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马铃薯“三盖”栽培技术示范效果及推广建议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s1990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稻茬马铃薯“三盖”栽培技术示范效果,针对老洲镇稻茬小麦生产效益不高的问题,提出利用区位优势和水稻主产区生态环境良好优势发展稻茬马铃薯生产建议,以促进水稻增收。
  关键词 稻茬马铃薯;示范效益;推广措施;安徽枞阳;老洲镇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128-01
  枞阳县老洲镇的种植业以棉花—油菜、水稻—小麦耕作制为主。2011—2013年,年均实收水稻面积0.18万hm2,年均单季稻、晚稻茬口合计面积为0.15万hm2,主要种植小麦和油菜,但小麦和油菜单产和效益均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镇政府和县种植业管理局领导支持下,老洲镇农技站开展了稻茬马铃薯“三盖”栽培技术攻关,并布点示范,取得了显著的“三大”效益。
  1 稻茬马铃薯“三盖”栽培技术示范效果
  1.1 单产提高
  老洲镇农技站于2010年秋季引进了东农303、克新9号等早熟菜用脱毒品种,开展了稻茬马铃薯“三盖”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即水稻机收后确定畦宽尺寸,免耕机开沟成畦,确定株行距尺寸,将薯种摆放在畦面上,在种薯上盖稻草,在稻草上盖土,再覆盖微膜栽培技术[1-3]。在总结稻茬马铃薯“三盖”高产栽培技术基础上,2011—2014年连续3年在水稻产区老洲、高沿、沙池、陶圩等5个村的种稻大户稻茬田中各建设了1个稻茬马铃薯“三盖”高产栽培示范片。应用“三盖”栽培技术,马铃薯单产较高。2014年5月上旬,全镇实收马铃薯面积50 hm2,平均单产27.9 t/hm2;同年高沿村种稻大户汪天赐实收稻茬示范马铃薯面积2 hm2,平均单产28.8 t/hm2;同年老洲村种稻大户王孝勤实收稻茬马铃薯面积3.33 hm2,平均单产27.94 t/hm2。
  1.2 效益显著
  一是经济效益较高。按照全镇稻茬马铃薯示范平均单产27.9 t/hm2,马铃薯按实际批销价2元/kg计算,产值5.58万元/hm2,扣除生产投入33 476.25元/hm2,纯收入为22 323.75元/hm2,与老洲镇稻茬小麦高产田块纯收入相比提高6.86倍。比油菜效益也高,是稻农增收的新亮点。二是生态效益显著。过去老洲镇水稻机收后稻草就地焚烧,导致有机质等大量营养物质浪费,并造成环境污染。马铃薯生产稻草覆盖,以商品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施用为主,面源污染较少,节能减排显著,同时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交通隐患等问题。三是社会效益显著。马铃薯既是高产粮食作物,又是保健食品,城乡居民食用量较大,减少了大米等其他粮食食用量;本地种植的蔬菜春季只有少量上市,5月上旬前后铜陵、池州、安庆等周边市场蔬菜短缺,主要靠外调,老洲镇发展稻茬马铃薯生产能缓解春季周边市场蔬菜短缺;老洲镇马铃薯大都于1月中下旬播种,5月上旬成熟收获让茬,较小麦6月上旬成熟机收提早让茬30 d左右,利于后茬水稻創高产增收;马铃薯是肥茬口,根茎叶是优质有机肥料,稻茬种植马铃薯能减少下茬水稻化肥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2 老洲镇发展稻茬马铃薯生产的有利因素
  2.1 区位优势
  老洲镇位于铜陵长江大桥北岸边,与池州市区汽车轮渡往返通达。境内合铜公路、枞阳下北线、铜安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交汇于集镇中心,交通便利,马铃薯运销成本较低。
  2.2 生态资源优势
  老洲镇水稻土多是砂壤性土壤,且肥沃;雨热同步,利于马铃薯生长创高产,而且高沿、沙池、陶圩、横裕、鸭河、下圩、源潭等12个行政村水稻茬口面积0.15万hm2,无工业“三废”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种植马铃薯以有机肥施用为主,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少,节能减排显著,马铃薯质量安全水平较高。
  2.3 市场需求量大,有科技支撑保障
  铜陵、池州、安庆、合肥等周边市场需求量较大,稻农有销售经验。农技推广人员有丰富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推广经验,农民有多年种植马铃薯的实践经验。
  3 发展稻茬马铃薯生产的建议
  3.1 推动实行保障机制
  老洲镇政府成立稻茬马铃薯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其部门职责。镇政府制定《老洲镇耕地流转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意见》和《老洲镇脱毒种薯具实补贴办法》《老洲镇马铃薯无公害生产以奖代补办法》等激励政策。同时,争取国家、安徽省有关农业项目和资金用于马铃薯生产以奖代补等。老洲镇农技站制定《马铃薯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技干包村联大户技术指导责任制》《技干考评奖惩办法》等。
  3.2 降低马铃薯销售成本
  培育发展马铃薯销售经纪人队伍,统一组织外销,建立网络销售平台,订单产销[4]。支持发展种稻联合社,实行“种稻联合社 种稻大户 质量标准、价格”产销一体化经营新格局。
  3.3 提高科技效益
  为了实现单产和效益目标,要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一是种薯催芽、切块、消毒技术,防止细菌感染和病害。浸种薯10 min左右后捞起晾干,用江沙分层堆放,盖上稻草和地膜保温催芽,切块25 g左右,消毒备用。二是确保单位面积株数不减少。在畦面上摆种薯2排,按照株行距25 cm×30 cm规格摆种薯7.2万粒/hm2,盖上稻草,在稻草上依次覆盖薄土、微膜,出苗期间及时检查刺破膜口放出幼苗。三是定量、适期施肥。出苗后5 d左右用尿素150 kg/hm2对水3 000 kg/hm2浇灌幼苗根部;现蕾期用尿素75 kg/hm2 硫酸钾150 kg/hm2对水4 500 kg/hm2浇灌马铃薯根部;块茎膨大期用硫酸钾225 kg/hm2对水4 500 kg/hm2浇灌马铃薯根部。四是化学促控。现蕾期用15%多效唑1 200 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叶面,10 d后再喷1次,控上促下;盛花期用磷酸二氢钾3.0 kg/hm2 尿素7.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叶面防早衰。五是营造适宜墒情。春季清沟沥水防渍害,遇旱采取沟灌水润畦。六是预防病虫害。重点预防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病毒病、线虫、蚜虫、块茎蛾等,选用对路的生物农药适期防治病虫害[5]。
  4 参考文献
  [1] 李柱栋,王小敏,欧有量.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2006(1):32-33.
  [2] 王铁忠,项雄,郑元煦.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9):167-169.
  [3] 陈惠哲,朱德峰,林贤青,等.稻田免耕马铃薯稻草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5(5):388-390.
  [4] 孙富珍,张管世.朔州市马铃薯生产的有利条件及无公害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9):117.
  [5] 李勤志,冯中朝.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区域优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9(9):4301-4302,4341.
其他文献
2011—2012年舒城县辣椒杂交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加比较试验的9个新组合中,90—8—6X90—02—08丰产性突出,农艺性状、抗逆性、适应性好,适宜在当地进行试验示范。
美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距离产生美”,这种关让人感到微妙而不可捉摸。然而,细细品味生活,我们却发现生活中零距离带给我们的反而是真切而实在的感受。
2013中国清洁电力峰会暨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以下简称CEEC2013)于7月3~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大会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
从其结构特点分析了雷电入侵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途径,然后参照相关防雷标准进行分析,针对各种入侵方式,结合建筑物防雷,全面论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综合防雷的主要措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还是各种热点民生问题。追本溯源,民生问题都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
摘要 介绍了春番茄—丝瓜—小白菜—秋莴苣周年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春番茄、丝瓜、小白菜、秋莴苣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番茄;丝瓜;小白菜;秋莴苣;大棚;周年;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204 .7;S642.404 .7;S634.304 .7;S636.2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113-01 
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动作为,从严治党,彰显了其产党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决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声带息肉的效果。方法 :对90例声带息肉患者,在支撑喉镜下分别行喉内窥镜(48例)与显微镜(42例)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后进
传统道德理念存在抽象性、狭隘性、他律性等诸多缺陷,相反,罗尔斯虚拟契约论具有自选原则、价值趋同、自我约束等诸多特性与优势,这对当代伦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积极的启示:
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幼儿园中会普遍开设专门的阅读区域,如读书角、阅览室等,阅读不仅仅是提升了幼儿的阅读能力,更衍生出了许多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