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风暴》

来源 :资本交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l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rgin Call takes place in the eye of the storm -the headquarter of a New York investment bank, which could be speculated, based on its scale and business operations, to be one of the five major U.S. investment banks, mostly likely Goldman Sachs or Lehman Brothers. The scale and outcome look like Lehman’s, while the behavioral style no doubt more like Goldman Sachs.
  《利益风暴》(Margin Call)忠实取材于2008年~2009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影片发生在金融危机风暴之眼——纽约的某家投资银行总部,从规模和所经营的业务上来看,可以猜测为美国五大投行之一,其中以高盛和雷曼最有嫌疑,从规模和结局看,似雷曼;从行事风格看,无疑更似高盛。
  电影讲述了一家投资银行的某个小职员突然测算出来,公司因为投资金额超出预估,一旦市场快速下跌将面临倒闭的风险。在通知了相关领导后,公司不得不在隔天到来之前,制定出应对的办法,决定是否将手上的投资产品在隔天上午便全数抛出。公司此刻面对的困境是,如果不马上抛售,则风声必然会传出去,届时公司的股价和那些投资产品将变得一文不值,公司只能被迫接受倒闭的命运。
  然而,一旦大量抛售那些投资产品,虽然公司得以从倒闭风险中脱困,但将使整个市场陷入崩盘的危险,而那些在不知情状况下买下这些投资产品的人,将会承受巨大的亏损,公司的信誉也会付之一炬。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各个层级的人物基于各自的立场和考虑,都被迫选择面对的方式,在良心和前途之间做决定。
  这样深刻的题材和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剧情,再加上多位大牌戏骨的戮力演出,本可以打造出一部优良的商业题材电影,可惜初看之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强大气势却被草草收了场。让人看完不禁咬牙切齿,对导演表示意见很大。
  这是一出男人戏,以至于黛米·摩尔的出现着实令人有点吃惊,莫非只是为了政治正确而安排了这样一个很爷们的女性角色?黛米·摩尔不是美女吗?可是在这部片子里她和笔者的美女标准离得好遥远,而她在片里的角色也完全可以换成张摩尔、李摩尔。
  或许导演的初衷是,世界是男人们搞砸的,但女人也都不是省油的灯,面对那个“小甜甜”(利益诱惑)的时候,女人男人,有钱人没钱人,通通可以把道德身段放低一点,再低一点……在这一点上,导演很诚实,他没有给演员发挥的空间,谁也不用挣扎,谁也不用纠结,大家都干脆利落地选择放弃底线。“职业道德”在这个时候发挥了空前的作用,如果你不为企业赚钱,就是在干最没道德的事情,大家都懂的。
  杰瑞米·艾恩斯是那种不用靠剧情,只要他往那一站,男人女人都会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说“我愿意”,极具致命诱惑力的“大人物”。他的贪婪会被原谅,他的冷血会被崇拜,这位“高帅瘦”颠覆了一般人印象中投资银行家的经典形象——一帮肚满肠肥、贪婪丑恶的胖子。


  主角凯文·史派西登场时有些让人失望,面对利益的诱惑,他只是稍微挣扎了一下就投降了。投行里非科班的中层都是神人,鼓舞士气,稳定军心,大战来临前,和大领导针对针,眼对眼地叫板一下,如果没有这一下,如何为底下人拿到“小甜甜”,为自己攒下“小甜甜”?他依然是公司元老,在上一场战役和下一场战役的时候,他必须在场。
  保罗·贝坦尼倒是早早地出场了。片中这位超级销售,据说有250万美元的年薪,吃了,喝了,穿了,基础消费上对得起自己。豪车、美女、奢侈消费上也说得过去,关键是他还给老妈40多万美元的零花钱补贴家用,而且竟然还存了钱——每年40万美元以备不时之需。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理财典范啊,能挣会花,最后时刻将垃圾资产卖给了其他同行傻子们,自己华丽地转身离场。
  描述次贷危机的电影有那么几部,《利益风暴》虽有虎头蛇尾之嫌,但终究也算部中规中矩之作,令置身事外的人们可以有机会一探风暴眼中的究竟。
  那些投资银行的精英们竟然不知道自己要买卖的产品到底是什么,反正钱也不是自己的,能赚钱就行了,而躺着中枪的何止蝼蚁,连美林、德意志银行这样的大机构也不能幸免。
  投资银行的精英们都衣食无忧,生活奢华,一年嫖资是美国中产家庭的年收入。
  投资银行的精英们不是高级建筑工程师,就是超级火箭专家,数字算得比外星人都精,最后却算不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
  这部电影教育意义浓重,口味非常中国,如果对照这一年多的国内经济和近期的股市来看,就更有学习的必要。如果仔细留意片子中那些意味深长的细节,导演还是很懂金融潜规则的。片中有一个场景,一位华尔街老人教育新人:“普通人想要的生活就是香车豪宅,但是他们根本负担不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要,我们是他们豪华生活的根本原因。我们用手指在他们天平的一端压了一下,我们抽走手指,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公平社会,但是他们马上就会不干。他们想要我们给的东西,但是又喜欢假装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他们装伪君子比我强多了。”
  我们今天是不是也在经历着一种金融风暴?这几年,房价飞涨,收入两极分化,物价飞涨,股市在低位徘徊好几年。每天人们能收到各式各样的投资产品广告短信,诸如:银行发售、50天收益率高于三年定期利率这类词不绝于耳。很想知道,这些钱究竟去哪了?是不是也像电影中一样,在这家银行和那家机构之间“飞来飞去”,最后接手的那位,会不会是最初买入的人?只可惜很多人不知道收益率是不保证的,连本钱都有可能尸骨不存。
  有人曾说,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是100年,从金融市场来看绝对有。电影中的细节暗示他们已经经历过了至少4~5个经济周期,所谓金融危机见怪不怪,而且人家是自己消费,全球买单。我们才吃了几天饱饭?在2007年股市6124点之前,大家才刚刚知道“理财”,却个个以为自己是巴菲特,现在股市也成浮云了。
  钱就像水一样在世间流动,有的时候流出去的明明是清水,流回来的却可能是脏水。如果本片拍个续集,可以考虑把背景设在中国,众主演们拿着得到的“小甜甜”,炒一把房子最后的疯狂,才更能显示高端大气的华尔街手段。
其他文献
From July 19 to 21, 2013, organized by Chinese Financi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Asian Business School and co-sponsored by CMAA, the 14th PEMA(M&A and Fund) practice training course was s
期刊
Recently, hosted by the Chinese Museum of Finance, the first Finance Afternoon Tea activity was held at Museum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 Beijing. CMAA Chairman Wang Wei delivered a speech as the fir
期刊
清朝末年,北京银行业兴起,金融街在东交民巷、西交民巷及其附近地区。西交民巷早年有许多银行。西交民巷与东交民巷,明时统称江米巷。江米即糯米。在东西交民巷进口处各有一座牌楼,东曰“敷文”,西曰“振武”。在正阳门西面和东交民巷相同位置是西交民巷。自1906年清廷将大清户部银行设在这里后,西交民巷便成为了中资为主的银行街。民国初年,户部银行改为“中国银行”,今天还可以看到上世纪20年代盖起的银行大楼。清末
期刊
On June 19, 2013, the leadership of finance, savings and money museums from around the world came together for the inaugur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inance Museums (IFFM). Wang Wei
期刊
On July 1st, 2013, Chinese Museum of Finance Academy Council’s 35th book club event was held as scheduled at Huayuan Enterprise Center in Beijing. On the topics such as "political system and economic
期刊
"I think that in short term, this year or next, China will not remove the deposit rate ceiling." At the recent Chinese Museum of Finance’s"Jianghu Salon", Wu Xiaoling expressed her views on "interest
期刊
On July 16th, 2013, Chinese Museum of Finance Academy Council’s 36th book club event was held as scheduled at Huayuan Enterprise Center in Beijing. Three esteemed guests expressed their ideas and thou
期刊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column articles I wrote per requests of "The Founder" and "Caiji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gazines. It is not a history of finance, nor a history of financial ideas. I’
期刊
"Secrets of the Temple: How the Federal Reserve Runs the Country", a ground-breaking best-seller, is the result of lifelong painstaking efforts by William Greider, a financial scholar with many years
期刊
10月16日,中国跨境并购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并购、私募股权投资、银行以及包括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在内的近200位业内人士参加了会议。在专题讨论环节,几位嘉宾围绕着如何选择并购专业团队的话题,详细解读了在企业进行并购的过程中,专业团队扮演者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On October 16, China Overseas M&A Forum was held in Beijin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