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气比计算的低对比度储层流体性质识别

来源 :岩性油气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低对比度储层电性与含油气性关系复杂,气、水层测井响应特征接近,仅用常规测井识别流体性质较困难。为了准确识别该类气藏流体性质,以相渗资料、毛细管压力等实验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相渗模型及分流率方程,建立了水气比的计算模型,结合生产动态及测试资料,建立了水气比流体的识别标准,并依据该标准确定了文昌A凹陷储层流体性质。结果表明:①计算水气比与实际生产数据符合度高,流体解释结果准确率达到92%,有效地提高了低对比度储层流体识别的准确率;②生产测试资料对该方法流体性质识别的准确性起决
其他文献
为研究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海相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形成机理,开展了岩石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测试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①小河坝组致密储层孔隙类型有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基质孔、晶间孔及微裂缝,其中次生溶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占主导,被溶物质主要为碎屑长石和方解石胶结物;②孔隙发育情况受沉积微相、长石溶蚀作用和下伏烃源岩生烃强度共同影响,离生烃中心越近、长石含量越高的远砂坝砂岩中,次生溶孔最为发育;③双流坝—冷水溪一带微观孔隙最为发育,储层物性相对较
为判别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岩夹层的古沉积环境,以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和哈尔加乌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中沉积岩夹层样品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通过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运用w(U)/w(Th),w(V)/w(Cr),w(V)/w(V+Ni),w(V)/w(Sc),w(Sr)/w(Ba),w(B)/w(Ga)等判别出的指标图版,结合因素筛选分析法,用多组组合指标来判别古沉积环境,以了解沉积岩夹层沉积介质的氧化还原状态。结果表明:卡拉岗组和哈尔加乌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中沉积岩夹层w(V)/w(C
天然气扩散散失率在定量评价天然气扩散对气藏破坏的影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取其相对成熟的定量评价方法,在综合考虑扩散时间、岩石扩散系数、浓度梯度、含气面积和烃源岩
汽车消费和汽车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汽车消费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文化带动消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的设想。
海上水驱稠油油田注采井距大、储量动用程度低,为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需要对基础井网进行调整.基于渤海地区实际HD油田情况和典型井网调整方式,利用渗流力学经典理论,建立基于
从知识创造与获取、知识序化与储存、知识共享与更新等方面对汽车研发企业进行分析,找出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知识管理应用于产品研发、科技成果、员工培训、人事管理等方面应通过组织结构、文化氛围和评价机制保障的知识管理机制来运行,同时建立了基于汽车研发流程的知识管理整体架构,为汽车研发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参考,提升汽车研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芬顿反应参数设置不合理、内部流态不均匀导致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去除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容器反应条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容器反应的运行条件;优化设计分布管式布水,运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验证,发现分布管式布水使反应容器内部流化状态均匀无死区,间接使得COD去除率约提升6%。
针对目前多层合采试井模型m主要为单一边界类型的现状,以双层合采储层为例,建立了纵向组合边界储层渗流模型,依次利用Laplace变换、Bessel函数、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了压力响应半解析解,绘制了三类纵向组合边界储层的压力响应特征曲线,并划分了流动阶段,系统地分析了边界组合、边界占比对压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封闭+无限大”边界会引起拟径向流,拟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值与封闭边界占比的乘积为定值;“定压+无限大”边界会引起拟定压边界流,且拟定压边界流阶段压力导数斜率与定压边界占比成线性正相关;“定压
预交联凝胶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堵塞特征是影响其深部调剖性能的关键。目前,凝胶颗粒的力学性能如何影响其微观运移封堵特征尚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本文针对收集到的3种预交联凝胶颗粒,首次采用基于图像采集技术的弹性分析方法对凝胶颗粒弹性变形能力进行研究,并采用可视化填砂微观模型实验,重点分析了凝胶颗粒的力学性能对微观运移封堵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抗压强度大,韧性较强,不容易破碎,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其对孔喉封堵能力强,但注入性较差;3#颗粒抗压强度适中,脆性较强,弹性变形能力弱,注入性好,但封堵能力较差;6#
冲突证据的合成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重点,解决冲突证据的合成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证据冲突程度的衡量,判断证据间有无存在冲突,冲突程度有多大。但是目前对冲突证据中的“冲突”缺乏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针对这个难题,分析了D-S证据理论中冲突系数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冲突衡量方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Pignistic转换的冲突衡量方式,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表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