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观察之六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光耀在财富论坛上讲到一个小插曲,克林顿竞选总统时曾表示不会与“中国的独裁者”打交道,但当他见到中国的领导人时,发现他们又讲外语、游泳、唱歌又弹吉它,哪里像是独裁者呢?克林顿从中国领导人的言谈举止也能感到这个古老大国的文明进步,他主张与中国进行建设性的接触。
  财富论坛邀请了多位中国官员参加,他们表现出来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中国政府的形象。
  
  朱丽兰的机智
  
  只要听一听这段记者招待会上的对话,你就能感到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敏捷的才思和不凡的口才。
  问:中国怎样发展自己的软件产业?
  答:印度的软件业主要基于开发外国市场,中国应主要立足于开发国内市场,把软件开发和应用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问:近几年中国很多城市提出建“中国硅谷”,您认为这是可能的吗?另外,你对广东的科技发展有何建议?
  答:建“中国硅谷”这个提法我是不同意的,我对中关村讲,就是建中国的中关村,而不是硅谷。中美很多情况不同,中国各地情况也不同,让经济知识化是共性,但要结合自己的个性,靠模仿不行。举个例子,宁夏水保所把2万亩沙漠改造成良田种植麻黄花,再从麻黄花中提取麻黄素,美国人、以色列人看了都很佩服。这就是真正的经济知识化。
  经济推动靠两个轮子,一是市场推动,二是科技推动。广东在运用市场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在科技推动上还要下功夫,把短期和长期结合起来,有更长远的考虑。
  问:您对北京的建议呢?
  答:北京和广东正好相反,北京科技力量不知比广东高多少,但市场机制弱,要好好向广东学习用市场机制来推动发展。
  问:上海呢?
  答:上海是中国的“第一世界”,关键是怎样带动第二、第三世界一起发展。
  问:香港的问题呢?
  答:有钱人没科技意识,有科技意识的人没钱。
  问:中国科技界自身的能力不强,是不是比资金不足更影响科技发展?
  答:科技界的能力不是关键,观念是关键。把学术水平和市场水平都看成是评价标准,把科技作为一种市场竞争能力,这个观念很重要。不能把科技成果束之高阁,科技成果产业化与科技成果的学术、技术水平同样重要。我们尊重人才,但必须用“才”赚“财”,再用“财”养“才”,科技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才能逐年上升。
  
  徐匡迪的幽默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形象儒雅,语言幽默,和许多跨国公司总裁都非常投机。在闭幕仪式上,他用流利的英语发言,台下笑声掌声不断。
  “9个月前,财富全球论坛会议组织部来到了上海,期间做了很多、很出色的工作。实事求是地讲,他们并非一直很友好,有时候,给我们出了不少难题。因为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改变主意,想把这次论坛办得更加成功,不过最后,我们还是找到了解决方案。我认为,这如同中美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变成了很好的朋友,尤其是在历经了很多挑战、争论和困难之后。”
  与徐匡迪相比,先致辞的财富论坛会议组织部总裁倪德瀚反而显得拘谨,不够放开。
  
  曾培炎的诚恳
  
  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论坛上作了“迈向现代化的中国”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们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更有效地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完善利用外资政策,改善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的领域,鼓励外商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逐步开放服务性领域,包括保险、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商业零售批发、旅游资源开发、电讯服务以及会计、法律咨询服务业和航空运输、代理业务等方面。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积极探索国际通行的外商投资方式,对于外商投资特许项目(BOT)、项目融资、向外商转让所有权和经营权、境外上市发行股票等多种方式进行试点,并逐步扩大规模。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落实外商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不断改善外商投资的软环境。
  曾培炎的这番话博得了热烈掌声。在答问时,有人指出,国家计委效率太低,一个中外合资企业的增资扩股要批半年,还搞什么大企业?曾培炎说,感谢大家对国家计委的批评。审批时间长,有三个原因:一是效率低,二是部门之间推诿,三是報上来的资料确实不完整。我们正在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上下功夫,并将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给地方。当翻译漏翻了一句话,大意是“国家计委对下面送上来的不完整的项目审批资料,会尽快通知哪些方面不完整,好让人家尽快补充”,他马上指出,显得非常在意和诚恳。
  
  中国官员的务实、开放和对所提问题精确的回答,让中外来宾对“中国:未来50年”增添了一分信心。□
其他文献
摘要:专利权作为私权,须明定其权利归属,同一个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世界通行的做法采先申请原则,对最先提出专利申请的人以优先取得专利的权利,而美国一直以来采先发明原则。但是,受国际专利调和化运动影响,美国国会开始逐步努力转向采先申请原则,此次美国专利法变革即为其最终结果,尽管学界对于此次变革的前途争议不停,但从整体上来说,采先申请原则相较于先发明原则仍有其进步之处。  关键词:专利权;专利改
期刊
摘要:关系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和文化特质,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国家运作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一书中,杨美慧教授从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城市的礼物交换和人际关系,发现中国的“礼品经济”和关系网络建构了一种与国家权力相抗衡的非正式权力,对关系资本主义、关系与腐败、关系式人情、女性在关系实践中的角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为我们透析关系运作的逻
期刊
对于全世界的政治家来说,中国和财富的结合,意味着一个更稳定、更现代的庞大国家实体的出现。美国前商务部长坎特在财富论坛大会发言时说:“是,我看好中国,在冷战时期,我们怕苏联强,怕中国强,现在,冷战结束了,如果他们弱我们才怕呢。一个强的中国,一个发展的、自信的、富裕的中国,一个提高生活水平,一个有中产阶级,一个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我们要这样的中国。中国变得强的话,是造成稳定发展的依据。”  对于全世界
期刊
中国经济今后50年的健康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稳定的政局,改革开放的政策,务实的领导人,还有一点至关重要,正如财富论坛上许多嘉宾都提到的,应该是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则系统,它的核心是信用和保证信用通行的法制。  无疑,所有的商业世界都不能完全消除“道德风险”,但通过一套规则系统去制约它,却可以使风险大大降低,让“好人不吃亏,恶人受惩罚”。    建立信用体系迟不如早    广
期刊
摘要:学界对乡规民约的研究已经连篇累牍,但关于成文化的乡规民约何时出现仍颇有争议,大多学者倾向于认为北宋时期出现的《吕氏乡约》为最早的乡规民约,也有学者认为东汉已然出现早期的乡规民约,以1974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中出土的一枚汉景帝初年的《中舨共侍约》的木牍为文本,在分析西汉乡村农业生产水平和方式的基础上,对最早出现的乡规民约提出新的解读,认为成文化的乡规民约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关
期刊
一位经济学家曾说:当中国飞起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她身上还带着沉重的负累。  面对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财富论坛上,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对此作了坦率的讨论。    胡鞍钢:直面“人类不安全”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高级研究员胡鞍钢认为,小到一个人,大到全世界,都不可能不面临挑战,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分析以及如何对挑战作出反应。  至于中国未来50年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两类大的挑战。一类是对国家安全的挑
期刊
《财富》杂志在评选美国最受赞赏公司时列出了8个标准:创新、管理质量、员工才能、产品及服务质量、长期投资价值、财务健全、社会责任、善用公司资产。在财富论坛上亲眼目睹了那么多杰出企业家的风采后,我感到,在这8大标准之上,还应列出一项指标: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企业家的创新才能不仅能创造一项全新的事业机会(杨致远的“网站搜索器”的创意孕育了“雅虎”,戴尔
期刊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财富论坛闭幕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一个国家与世界进行政治对话的城市只有一个,那就是首都;但进行经济对话的城市可能有几个,中国有哪些城市具有与世界进行经济对话的资本?上海,香港,也可能将来还有天津、广州。”  赵启正任上海市副市长期间,兼任浦东管委会主任,是浦东开发的先锋与功臣,人称“赵浦东”。就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后,他又成了中国向世界发言的重要人物,并以思维敏捷、开诚布公的
期刊
当财富论坛的大幕降下,静下心来,有一些整体性的感觉慢慢浮现出来。  虽然《财富》不过是一本国外的杂志,“500”强也只不过是它的一项排名(有人说更多是炒和和公关的意义),但不得不承认,由于选择了中国作为会议主办地,《财富》干了一件影响世界经济的事。它调动了多少中国的政经资源和媒体资源,中国概念又调动了多少跨国公司的资源,交相作用,影响深远。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问題,财富论坛的成功是资源配置的巨大成
期刊
在全球范围内,娱乐、文化、媒体正在成为最有朝气和潜力的新工业,文化知识产权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利润之源。一部《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产生的票房固然惊人,而其影响力却更为深远——接受它的形象、文化和品位后,你将更容易接受尾随而至的商品。文化传播不仅成为商品进入的先导,并且它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商品。  也许从来没有哪个会议能将如此多的世界娱乐、媒体巨子一网打尽,因为会议是在中国,而中国的文化市场是跨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