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规划引领 突出民生水利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zdh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张家港市在全国县城经济百强县(市)中列第三位,先后荣获了 “国家第一批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9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重特大水灾,严重危害和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多年来,张家港在如何兴修水利,根治水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后取得了全国水资源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等称号。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大力发展水利事业放在重要高度,如何落实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十二五”期间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张家港在水利工作方面的经验值得关注和借鉴为此,本刊特发表张家港发改委的文章,以飨读者!
  
  张家港北依长江,南临太湖,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区。一个与水相生相伴的地方,也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地方。据史料记载,自宋朝以来,这里就有超过12万亩的土地坍失在滚滚长江之中;从元末到建国前的600多年时间内,发生的特大水患灾害就有51次,平均12.7年就发生一次,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如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在沿江,一条由钢筋水泥构筑的百里现代化江堤魏然绵延,它不仅牢牢锁住了奔腾东流的长江之水,使这里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水患之忧。在城市和农村,高楼与碧水毗邻,房屋为小河环抱,处处是湖光水色,处处是碧波荡漾,现代文明与梦中里乡在这里奏着和谐的共鸣曲。来这里参观、旅游的人们,无不发出“是人间、也是天堂”的赞叹!
  这些变化,来自于张家港市始终把水利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得益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力度;这些变化,同样也凝聚着广大水利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2005年以来,张家港市水利局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河道疏浚整治先进市、全国水资源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等称号。
  
  科学指导水利规划
  “十一五”期间,张家港市认真回顾总结多年来水利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以水利规划为引领,以民生水利为核心,以加大投入为保障,突出水安全和水环境,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强化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坚持建管并重,推动水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近50亿元,实施了长江防洪工程、城乡水环境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结合张家港市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从宏观到微观、从综合到专项,编制完善了全市水利规划体系。2004年,与河海大学合作,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编制完成了《张家港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纳入全市总体规划。规划以沟通河网水系为重点,统筹兼顾防洪安全、水资源配置、水运物流发展、水生态景观建设等多个方面需求,并对重大水利项目布局作出安排,确立了张家港市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水利发展的方向和基础框架,为近年来大规模开展城乡水利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又相继编制完成百年一遇长江江堤建设规划、长江澄通河段张家港段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域的宏观水利规划框架。同时,张家港市将宏观规划进行细化分解,相继编制完成了全市“一城四片区”新农村建设水系调整规划、农村圩区治理规划、城区二级河网沟通治理规划等一系列微观规划,科学引领推进年度水利工程建设。最近,张家港市又出台全市水资源复合规划,为全市水利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推进防洪工程建设
  张家港市境内有105公里的长江堤防,368平方公里低洼圩区,历史上一直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作为安全屏障的百里长江大堤,历经崩坍决口考验。据史载,自元大德四年(1300年)至新中国成立的650年间,平均17年发生一次破堤灾害。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勘查确定江堤路线,并根据1931年洪水、1949年大水、1954年大洪水、1974年大潮,先后4次修订江堤标准,逐步对江堤进行增高培厚,到1986年,建成了顶高8.5米~9.0米,顶宽4.5米~8.0米的江堤,安全度过了36个夏秋大汛,特别是抗御了1954年和1974年大潮,避免了旧社会堤破人亡的悲惨境况。当时,长江大堤堤身多为弱透水性的沙泥堆成,抗冲击能力还不强。1996年8月1日,受8号台风影响,张家港市发生了超历史高潮位,张家港闸外潮位达7.22米,超过警戒水位1.92米,江堤多处出现险情。8月3日,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召开江堤工程建设现场会,提出了率先建设一流江堤的目标。在随后的日子里,张家港开展了大规模江堤达标建设工作,先后完成土方工程350万方,块石护坡工程66.42公里,维修节制闸12座,外移节制闸3座,翻修涵洞42座,保坍护坎6.5公里,总投资达到2.4亿元。全线江堤堤顶高度达到9.25米(江阴界)~ 8.75米(常熟界), 堤顶宽达到6~8米,全线浆砌块石护坡、挡浪墙到顶,堤顶设6米宽的黑色路面,防洪挡潮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张家港在全省率先开展建设一流江堤的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还进行了专门报道。1997年,由水利部出资,在该市一干河口西侧港堤上建起一座高38米的防洪工程建设纪念碑。
  “十五”以来,张家港市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结合岸线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大了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和达标续建工作力度,又相继投入资金5亿元,对12座节制闸实施了外移加固,对16.7公里的双山洲堤全线进行了翻建,有计划地对老海坝1、7、8、10号丁坝进行了加固,抛投石块65万立方米进行护岸,使长江大堤的防洪挡潮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有力的促进了沿江经济的发展。
  在提升工程防洪除涝能力的同时,张家港市高度重视防汛指挥调度能力建设。建立了由市防指统一指挥,各镇(管理区)和防指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的防汛组织指挥体系,针对近年来城市防涝防台面临的新形势,2007年又专门成立了城区防汛防台办公室。在总结多年防汛防台经验基础上,形成了防汛检查、物资储备、引排调度、通讯保障、信息交换等比较完整、比较成熟的工作机制。逐步制定和完善了《张家港市重大水旱灾害应急预案》、《双山岛防汛工作预案》、《张家港市防御台风预案》,明确不同风情雨情条件下的预警级别和响应措施。建成了沿江闸群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防汛防台信息网络报送系统、无线通讯呼叫系统等,全市防汛指挥调度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组织实施了总长16.5公里的双山洲堤翻建工程、朝东圩港渡泾港百年一遇堤防改建工程、老海坝节点抛护整治工程等近20项重点长江防洪工程。目前全市105公里长江大堤已基本具备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其中,20公里江堤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不断完善圩区设施建设。新建圩堤20.5公里,排涝站、圩口闸等建筑物101 座,制定出台了圩区管理办法,理顺了圩区工程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城镇及农村圩区防涝减灾能力。朝东圩港、三干河南延工程等已相继开工或进入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市域河道引排调度能力进一步增强。
  
  进一步夯实农村水利基础
  张家港大力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工程,相继投入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疏浚农村河道2900多条、1500公里、土方1450万方,在2006年全面完成第一轮河道疏浚的基础上,2007年进入第二遍轮浚。全面推进以拆坝建桥为主的畅流工程,近3年投入1.5亿元,拆除农村河道阻水坝头2700条,新建改建农桥、机耕桥、人行便桥、过水涵洞等2500多座,努力消除断头河、断头浜,农村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张家港市境内有大小河道7000多条,每平方公里面积内的河道长度超过6公里。作为水乡地区,河道既是张家港的灵魂,也是城乡大环境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生态水利建设。一方面大力加强骨干水环境控制工程建设,从宏观上构建全市水循环体系;另一方面,又从微观入手,突出抓好面广量大的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拆坝建桥和长效管理工作,着力解决了水系末梢堵塞、淤积问题。同时,积极推进河道绿化,全面推行河道长效管理,使城乡河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张家港境内地势平坦,河道水体自主流动性较差,水质容易恶化。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张家港市按照北水南引、东进西出、大引大排、循环流动的思路,依托现有骨干河道网络,通过拓浚、沟通、新开河等措施,着力构建全市东、中、西三大水循环体系总体框架。2004年以来,先后投入1.5亿多元,开工建设了一干河水利枢纽、东横河水利枢纽、朝东圩港水利枢纽等三座控制性工程,2008年又启动总投资14亿多元的朝东朝港—环城河工程建设工作,今后几年还将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建设市域东部水循环体系。通过实施这些水利工程来改善城区水流条件,调活河道水体,增加水环境容量。
  全面疏浚农村河道清理毛细血管。张家港市有农村河道7000多条,由于地处沿江,土质松软,河道淤积速度很快,每年都在10厘米以上,如果疏浚工作跟不上,很容易淤塞。加上水质富营养化,导致水花生、水葫芦等“恶性”水生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如果不及时进行疏浚和清理,将严重恶化河道水质。2001年以来,该市先后投入1亿多元资金,疏浚农村河道7000多条,长度近4000公里,土方3000多万方,基本解决了河道淤塞的问题,河道面貌也有了明显改善。在河道疏浚整治过程中,该市及时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村组河道每疏浚一方土,市财政给予1元奖励,同时镇财政按1:1比例配套,群众不出一分钱。2008年,张家港市又全面启动农村河道第二轮疏浚,今后也将按照市级河道10~12年、镇级河道5~8年、村组河道3~5年为一个周期,坚持不懈抓好轮浚。
  张家港市从2007年开始,全面启动实施农村河道拆坝建桥畅流工程,将全市农村河道中阻水坝头全部拆除,改建为桥梁或涵洞,在不影响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情况下,进一步畅通农村河道水系。与此同时,制定了河道绿化三年实施计划,全面开展生态河道建设,到2010年新增河道绿化面积4500亩以上,实现主要河堤绿化全覆盖。
  
  努力实现水利管理全覆盖
  近年来,张家港在抓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坚持建管并重,将全市河道、圩区设施、长江堤防、长江水域等全部纳入水利管理范围,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全覆盖,相继制定了河道长效管理、蓝线管理、圩区水利工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全市分别建立了长江堤防管理、城乡河道管理、圩区水利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等2000多人的专职管理队伍,管理经费全部列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保障了水利工程长久发挥作用,实现了水利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在高标准建设长江防洪工程的同时,张家港水利局主要适应生态水利发展方向,对全线江堤实施填塘固基,并对江堤内坡及平台进行绿化美化。目前,全线江堤已形成防护林体系,总计绿化长度68公里,绿化面积达到了1200多亩,覆盖率达到了96%。如今,站在百里江堤上放眼远眺,江堤堤顶内侧紫薇、海桐球、女贞交相呼应,江堤平台银杏、夹竹桃与草坪护坡相间交错,一条绿色长廊向远方延伸,恰似盘卧在长江岸边的一条绿色长龙。97年以来,结合达标江堤建设,张家港市逐步对沿江节制闸进行自动化改造,相继建设了工程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远程视频监视系统、水位自动化测报系统等设施。2005年又在沿江建成了全市防洪工程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与沿江涵闸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远程联网,实现防汛基础资料的自动收集、整理和传输,节制闸水位、设备运行等情况在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即时显示,极大提高了防洪工程管理效率,方便防汛决策指挥。在强化硬件管理的同时,张家港市水利部门积极创新工程管理机制,不断在提升管理软实力上下功夫。
  张家港市长江防洪工程管理处在江堤管理中全面推行“管养分开”,面向社会公开选择养护单位,实行专业养护,形成了管理专门化与养护专业化的新局面,
  为保持河道疏浚成果,张家港市早在2002年就全面开展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 2005年又将市级河道和镇级河道纳入管理范围,实现了河道长效管理面全覆盖。通过市场公开招聘,组建了一支1000多人的河道管理员队伍,对河道中的水葫芦、水花生和飘浮物进行打捞,对河边河坡垃圾进行清理保洁。为确保长效管理质量,张家港市在制度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2005年,专职河管员招聘工作在张家港全市推开,并明确由水利站扎口管理,进行分组保洁。管理经费实行市镇两级统筹,由市财政补助每村每年4000元,各镇财政按1:1比例进行配套河道管理经费建立专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目前,张家港市河道长效管理经费已作为财政常规预算得到保障。
  为及时掌握长江堤防水下地形变化情况,张家港市于2005年制定了张家港市长江水文勘测管理办法,依法加强长江河道水下地形监测。张家港市水利局每年对境内长江全河段进行2次全面勘测,对一干河口至十二圩港之间、六干河灰场丁坝区域、十字港至老沙码头区域、双山千斤港等重点易坍江地段每两个月勘测一次,汛期增加到每月勘测一次,及时掌握河势变化情况,为科学治理水下冲刷问题提供可靠依据。
  近年来,张家港水利局依法加强水行政执行工作,保持对境长江非法采砂的高压打击态势,加大违法水事活动的查处力度,坚决维护正常水事秩序。为规范水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行为,该局建立和完善了政务公开制、行政执法责任制、水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水行政执法情况报告制、水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及服务承诺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台了《张家港市水利局行政执法若干规定》,印发了《张家港市水行政执法手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1995年,张家港市成立了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开始对全市地表水、地下水实行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统一管理。近年来,该市水利局根据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科学核定用水定额,通过强化用水计量管理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使用。目前,全市非农自备水源全面实行“一张许可证、一套计量设施、一套管理标牌(取、排口)、一套用水档案”的“四个一”管理制度,覆盖率达到100%。2005年,他们又积极推广智能化计量设施,新建项目安装智能水表率100%,实行“先交费,后用水”。同时与科研单位一起开发了在线计量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水费征收的智能化水平。为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约用水的杠杆作用,近年来该市连续三次调整地下水、地表水水资源费、自来水处理费标准,并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和相关的节水奖励措施,促进了用水计划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认真落实水资源论证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对年取水量在5万吨以上的取水项目和入河排污口设置项目全面进行水资源论证,办证率和论证率均达100%。加强排污口监管。认真做好入河排污口普查与标识工作,将入河排污口监管工作纳入河道长效管理范围,充分发挥遍布全市的近千名河管员作用,及时发现和查处偷排、超标排放等违规行为。五是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充分发挥水资源监测站功能,积极开展取水许可单位的退水水质监测、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等工作,2008年出具检测报告310份,提供检测数据15000多个,为开展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近年来,张家港以建设国家级节水防污型社会为载体,以工业企业节水减污、节水减排、高效用水为重点,指导冶金、化工、纺织、电力等主导产业的用水大户进行节水技术升级改造,挖掘废污水再生利用潜力,构建循环生产用水体系,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目前,全市50多家年用水量在8万吨以上的企业全部参与到节水防污行动中来,其用水量占到全市工业企业用水总量的80%以上。目前已有12家企业和单位创建成为“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全市万元GDP水耗由2000年的201立方米下降为2008年的49.8立方米。
  
  “十二五”水利工作总体目标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大力发展水利事业放在重要高度,并对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资源节约保护等作出了安排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张家港围绕今后五年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精心编制全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利现代化为目标,按照建设“协调张家港”、生态文明城市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全面加强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建设,为张家港市实现更高水平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主要目标任务包括:投入50多亿元,全面实施38公里百年一遇江堤提档升级改造、老海坝节点治理、通洲沙西水道综合整治等重点防洪除涝工程,大幅度提升江堤防洪挡潮能力。投入37亿元,推进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七干河拓浚工程、三干河南延工程等骨干水系沟通整治工程,大幅度提升市域水体引排调控能力。投入5亿多元,继续大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圩区达标建设、农村河道疏浚及绿化等农村水利项目建设,大幅度提升水利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全面建成一干河应急水源地;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基础管理,强化取水许可,大力推广节水,着力提升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继续推进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整合防洪指挥调度系统、河道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等资源,形成集防汛防涝、水文水质监测、水环境调度于一体的水利信息化管理综合平台,进一步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张家港市将紧紧围绕“十二五”水利规划总体目标,扎实推进各项水利工程建设。
  一是投入7.6亿元,实施5公里百年一遇标准江堤升级改造工程和老海坝节点综合整治工程。
  二是投入17亿元,继续全力推进在建中的朝东圩港河道工程、三干河南延工程、走马塘-七干河工程等骨干河道工程。
  三是投入7000万元,全面完成年度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新建改建排涝闸站60座、高标准农田1万亩。
  四是投入4500万元,用于河道疏浚、拆坝建桥、河岸坍塌整治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大力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张家港水利人深知,只有建设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水利工作才能在全市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承担起先行者的角色。因此,张家港水利部门在编制专业规划的同时,同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积极加以实施。近5年中,张家港市水利局先后引进水利规划、水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60多名。制定鼓励政策引导职工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历更新知识,今年专门与河海大学共同举办工程硕士班,为年轻业务骨干学习深造提供平台。几年中有50多名在职职工通过自学考试等方式提升了学历,更新了知识。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全系统人才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285名在编职工中有研究生19名、本科生107名,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62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全部在编人员的比例超过60%,比“九五”末提高了40%,为有效履行水利职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其他文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日照市岚山区把加快蓝色经济发展摆到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确立了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港口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建区“三大战略”,努力做好现代海洋产业、现代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三篇文章”,全力打造蓝色经济先行区、临港产业核心区、海滨宜居城市新兴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区,努力争当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排头兵,经济
珠三角双核之间的竞合关系,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自年初广州首次提出加强与深圳合作后,两市在近期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双核”区域中心建设。当地学者认为,在此框架下展开的金交会的合作,显示着珠三角双核之间的竞合关系,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从竞争到合作  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双核,广州与深圳之间一直存在着颇为明显的“瑜亮情结”。在过往的历史中,两市之间的“竞争”往往多于“合作”。 
在一次又一次的浴火洗礼后,民营区已经成长为美轮美奂的“金凤凰”,并且一飞冲天。  太原民营经济开发区是太原市实施率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和一流省会城市的重要推动力。  多年来,民营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其中现代物流业是开发区现有支柱产业。全区共有大小物流商户近1000多家,形成了以迎泽物流、朝阳鞋城、晋阳
新闻背景: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日照是重要一极。座落在这里的日照银行成立于2000年12月28日。成立以来,日照银行紧紧围绕“打造精品银行,成就百年老店”的企业愿景,塑造了“中小企业银行”“市民自己的银行”“货币市场特色银行”“物流银行”四个品牌,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地方性银行到区域性银行的跨越。11年间,资产规模增长31倍。截至2
广东省某知名证券自建网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稳定、高效的交易内网。为了保障各分支机构能通过专用网络稳定、快速地访问总部的数据中心,广东省某知名证券逐步采购了各种网络安全产品,包括:防火墙、IDS以及全网统一的防病毒软件。一直以来,这些安全设备均起到相应的效果,保障了交易网络的稳定。在2009年,国内飞客病毒大爆发,证监会对国内所有的证券企业内网安全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证券交易的稳定性及实时性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两大根本缺陷:一是借贷主体均是政府机构,地产融资最终也转化为政府的收入;二是金融机构的高管很多都是政府任命的。这就导致金融系统资源分配效率较低。在固定的货币增长目标之下,资金更多分配到了体制内的软预算约束体系,从而支持业绩不佳的资产,进而降低资本利用率。因此,除非这两个现状得以改变,否则金融改革只是以不同名义延续现状。  体制的顽固性  应该说,中国金融业目前由国有银行主导。工
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是最具东方性、民族性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书法创作中,民族优秀文化经典篇章历来是书法的根基和表现主题,民族艺术的精神是书法创作的灵魂。欣逢和谐盛世,北京书家王友谊先生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已任,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四书》作为创作对象,并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和高超的书法造诣,耗时三载,殚精竭虑,完成了当代书法史上这一创造性的庞大工程——用孔孟时期四种不同风格的大篆体创作了书法
四月下旬,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李子彬会长到江苏、浙江、广东、云南、辽宁、湖北六省调研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作为社会稳定解决就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令人担忧,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李子彬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反映中小企业六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总理非常重视,作了重要批示。    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今年以来,有关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的报道再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
3月8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钱月宝有幸和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握手。作为江苏梦兰集团的“当家人”,钱月宝在幸福之余不忘汇报工作,她说:“梦兰家纺全国领先,龙芯产业化正顺利推进,迈出了民营企业实施国际化能源战略的重要步伐。”  从八根绣花针到行业“领头羊”  钱月宝喜爱纯真清雅的兰花,所以她以此为名创建了梦兰集团。谈起创业的艰辛,钱月宝至今深有感触:当时的梦兰只有八根绣花针,是一个村办作坊式小厂。  再薄的
新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新疆北方机械化筑路工程处),于2010年8月成立,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资委,是一家以路桥施工为主业的集团公司。集团以新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母公司,下设九个行政管理部(合同经营部、项目管理部、设备物资部、工程技术部、安全环保部、财务审计部、行政事务部、人力资源部、市场开发部),下辖乌苏市天山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陆通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昌吉州公路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