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思作文:从“怎么写”到“写什么”的转变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yangji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情思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E-c/2018/11。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初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更是重点。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应对各类考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往往只介绍作文如何写、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谋篇布局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写作兴趣渐渐减弱,他们认为写作就是一种技巧展示,而忽略了写作的根本——“情思”。
  写作文不仅要有方法,还要有内容,往往作文的内容比方法更重要。笔者认为,教师指导考场作文时,应该从引导学生“怎么写”转变到“写什么”上来,最终实现“为什么写”的根本目的。在江苏省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的指导下,我校语文教研组提出了“情思作文”的教学主张。对此,笔者结合课题研究及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对考场作文指导的思考。
  一、从“怎么写”到“写什么”转变的必要性
  当前,中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看到试卷上的题目,不知如何下笔,也有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始记流水账或发表长篇大论。对于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引导他们从“怎么写”开始练习,让他们通过多种渠道积累写作素材,这样他们面对作文题目时就有内容可写了。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鉴赏优秀作品,例如读一本好书,看一篇好文章,尤其是中考作文,优秀的中考作文能够直观地向阅卷教师展示作者的文字功底和表达技巧,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文章的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但对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这些还不够,写出来的文章感染力不够,“情思”不真切,不能打动人心。因此,对于学生写考场作文而言,从“怎么写”到“写什么”的转变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练习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他们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流畅生动,情感真切,有思想,有内涵,才能打动读者。
  二、解决“怎么写”的途径
  (一)在审题中抓住写作的着力点
  部分学生写考场作文时,不切题,没有新意,主要是因为审题不够准确,没有结合生活。审题是写好考场作文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运用“三句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一种情思、通过描写彰显主题。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就是让学生把大角度转化为小角度,从一人一事、一花一叶中寻得让自己有感悟、有思考的局部;用故事表达一种情思就是让学生用文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为没有思想感情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通过描写彰显主题就是要避免只叙述事情而没有生动语言的记叙文,因为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刻画生活中的趣事。
  (二)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方法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方法教学是较为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才能写出一篇文字优美、结构合理的文章,写作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教师讲授写作方法时,最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文章,让学生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例如,讲授鲁迅的《故乡》一课时,笔者以鲁迅笔下的闰土为例,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典型方法。在外奔波的“迅哥”再次回到故乡时已成人,故乡也成了“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显然已是“官”了,闰土也不再是那个少年英雄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一声“老爷”让“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通过不少细节刻画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在与学生分析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引导学生分析语段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逐字逐句的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在真切体验中注入情感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内容,还要有情感,因为情感才是打动人心最好的方式。一篇文章可能它描述的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但只要它情感丰富,足够真实,依然可以打动他人。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文章,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因为情思碰撞、情思激荡、情思相融、情思共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很多学生都写过《我的母亲》,为了突显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不少学生就在“情”上做文章。例如,与母亲发生矛盾了,“我”摔门而出,在公园的某个角落,看到一对母子在草坪上嬉戏,孩子摔倒了,在母亲耐心的鼓励下,孩子自己站了起来,母亲给予了孩子温暖的拥抱。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醍醐灌顶,一下子理解了母亲对“我”的严厉都是为“我”着想,心中满是愧疚,转身向家里跑去。这类文章看似有情有义,实则为套作,只有套路,缺少情感。笔者认为,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学生可以从生活的最细微处着手,将一些不起眼的、自己有切身体会的事情写出来,以小见大,这样就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还可以在文章中将自己对母亲的爱写出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此外,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作文,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在叙述和描写中融入情感,通过以小见大或其他写作方式抒发情感的。
  三、解决“写什么”的方法
  (一)加强阅读,积累作文素材
  广泛阅读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广泛阅读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内阅读,一种是课外阅读。课内,学生和教师一起研读文本,赏析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课外,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班级读书会、阅读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与阅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可以组织图书漂流活动,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可以开展“我是句子迷”展示活动,鼓励学生摘抄一些优美的语句,要求学生每次习作时都要引用摘抄的语句;还可以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籍,结合教学内容、时令季节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解决写作没有内容的问题。
  (二)学会观察,记录所见所闻
  生活是积累作文素材最为广阔的天地,学生应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情,将一些琐事或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因为只有自己经历过,写作时才会投入情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感染力。此外,学生应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将身边一些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为自己积累写作素材,并定期整理笔记内容,将一些有价值的、有用的内容筛选出来,供自己写作使用。
  (三)创造活动,拓宽生活广度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创造条件,例如“家长课堂”。家长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个别邀請等方式,让家长主动报名参加。有体育运动特长的家长,有美术、乐器、摄影等特长的家长,有美食、手工、园艺等特长的家长走进了课堂,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家长课堂,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观察者,学生由于参与了这些活动,对活动氛围和人物观察比较仔细,描写起来相对就容易了很多。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还为学生创造了参与的机会,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总的来说,写作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写作时,可以以“怎么写”到“写什么”的顺序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优秀文章,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为学生创造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这样一来,“写什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积极的练习,学生掌握了很多写作技巧,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升了,语文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中学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小学阶段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重在启蒙学生的道德情感。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为学生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奠基。  《“
期刊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实施调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音乐课程评价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以及在音乐实践中的参与态度、程度等。通过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进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重视语数外等主干学科,音乐课常常被挪做他用,因此导致学生对音乐学科评价漠不关心,甚至是不屑一顾。近年来虽有改变,但依旧不尽如人意。很多省市对音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传统学科,担负着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只有充满灵动思维的数学课堂,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主动学习,进而发展思维能力。  一、借助有效提问,启迪学生思维  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怀疑,激起人的探究行为。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改
期刊
2021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架梁立柱的关键之年。西安高新第一小学东校区将教育高质量发展视为生命线,在教育改革方面下足了力气。学校2017年建校以来,以“大小课”课时改革、“数学+”改革、学科融合和全过程课程体系构建四部曲为路径,搭建了独具特色的改革体系。  一、“大小课”课时改革:向课时改革要效率  (一)现状观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越减越负  建校初,我校秉承“以爱为底色,为学生办学”的理念,要
期刊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说:“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只是看课内或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对第一学段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
期刊
一、抓住关键时期,让党史教育有高度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制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要想面面俱到、全面展开百年党史教育是不现实的,而且面面俱到也可能会使党史教育变成简单的说教、苍白的表述、空洞的结论,难以达到真正感染学生的目的,也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也无法让他们生成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认同,更无法实现党史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期刊
作为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特点,用好用活革命文化资源这一重要载体,让革命文化资源成为“跨越百年的红色对话”的桥梁,让学生在生动感人的革命文化教育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一、立足课堂,让教材述说
期刊
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有适量的练习作为支撑,因此小学数学教材提供了丰富的习题资源,习题已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习题的教学,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会解答”,而且还要丰盈知识的建构过程,深挖其中蕴含的思考价值,从“会解答”走向“会思考”,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在问题解决后还要继续前进,发展学生的思维可能是更贴切的做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教材习题教学的思考
期刊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指五四运动以来反映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因此,统编版教材中增加了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分量,从人教版的33篇增加到统编版的41篇。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很多教师都会被课文所彰显的强烈情感所震撼,容易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导致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语文要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比较局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语文是小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学习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身观点、想法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园地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衔接、总结、巩固的作用,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因此,教师要重视每个单元语文园地的教学,把握单元重点,抓住单元特色,注重整合单元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