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探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_123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课程的教育价值极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标准,逐渐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与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的掌握学习办法,掌握科学精神,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鉴于此,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生物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生物;核心素养;教学
  所谓的生物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展现出来的品格与能力,具体表现为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物核心素养,就要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理性思维,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教学体系,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學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发展学生的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的指出,要培养学生学学会学习的素养,培养学生好学、善学、适应、反思的能力,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学生要具备数字化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乐学、善学强调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手段,让学生从被动的、封闭的、机械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探究脱敏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的时候,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回忆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敏核苷酸的组成与种类,以及碱基配对的原则。然后教师借着进行提问,教师:“假设1个基因含有1对碱基,则其碱基对有几种排列方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方式有几种”、“假设1个基因含2对碱基,则其碱基对有几种排列方式”、‘若有0.62亿个碱基对,脱敏核苷酸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从形式上看,教师以学生为主题设计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其实本质上教学过程还是由教师控制的,按照教师的思维去学习,看书、找答案,完成任务,教师仍然是以教师未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突破教学重难点,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前进行自主学习,自制“DNA片段”的学具,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步骤与方法,科学方法是学会知识的唯一道路,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获得,还要知道学生学会科学办法,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科学方法传授,将学生置于科学探究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批判性、创造性,科学精神主要是在于要学生个体的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展现出来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与行为表现,用科学思维的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然后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在“种子萌芽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教师要了解课标中关于种子萌芽的目标与活动建议,然后详细分析教材内容,明确知识重难点,分析学情,然后指定教学目标,第一,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探索呕出种子萌芽的环境条件;第二,说出种子萌芽的过程,找到种子结构与幼苗结构之间的关系;第三检测种子的发芽率。
  这个案例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教材内容、知识结构、知识价值的基础上,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种子萌芽”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加强生物实验对生物科学方法、科学的培养与作用。高中生物实验通常包括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学目标可以从“通过种子萌芽条件的实验,说出种子萌芽的条件”变为‘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芽的条件’,通过探究实验,观察种子萌芽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批判思维
  实践创新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实践与探究,对高中生来讲,基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让学生对某个问题、观点提出自己的额想法与间接。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与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与蛋白质”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带食物进行鉴定,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关于脂肪的检测,教师要求学生徒手切片,教师准备花生子叶薄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在鉴定蛋白质的时候,学生可提出质疑,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发展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是多媒体与数字化的时代,在21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教育之间进行高度的整合,让教育更加具有个性化,核心素养也指出,要让学生主动适应“互联网+”社会信息化的趋势,学生自居有效的获取信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五、加强学生的认知观念
  促进生物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核心素养,要加强学生对生物及生命的的认知,生物是一门贴近生活,凸显生命的学科,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以及相关特征的认知,是经过实证后的方法与观点。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将生物、生命、生态概念放进教学,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加强学生的生命观念与意识。
  五、注重评价与反思
  在具体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师生的教学、学习评价十分重要,反映教师的教学状态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衡量学生的素养水准,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要注意方式的多样化与科学化,加强师生之间的认同感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逐渐提升教学质量,让生物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欣颜,麦纪青,刘恩山 . 运用 5E 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聚焦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取向 [J]. 教育导刊,2017,(06):48-53.
  [2]  陈欣,刘恩山 . 探索基于论证的探究教学途径 [J]. 生物学通报,2016,51(10):14-16.
  [3]  陈侠 . 以物质与能量视角认识生命本质,促进生命观念形成 [J]. 生物学通报,2017,52(08):18-21.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数学活动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课程的生活化,选取学生身边的案例,开展数学思想、数学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在数学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开拓创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本文从针对小学数学思想、数学活动和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活动;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体系当中,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文学素养。课堂是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组织和开展的主要渠道,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语文教育教学功能的发挥和使命的完成。所以,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十分重要且尤为迫切。本文将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加强朗读教学、设计多元评价机制三个层面出发,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构建初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数学教师越发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数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知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学教师要不断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素养的方法和策略,有效的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将就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希望可以为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启发。  关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以生动有趣的物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十分契合,能够有效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做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也应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情境教学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绽放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之魅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地理;问题情境;直观情境;生活情境  在传统教学中,地理学科一度被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是一门无关紧要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高中教师在对學生进行地理教学时,要通过泰宁县的乡土地理,坚持做到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巩固地理知识,提升高中学生学习能力这几大关键方面,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乡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在当今社会中,许多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地理的研究和探讨,对地理的探究不仅能够在社会发展的方面起到推动的作用,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逐渐流行,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兴趣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巨大,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兴趣的培养,还要因材施教,为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和深入,情境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并且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青睐。但是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仍有部分小學数学教师运用单向知识传输式的方法和策略来开展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基于此,本文将从结合教学主题、鼓励学生参与和联系生活实际三方面出发,系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成绩的提升不再是教学的重点,促进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高中生物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必须要紧跟改革发展的脚步,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基于此,本文将从给予探究空间、巧妙设置疑问与开展合作活动三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提高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再盲目地追求学生的分数,而是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态度、能力的培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往的题海战术,不再适合现代教学的要求。在新的时期必须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
期刊
摘 要:课程资源开发一直是加速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AR作为科技发展的先进成果,它所具有的将虚拟叠加于现实的功能对于生物这一需要大量图片提升课堂效率的科目具有很大的有效性。  关键词:AR;课程资源开发;生物教材  一.什么是AR  AR,是(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