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i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生产实践,对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减少污染和防止冻害应注意的技术环节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提供指导。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污染;冻害;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S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132-02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根据笔者近几年从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的实践经验来看,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两大问题,即污染和冻害。蔬菜受到的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如土壤、水质、大气遭到“三废”或重金属等污染;二是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因此,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应注意以下生产环节。
  1减少污染应注意的生产环节
  1.1建立稳定的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必须以环境监测和当地卫生部门的产品定期检验为保证。基地要选择在远离工厂和垃圾处理场等可能影响蔬菜质量的地方。在生产中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形成一整套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82标准,土壤灌溉用水应符合GB3095-85标准,土壤质量应符合卫生质量标准。
  1.2轮作换茬和合理间套作
  为防止同种甚至同科蔬菜发生相同病害,要有计划地进行轮作、间作、套种等互利组合,实行立体种植。如叶菜类(如韭菜)和茄果类蔬菜(如番茄)之间的轮作模式,瓜类与非葫芦科蔬菜之间的轮作等模式,均利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1.3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虫、适应性强、外观和内在品质好、丰产优质的蔬菜良种是减少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污染的有效途径。要确保种子质量,必须加强对种子生产、包衣、销售、执法等方面的管理。同时注意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情况,选择适宜的蔬菜生产品种。
  1.4科学耕作和综合管理
  根据蔬菜的生理特性及土质等情况,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翻地、耕地。在生产管理中要注意对肥、水、湿度、光照、病虫害等进行综合管理,使茬口安排、生产、采收、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1.5合理施肥
  除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外,还应增施一些微生物肥料。有条件的还应推广蔬菜测土配方施肥、优化堆肥和人工土块筛选技术,对禽畜产地的有机废弃物和肥水进行无公害处理,不施或少施化肥。通过科学合理施肥,控制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同时确保肥效,使蔬菜生长健壮。
  1.6科学浇水
  生产无公害蔬菜应尽量采用地下水灌溉,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喷灌或滴灌等技术。在日光温室对棚菜灌溉时,需考虑综合因素,即要根据蔬菜的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土壤含水量、天气情况、植株表现等因素,决定浇水的时间与次数。特别是冬季棚菜浇水,要做到“五浇五不浇”,即浇晴不浇阴(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水)、浇前不浇后(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水)、浇小不浇大(浇小水,不大水漫灌)、浇温不浇凉(冬季水温低,浇水时要先在棚内预热,待水温与地温接近时再浇)、浇暗不浇明(浇暗水,不浇明水)。
  1.7增强光照,提高温度
  无公害蔬菜生产,除需选择适宜的场地和采取科学的采光设计来建造日光温室外,还要选用透光的无滴膜、聚酯镀铝膜反光幕等增强光照,并根据栽培方式、季节等条件延长日光温室的见光时间。如采用扩大行距、缩小株距、改插架为吊绳或网架栽培等技术措施。并注意保持棚膜清洁,增加透光量,棚内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当阳光透过棚膜进入棚内时,由于温室效应,使一部分光能转化为热能。棚膜上的水滴、尘物等对棚内光照条件影响很大。据观测,棚膜上附着一层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20%~30%。新薄膜使用2d、10d、15d后,因沾染尘物可使棚内光照依次减弱14%、25%、28%。可见,保持棚膜清洁,有利于增强光照,提高温度。
  1.8综合防治病虫害
  生产无公害蔬菜应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应优先采用农业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农药,协调应用生态、物理防治技术,以形成一整套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1.9不断采用高新技术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温室发展蔬菜无土栽培,推广基质培养液膜技术或深水培养技术,做到少施或不施农药。目前,还应大力推广脱毒种苗的繁育技术及高抗病毒、细菌、害虫的转基因蔬菜品种,并配合应用嫁接技术、防虫网覆盖技术、黑色纸膜和黑色地膜等,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
  1.10采收与包装
  田间采收的蔬菜应及时包装上市,以减少二次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可按下列程序进行处理:适时采收—清洗—粗选—大小分级—装箱—预冷—包装—贮藏—保鲜上市。
  2蔬菜防冻应注意的生产环节
  2.1低温处理
  又叫冷冻处理,常用于瓜类及茄果类蔬菜。具体方法:把泡胀后将要发芽的种子放在0℃左右的温度下冷冻1~2d,然后播种,可促进发芽,增强秧苗抗寒性,防止冻害发生。
  2.2变温处理
  把将要发芽的番茄或黄瓜种子,每天在1~5℃的较低温度下放置6~12h,如此反复数日,能显著提高蔬菜秧苗的抗寒力,并加快其生长发育速度。
  2.3多层覆盖
  据观测,在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内的气温提高2~4℃,地温提高1~2℃。在大棚中采用塑料薄膜做成二层幕,于夜间覆盖,可使棚内气温、地温平均提高1~2℃,在大棚四周覆盖1层1m高的草苫子,亦可使棚温提高1~2℃。
  2.4覆盖地膜
  覆盖地膜一般可使10cm处地温平均提高2~3℃,地面最低气温提高1℃左右。同时,地膜不透气,可抑制水分蒸发,减少浇水次数,间接提高地温。
  2.5起垄栽培
  高垄面积大,白天接受光照多,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也多,因而升温快。但垄不宜过高、过宽,一般以高15~20cm、宽30cm左右为宜。
  2.6燃烧沼气
  在塑料大棚内燃烧沼气,可以增温补气(即补充CO2气体),从而有效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据在大棚黄瓜、番茄、青椒、菜花等蔬菜上试验,一般可增产20%~40%。
  2.7堆火增温
  用柴草或农作物秸秆堆火,也能提高棚温,但要随时观察棚温变化,做到适时适量,防止烟气过多熏伤秧苗。
  2.8利用贮水池贮热
  大棚中央挖贮水池,池底铺上塑料薄膜,然后灌满清水。再在池子的上部盖上1层透明薄膜,以防池内水分蒸发,可增加棚内的空气湿度。这是由于水的比热较大,中午高温时吸收的热量,可以在晚上释放出来。
  2.9推广使用镀铝膜反光幕
  利用聚酯镀铝膜拼接成2m宽、3m长的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这样,可使地面增光40%~43%,棚温提高3~4℃,地温提高1.8~2.9℃;黄瓜增产20%~25%,番茄增产41.8%~58.1%,且对品质有所改善。另外,地面铺设银灰膜或铝箔,能增加植株间光照强度,使果菜类蔬菜着色良好,提高商品性,并能防止下部叶片早衰。
  2.10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
  采用该法标准化操作,冬天最冷的时候可使20cm地温提高4~6℃,大棚气温提高2~3℃。
  3参考文献
  [1] 魏国汶,方荣,程和生,等.江西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8(1):63-64,67.
  [2] 文广轩.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77-79.
  [3] 乔宝建.河南省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7
  [4] 刘勇健,胡世梅.沧州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2):30-31,42.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对欧阳代娜“思路教学”观的思考唐生恒编者按:五年9同辽宁省特级出师田田代问应包田来我省洪学,犹门吸进一丝和照的春风,我省广大语文被师从中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