因分离颈前肌层时小血管出血,量约30ml,予缝扎止血后出血停止。④如患者气管切开前带气管插管,套管针穿刺气管前注意将导管退至刚过声门的位置,防止拔出过多脱管,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本文术前15例带有气管插管患者转换经皮气管切开,行气切穿刺时将气管插管退至距门齿16-18cm,未发生窒息等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⑤2%利多卡因局麻后向气道内注入数滴以减少气道的刺激性,尤其对昏迷程度较轻的患者术中患者挣扎或吞咽不但已损伤周围组织,还会使穿刺位置移位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因此强调术前、术中辅以静脉麻醉,丙泊酚起效快,药物消除快,术中镇靜效果好。   经皮切管切开属于微创手术,简单、快速、损伤小[5]。尽管经皮气管切开术需要特质器械,价格较贵,但从总体效价比分析经皮气管切开术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配套器械消毒后可反复使用,治疗效果可无明显差别[6]。且对困难气管切开患者有较大应用价值,本文颈椎损伤1例,由于颈椎出于不稳定状态,操作过程中不能过度屈伸颈部,因气管松弛,位置较深不易固定,可能存在穿刺、气管套管置入困难和气管后壁粘膜的损伤,操作时要摆正体位,穿刺针带负压垂直气管纵轴进针,有突破感后回吸有大量气泡,无需继续进针或进针在1.0cm左右,防止气管后壁粘膜损伤。有1例肥胖患者采用专用穿刺针进入气管时深达6cm才穿刺成功;气管套管置入困难的常见原因是气管前组织及气管前壁扩张不充分[7],注意皮肤切口及气管开口应稍大于气管套管直径。由于经皮气管切开对体位要求较傳统气管切开低,此类患者经皮气管切开可以作为首选。
  综上,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的特点,能明显缩短从决定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在困难气管切开病例中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危重症患者床旁气管切开。
  参考文献
  [1]王辰,席修明主编.危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00
  [2]Ciaglia P,Firsching R,Syniec C.Elective 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A new simple bedside procedure;preliminary report[J].Chest,1985,87:715-719
  [3]吕美荣,王风铃,朱成秀,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临床应用研究[J].西南医学,2006,8(2):26-28
  [4]莫文庆,邓虹.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8,5(8):43-44
  [5]李春雨,贾晋太.气管切开技术微创化发展历程[J].中华医史杂志,2005,35(2):111-113
  [6]杜谦,王天成,刘会,等.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附21例病例)[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4):261
  [7]刘克喜,刘永助,陈雪峰,等.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急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5,26(12):1399-1400
其他文献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以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等,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的范畴。近年来其发病人数越来越多,而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血管内皮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血清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检测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60例,将其列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血清RBP4(58.0±5.0mg/L)、ENA78(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药物流产的可接受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经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的早孕者各40例进行回归性分析,对比2种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以及可接受性。  结果:相对于药物流产,人工流产的早孕者成功率相对更高,两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药物流产的孕妇其紧张程度与流产过程中痛苦程度相对于人工流产孕妇有显著优越性(P0.05)。  结论: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高血压、血脂、血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门诊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共45例作为对照组。对于两组均测定其血压、血脂与血糖,并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以了解高血压、血脂以及血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同时统计患者的年率、BMI指数、吸烟史、酗酒史等基本资料,以分析冠心病的发病率与其他因素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肾功能指标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08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分析其血清Cys-C、血清尿素(UREA)、肌酐(SCr)等指标变化,同时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ys-C、UREA、SCr测定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有效的急救措施对醉酒风险的影响。  结果: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能促使患者苏醒,减少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重视院前有效的急救及风险管理,对减少纠纷、规避醉酒潜在风险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醉酒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59-02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酗酒、醉酒的人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时两种气门芯断脐方法效果比较。  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来我院妇产科病区出生、阿氏评分为8—10分的正常足月新生儿600例(包括顺产和剖腹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研究新生儿出生后,行气门芯断脐的两种方法进行脐带脱落时间、72小时后行二次断脐有无出血情况,出生后脐带出血安全系数的差异及结扎后脐带残端24小时、48小时的干燥程度的效果比较。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EH合并IGT的关系。  方法:入选EH患者82例,分为EH合并IGT组(EH+IGT组,42例),EH糖耐量正常组(EH组,40例),同时随机选择血压正常的健康人4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TNF-α、IL-6、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脑出血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方面的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组患者则在
期刊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手术与经阴道手术在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上的对比研究。  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治疗卵巢囊肿的患者127例,分两组进行对比治疗,通过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随访的结果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经阴道手术在治疗卵巢囊肿上更具有优越性。  结果: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阴道手术在对卵巢囊肿的治疗上优于腹腔镜手术,并适于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阴道手术卵巢囊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