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一些美术教育中,儿童的人文精神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在学习绘画时,被概念化的表达以及成人式的思维所无情的剥夺了,在画面中不能看到儿童自己,也不被其称为儿童不在画中的儿童画。本文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以及人文精神的价值以及含义加以分析,最后对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观点加以提出。
[关键词] 儿童美术教育 人文精神 培养
一、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现在我国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其不仅在各所幼儿园的讲堂上占有重要的一席,而且社会上的一些美术班也正在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对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加以细看,其中很大部分都存在着固定的一种模式,也就是说老师对学生的定性指导比较严重,如果画国画的话就是虾、公鸡以及金鱼一类的,卡通也全是“舶来品”。
二、人文精神的价值以及含义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一种相当普遍的自我关怀,主要表现在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维护、关切和追求,对人类那些遗留下来的不同种类的精神文明现象的极度重视,对一种在全方面进行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肯定。它对人类存在的尊严、意义、道德、价值、文化传统,以及对人类的自由和平等,社会、自然同人类之间的和谐等加以关注。人文教育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而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进行的教育,是将人格完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对人文科学中的价值加以突出,在教育的全部阶段都要将人文教育贯穿其中,使教育能够人格化、人性化并且个性化。要对学生自己学会感受、认知以及思考等方面进行鼓励,同时还需要鼓励他们自己去体味文化价值以及人生道理;对人的尊严、自由以及人格及爱意强调,对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发展潜力加以重视。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求知、自己发现以及自己进行真伪与价值的判断等,让儿童从探索与发现中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相互接受、相互尊重以及相互帮助是儿童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做到的。人文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仅表现在对自我知识的完善加以强调,而且还应对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以及关心自然加以倡导,使学生与他人有效合作、交流以及和谐共处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1.对儿童心目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加以正确认识
作为教师,能够站在从不尽相同方面来看儿童画,并且是从不同视角出发的。我们往往忘记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个对情感进行承接和释放的载体,对于儿童绘画而言,同他们的身心发展一样,存在一些早期的原生态净土,并且在这片净土上,所有孩子自己的个性都在发展着,他们按照自己的规律成长着。在儿童心中儿童美术教育是具有不能被取代的神圣位置的,家长与教师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自由进行表现的机会,对于儿童自己的理解、情感以及想象而言,要鼓励儿童用不一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大胆的表达,对每一个孩子的创造以及想法进行尊重,对儿童独特的审美感受以及表现方式进行肯定,分享孩子们所创造出的快乐。
2.解放儿童的天性,对儿童的自身情感体验加以注重
杜威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要对儿童的天性加以保存,尹少淳先生也提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对儿童的作画,要对儿童美术学习中的重要品质进行保护:比如旺盛的生命力、高昂的兴趣以及大胆并且主动地创造精神。一些心理学家现在已经证明,进行自由交谈或者说话,可以对个人情感同别人之间的不合加以缓和,以及对于侵蚀行动而言,其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活塞。因为儿童语言发展上的局限性,他们对于那些令他感到不滿或者新奇的事情不能很好的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所以儿童通常对绘画的表达方式加以选择,一边画画一边运用语言来进行补充。这也主要是由于美术活动相对比较开放,孩子们可以不受到限制,对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进行自由灵活的表达。这样以来,会使儿童的情感、情绪能够得到非常充分的宣泄以及释放,可以使孩子们的紧张以及心理压力得到解脱,使儿童的情感得到自由舒张,对他们对环境的调整能力以及自我适应能力加以提高。
3.对人类的文化背景加以了解,对多元文化进行尊重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早的符号性的载体之一,其对人类思想以及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记录和表现。在对思想和情感运用美术这样一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其是人类历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行为。我们通过对美术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可以对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加以了解,并且让儿童学会对多元文化加以尊重。我们接触到的许多美术作品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这是文化所规定的。在人类的社会中,神话、传说、史诗、宗教、典故都是规定象征的一些重要原因。因此美术教学可以对学校、社会、家庭的多元文化里的总体效益进行充分的发挥,对各方面的一些教育影响加以整合,引导儿童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以及走向自然。让儿童通过认识、欣赏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自然美;通过分析、描述、讨论以及对比等方式;对美术所表现的多样性加以了解;通过走进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民俗馆,对其中的民间民族美术、艺术等方面的文化进行了解,对它们和其他民族或者地区美术文化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了解;通过对座谈、访问艺术家的工作室以及调查等活动加以参与,对中国和国外的那些艺术家的生活、艺术思想以及作品所诞生的过程加以了解,或者对相关资料加以结合,让学生来对相关国家的历史、地理以及风俗人情等加以了解,使儿童能对不同民族、国家以及不同风格画派的尊重以及了解进行增进。
4.对良好的师生关系加以创建,使儿童的身心能够得到协调发展
人文教育对创建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以及学习氛围加以提倡,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个性的充分展现。人文教育对以人为中心加以强调,对老师应该具备的人性观加以注重。作为美术教师,其应该在加强自身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儿童绘画进行解读,并且能够善于同儿童进行沟通以及交流。教师不但要对心理学知识加以了解,而且还应该具备理解儿童,擅长同儿童建立亲切并且融洽的关系的本领。
参考文献:
[1]张小璐.现代美术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郭黎岩.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3]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
[关键词] 儿童美术教育 人文精神 培养
一、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现在我国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其不仅在各所幼儿园的讲堂上占有重要的一席,而且社会上的一些美术班也正在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对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加以细看,其中很大部分都存在着固定的一种模式,也就是说老师对学生的定性指导比较严重,如果画国画的话就是虾、公鸡以及金鱼一类的,卡通也全是“舶来品”。
二、人文精神的价值以及含义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一种相当普遍的自我关怀,主要表现在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维护、关切和追求,对人类那些遗留下来的不同种类的精神文明现象的极度重视,对一种在全方面进行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肯定。它对人类存在的尊严、意义、道德、价值、文化传统,以及对人类的自由和平等,社会、自然同人类之间的和谐等加以关注。人文教育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而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进行的教育,是将人格完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对人文科学中的价值加以突出,在教育的全部阶段都要将人文教育贯穿其中,使教育能够人格化、人性化并且个性化。要对学生自己学会感受、认知以及思考等方面进行鼓励,同时还需要鼓励他们自己去体味文化价值以及人生道理;对人的尊严、自由以及人格及爱意强调,对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发展潜力加以重视。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求知、自己发现以及自己进行真伪与价值的判断等,让儿童从探索与发现中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相互接受、相互尊重以及相互帮助是儿童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做到的。人文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仅表现在对自我知识的完善加以强调,而且还应对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以及关心自然加以倡导,使学生与他人有效合作、交流以及和谐共处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1.对儿童心目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加以正确认识
作为教师,能够站在从不尽相同方面来看儿童画,并且是从不同视角出发的。我们往往忘记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个对情感进行承接和释放的载体,对于儿童绘画而言,同他们的身心发展一样,存在一些早期的原生态净土,并且在这片净土上,所有孩子自己的个性都在发展着,他们按照自己的规律成长着。在儿童心中儿童美术教育是具有不能被取代的神圣位置的,家长与教师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自由进行表现的机会,对于儿童自己的理解、情感以及想象而言,要鼓励儿童用不一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大胆的表达,对每一个孩子的创造以及想法进行尊重,对儿童独特的审美感受以及表现方式进行肯定,分享孩子们所创造出的快乐。
2.解放儿童的天性,对儿童的自身情感体验加以注重
杜威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要对儿童的天性加以保存,尹少淳先生也提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对儿童的作画,要对儿童美术学习中的重要品质进行保护:比如旺盛的生命力、高昂的兴趣以及大胆并且主动地创造精神。一些心理学家现在已经证明,进行自由交谈或者说话,可以对个人情感同别人之间的不合加以缓和,以及对于侵蚀行动而言,其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活塞。因为儿童语言发展上的局限性,他们对于那些令他感到不滿或者新奇的事情不能很好的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所以儿童通常对绘画的表达方式加以选择,一边画画一边运用语言来进行补充。这也主要是由于美术活动相对比较开放,孩子们可以不受到限制,对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进行自由灵活的表达。这样以来,会使儿童的情感、情绪能够得到非常充分的宣泄以及释放,可以使孩子们的紧张以及心理压力得到解脱,使儿童的情感得到自由舒张,对他们对环境的调整能力以及自我适应能力加以提高。
3.对人类的文化背景加以了解,对多元文化进行尊重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早的符号性的载体之一,其对人类思想以及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记录和表现。在对思想和情感运用美术这样一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其是人类历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行为。我们通过对美术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可以对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加以了解,并且让儿童学会对多元文化加以尊重。我们接触到的许多美术作品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这是文化所规定的。在人类的社会中,神话、传说、史诗、宗教、典故都是规定象征的一些重要原因。因此美术教学可以对学校、社会、家庭的多元文化里的总体效益进行充分的发挥,对各方面的一些教育影响加以整合,引导儿童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以及走向自然。让儿童通过认识、欣赏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自然美;通过分析、描述、讨论以及对比等方式;对美术所表现的多样性加以了解;通过走进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民俗馆,对其中的民间民族美术、艺术等方面的文化进行了解,对它们和其他民族或者地区美术文化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了解;通过对座谈、访问艺术家的工作室以及调查等活动加以参与,对中国和国外的那些艺术家的生活、艺术思想以及作品所诞生的过程加以了解,或者对相关资料加以结合,让学生来对相关国家的历史、地理以及风俗人情等加以了解,使儿童能对不同民族、国家以及不同风格画派的尊重以及了解进行增进。
4.对良好的师生关系加以创建,使儿童的身心能够得到协调发展
人文教育对创建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以及学习氛围加以提倡,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个性的充分展现。人文教育对以人为中心加以强调,对老师应该具备的人性观加以注重。作为美术教师,其应该在加强自身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儿童绘画进行解读,并且能够善于同儿童进行沟通以及交流。教师不但要对心理学知识加以了解,而且还应该具备理解儿童,擅长同儿童建立亲切并且融洽的关系的本领。
参考文献:
[1]张小璐.现代美术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郭黎岩.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3]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