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我家孩子记性不好,昨天认的字今天又忘了。”“学了新的,以前认的字又不认识了。这该怎么办?”诸如此类问题,困扰着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和语文教师。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似乎像一座高山,阻隔了学生阅读和写作之路。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因此有许多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上不出新意,出不了彩。但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却是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让学生轻松翻越这座高山?怎样让枯燥的汉字教学生出新意,增强识字效果呢?
“阔”字的故事
二年级上册《北京》一课,生字多,四字词语也多。讲到“阔”字时,突然想起《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笔者灵机一动,学生们喜欢听故事,自己何不把故事引进来,让汉字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汉字活起来。于是,笔者故意调学生胃口:“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要好好奖励你们!讲个故事怎么样?”学生一听,顿时乐开了花,两眼放光。班里的学生最喜欢听笔者讲故事了。
“曹操听过吗?”爱看课外书的班长朱启金毫不谦虚地说:“知道,他是曹冲的爸爸。我在课外书里看到过。”郭宗祥同学也不示弱:“《三国演义》里有,我在电视上看过……”“关子”卖得差不多了,笔者接着往下讲:“曹操有一次要建一座花园,工匠们忙活了好一阵子,终于建得差不多了,就请曹操来查看,看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好及时修改。曹操看了,什么话也没说,拿起毛笔在一个园门上写了个‘活’字,便走了。这个‘活’字是什么意思呢?工匠们头都大了,也不知道是啥意思。谁来猜猜,帮帮这些工匠们?”全班悄然无声,学生们一个个凝神细思,样子可爱极了。一会儿,五花八门的猜测闪亮登场。郭宗祥同学自信地说:“也许是曹操觉得这园子里没有‘活’的鱼呀鸟呀什么的,想让工匠们再养些鱼、养些鸟,这样他下班后就可以喂喂鱼,听听鸟叫了。”笔者微笑着摇头:“你想得很有道理,可曹操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写,偏偏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呢?”学生王平一拍脑袋:“曹操想做一扇活动门!”同学们纷纷反对:“不对,三国是古代,还没有活动门。”看来,同学们猜的方向没找准,得给他们引引路:“给个提示,这是一个字谜。”
班长朱启金胸有成竹地站了起来:“老师,我知道了,‘门’里写个‘活’字,就是‘阔’字。”同学们议论开了:“对呀,‘门’里一个‘活’字,不就是‘阔’字吗!”笔者赞许地点点头,鼓励他接着说下去。“我想曹操是嫌这个门太阔了。”“太阔了是指什么?”“曹操嫌这个门太宽了,想让工匠们建小一点。”掌声自发地响起来,看来同学们都认同班长的观点。笔者适时地给他们鼓励:“我们班的同学真厉害,这么难的问题都被你们解决了。”接下来的识字过程,学生热情高涨,尽情发挥想象,一个字的读法、记法、写法以及字义,都能让他们引发感慨。笔者想,这就是“一箭双雕”!一个小故事,不仅让学生记住了“阔”字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他们对识字的兴趣大门。在故事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引人入胜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思想中。
字里的“白雪公主”
又是一节识字课,我们正在学习“碧”字。学生邱超一边读,一边托着下巴。这小家伙,脑筋又转开了。果然,读完他就举手了:“老师,我有个字谜:王老头,白老头,一起坐在大石头。”吴楠同学补充说:“左边的大王这一横变成了提,右边的白写小些,石头是一块大石头,这样才坐得下两个人。”“你观察得真仔细,比得上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了。”笔者毫不吝啬地夸奖道。这番表扬让学生们心潮澎湃,不一会儿,学生肖雷的手就高高地举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王子和白雪公主并排坐在一块碧绿的石头上。”“噢,是吗?你的童话故事看得肯定不少,能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吗?”“左边的‘王’最后一横变成了提,就像王子依偎在白雪公主的身边,坐在碧绿的大石头上欣赏风景呢。”全班同学都兴奋地叫起来:“没错!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碧绿的大石头上欣赏风景呢!”孩子们开心地沉浸在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中。就在这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里,学生把“碧”字的写法牢牢地记在心上了。这样故事化的识字课,学生怎能不喜欢呢?
字在“画”中
小学低年级正是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识记生字时伴随着形象和情节,记忆就特别深刻。在指导学生记忆汉字特别是象形字时,笔者会在汉字构字理论的支持下,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指导学生有效识字。以学习“巢”字为例,笔者说:“下面介绍一个像画儿一样的字给大家认识。(多媒体出示)这是一个象形字,你们猜是什么字?”学生齐答:“巢。”“真棒!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下面的‘木’表示树,中间像碗样的部分是巢。”“那上面部分是什么?”“是树枝,也可能是小鸟的头。”笔者顺势引导:“同学们真会想象。是个古文字,(图文结合演示→→巢)你们看,巢里伸出了三个小鸟的脑袋瓜,它们可能在做什么?”学生答:“小鸟在等妈妈捉虫给它们吃。”“它们可能在探头观赏周围的美景。”笔者说:“鸟巢就是鸟儿们的窝,老祖先造的‘巢’字多有意思呀!高高的树上有个鸟巢,巢里露出三只伸长脖子的幼鸟。小鸟那么弱小,那么可爱,我们可要——”学生答:“保护它……”因为象形字“巢”比较复杂,通过图文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上部的“三折”原来表示三只小鸟,从而形象地将雏鸟在巢中盼母鸟归来的画面展示出来,使他们既辨明了难记字,又生动理解了课文,可谓一举两得。
小小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生字教学不是小儿科,是一门大学问,只有识字的教学策略灵活多样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才会高涨,从而爱上汉字,乐在“字”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小学)
“阔”字的故事
二年级上册《北京》一课,生字多,四字词语也多。讲到“阔”字时,突然想起《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笔者灵机一动,学生们喜欢听故事,自己何不把故事引进来,让汉字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汉字活起来。于是,笔者故意调学生胃口:“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要好好奖励你们!讲个故事怎么样?”学生一听,顿时乐开了花,两眼放光。班里的学生最喜欢听笔者讲故事了。
“曹操听过吗?”爱看课外书的班长朱启金毫不谦虚地说:“知道,他是曹冲的爸爸。我在课外书里看到过。”郭宗祥同学也不示弱:“《三国演义》里有,我在电视上看过……”“关子”卖得差不多了,笔者接着往下讲:“曹操有一次要建一座花园,工匠们忙活了好一阵子,终于建得差不多了,就请曹操来查看,看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好及时修改。曹操看了,什么话也没说,拿起毛笔在一个园门上写了个‘活’字,便走了。这个‘活’字是什么意思呢?工匠们头都大了,也不知道是啥意思。谁来猜猜,帮帮这些工匠们?”全班悄然无声,学生们一个个凝神细思,样子可爱极了。一会儿,五花八门的猜测闪亮登场。郭宗祥同学自信地说:“也许是曹操觉得这园子里没有‘活’的鱼呀鸟呀什么的,想让工匠们再养些鱼、养些鸟,这样他下班后就可以喂喂鱼,听听鸟叫了。”笔者微笑着摇头:“你想得很有道理,可曹操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写,偏偏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呢?”学生王平一拍脑袋:“曹操想做一扇活动门!”同学们纷纷反对:“不对,三国是古代,还没有活动门。”看来,同学们猜的方向没找准,得给他们引引路:“给个提示,这是一个字谜。”
班长朱启金胸有成竹地站了起来:“老师,我知道了,‘门’里写个‘活’字,就是‘阔’字。”同学们议论开了:“对呀,‘门’里一个‘活’字,不就是‘阔’字吗!”笔者赞许地点点头,鼓励他接着说下去。“我想曹操是嫌这个门太阔了。”“太阔了是指什么?”“曹操嫌这个门太宽了,想让工匠们建小一点。”掌声自发地响起来,看来同学们都认同班长的观点。笔者适时地给他们鼓励:“我们班的同学真厉害,这么难的问题都被你们解决了。”接下来的识字过程,学生热情高涨,尽情发挥想象,一个字的读法、记法、写法以及字义,都能让他们引发感慨。笔者想,这就是“一箭双雕”!一个小故事,不仅让学生记住了“阔”字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他们对识字的兴趣大门。在故事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引人入胜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思想中。
字里的“白雪公主”
又是一节识字课,我们正在学习“碧”字。学生邱超一边读,一边托着下巴。这小家伙,脑筋又转开了。果然,读完他就举手了:“老师,我有个字谜:王老头,白老头,一起坐在大石头。”吴楠同学补充说:“左边的大王这一横变成了提,右边的白写小些,石头是一块大石头,这样才坐得下两个人。”“你观察得真仔细,比得上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了。”笔者毫不吝啬地夸奖道。这番表扬让学生们心潮澎湃,不一会儿,学生肖雷的手就高高地举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王子和白雪公主并排坐在一块碧绿的石头上。”“噢,是吗?你的童话故事看得肯定不少,能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吗?”“左边的‘王’最后一横变成了提,就像王子依偎在白雪公主的身边,坐在碧绿的大石头上欣赏风景呢。”全班同学都兴奋地叫起来:“没错!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碧绿的大石头上欣赏风景呢!”孩子们开心地沉浸在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中。就在这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里,学生把“碧”字的写法牢牢地记在心上了。这样故事化的识字课,学生怎能不喜欢呢?
字在“画”中
小学低年级正是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识记生字时伴随着形象和情节,记忆就特别深刻。在指导学生记忆汉字特别是象形字时,笔者会在汉字构字理论的支持下,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指导学生有效识字。以学习“巢”字为例,笔者说:“下面介绍一个像画儿一样的字给大家认识。(多媒体出示)这是一个象形字,你们猜是什么字?”学生齐答:“巢。”“真棒!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下面的‘木’表示树,中间像碗样的部分是巢。”“那上面部分是什么?”“是树枝,也可能是小鸟的头。”笔者顺势引导:“同学们真会想象。是个古文字,(图文结合演示→→巢)你们看,巢里伸出了三个小鸟的脑袋瓜,它们可能在做什么?”学生答:“小鸟在等妈妈捉虫给它们吃。”“它们可能在探头观赏周围的美景。”笔者说:“鸟巢就是鸟儿们的窝,老祖先造的‘巢’字多有意思呀!高高的树上有个鸟巢,巢里露出三只伸长脖子的幼鸟。小鸟那么弱小,那么可爱,我们可要——”学生答:“保护它……”因为象形字“巢”比较复杂,通过图文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上部的“三折”原来表示三只小鸟,从而形象地将雏鸟在巢中盼母鸟归来的画面展示出来,使他们既辨明了难记字,又生动理解了课文,可谓一举两得。
小小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生字教学不是小儿科,是一门大学问,只有识字的教学策略灵活多样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才会高涨,从而爱上汉字,乐在“字”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