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0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是十分必要且紧要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种恶劣天气频频突发,这与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是密切相关的。生物教学是最适合渗透环保意识的课程之一,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合理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
  一、分析现状,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初中四册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章节均涉及到环保教育,通过对生物教材的学习,学生可初步了解环境的现状,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调动学生想要保护环境的情感。教师在课前要充分收集环保教育的素材,在课堂上尽量以图片,视频,案例等直观形式向学生呈现,创设情境,将环境保护的理念、知识和要求,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充分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比如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第二章,学习的是有关生物与环境方面的知识,通过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学生学习到:生物不能脱离其周围的环境独立生存,与此同时,生物的生存又会对它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是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这里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生物在生存的过程中导致环境向不利的方向发生改变,那么环境还能否继续承载生物?如果生存的环境发生恶化,又是否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应当怎样合理利用环境中的资源?为了保护环境,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环境恶化的现象和后果,使学生明白,人类活动既可以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破坏环境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人类。
  二、渗透环保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生物实验探究,树立生活环保理念
  生物学实验课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实验。如:模拟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干电池浸泡液对金鱼呼吸作用的影响;干电池浸泡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蚯蚓的食性与家庭有机垃圾的处理等。学生通过亲自做这些实验,能够深切体会到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多大,同时明白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环境被过度破坏,可能就无法恢复了,还可以认识到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空气,一草一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环保理念。
  2、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强化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参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因此,环保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环保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可以多种,比如:一是组织学生参与美化校园、清理公共垃圾等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又能增强学生参与环保的自豪感。二是组织文娱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朗诵会、歌咏比赛、故事会等文娱活动,让学生在自编自演自唱中,得到自我教育和升华。三是开展宣传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实现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也在实践中深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如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通过对“塑料垃圾有何危害”“使用一次性筷子有何优缺点”等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学会理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多参与、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从自我做起,成为环保大家庭的一员,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让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行动起来,形成全体公民的责任和意识。
  总之,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还要渗透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组织有效的实践活动, 加强环保意识引导教学。开展丰富有效的环保意识教学活动,优化环保意识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是笔者在学习和工作中对于环保意识教育的一些想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从心底里真正具备环保意识,行动上积极爱护环境,并且努力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保卫地球,美化家园。这是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个地球公民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  薛秋霞.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分析与案例设计[D].天水师范学院,2019.
  [2]  靳国祯.浅谈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6(30):49-50.
  [3]  张绪武.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渗透探析[J].成才之路,2019(02):65.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相关学界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此,怎样才能从语用视角来分析和应用生态话语分析模式,这是语言学界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并且运用该模式对政府官员环保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多层次分析模式有助于全面深入探讨生态话语的认知功能生成机制,进一步丰富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关键词:生态话语;语用学;语篇逻辑;环保报告  引 言  目前生态语言
期刊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对国内外发展现实和挑战从发展方向、实现路径上做出指引。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当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几个基本研究路向,从不同角度对其形成背景、基本内涵与特征、意义价值等进行探讨,形成了一批极具意义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深入探讨其“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  关键词:高质量
期刊
摘 要:当前,自然界当中仅有很少的微生物可以进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研究与微生物资源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改善微生物培养方法,采取先进的培养技术,使微生物可培养性得到大大提升,培养更多自然界当中出现的微生物,进而充分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生命规律、得到微生物群体当中,每种微生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协调规律,进而可以精准的设计环境微生物技术,对其详细调控与高效使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
期刊
摘 要:将自媒体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要直面自媒体环境下浅层化话语的“误导效应”、碎片化内容的“裂解效应”、虚拟化情境的“挤出效应”、去中心体验的“羊群效应”等挑战,做到理论性与通俗性、系统性与精炼性、现实性与虚拟性、主导性与个体性相结合,增强教学话语的亲和力、教学内容的诠释力、教学情境的感染力、教学互动的导引力。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当今信息化社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对于大学生来说,在信息化社会方面,必须具备相应的认知度以及接受能力。本篇文章将会全方位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得到的迅猛的进步,对于各种意识形态来讲,它们展开交锋的关键场域就是网络,不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环境下,学员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开放教育环境下适合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的有效方法,切实增强开放教育各类学员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环境下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学效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交流工具,其重要性愈加凸显出来。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
期刊
摘 要: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学习英语学科内容之时,往往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从而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处于被动状态,无法从内心感知角度开展主动性与自由性学习,这也是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弊端所在。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应懂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得学生阅读主动性得到提升,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进而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此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与研究高中英语阅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线上教学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此外,社会的快速发展线上教育的局限性正在逐步弱化,而进一步凸显出了线上教育的优势。所以,线上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局限性,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新冠疫情,线上教育,传统教育  自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疫情导致停工停学,社交隔离的现状将长时间持续,因
期刊
摘 要: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文化转换”与“交际互动”,一种以目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应用翻译实践中,该理论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可根据文本功能和交际目的选取信息、选择翻译策略,并根据的语文化情景重构译文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文本功能;应用翻译;翻译策略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赖斯将文本类型、功能和翻译方法联系起来,把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表达型”
期刊
摘 要:馬克思历史自由观主要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由观是唯心主义,康德的自由观割裂了自由,使得自由成为三个独立的部分,而黑格尔的自由观在康德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自由观,马克思的历史自由观,把唯心主义自由观转变为唯物主义自由观,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批判的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本文讨论的是马克思怎么在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基础上发展出历史自由观。  关键词:康德的自由观;黑格尔的自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