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中的“六静”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中通过六个“静”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心态。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六个“静”;独立思考能力
  课改的春风席卷着现今的课堂模式,同时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但随着“课标”的推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知识容器”的“静”的现象是一去不复返了。时下的课堂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浅”思考,满堂“动”了。课堂上“蜂飞蝶舞”,煞是热闹,主要表现为:课堂活动过频、课件充斥课堂、教师主导意识太强、问题设计过多、讨论流于形式等。这样一来,学生静心学习语文——沉思默想、咀嚼感悟的时间严重缺失,取而代之的是脱离文本的“架空分析”和“架空讨论”,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深度不够,效率低下,课堂呈现的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一堂课上完,文本的“天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学生成了课堂的匆匆过客,坐着缆车看风景,没有真正的提升和体验。语文阅读教学应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用心体味和领悟作品中的真善美,获得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接受语文的滋养。
  一、静读
  静读是指在安静的环境中无声默读和细吟慢读,自主徜徉于作品的美妙境界之中。首先,阅读是读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要对话,先就要了解文本,而了解文本的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默读。余秋雨说过:“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习惯于从大声诵读课文开始,而开课就大声诵读,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不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其次,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能较快地默读一篇文章,迅速掌握文章的大意。 再次,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避免互相干扰和暗示,有利于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真正进入自我的学习状态。通过读,学生会排除字词和断句的障碍,大致熟悉课文内容,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一些常见问题,发现文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之后的动态读和其他活动做准备,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静听
  静听是营造静谧的氛围,让学生的心完全安静下来,集中精力听,完全融入作品的精神世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的过程。静态的倾听更能让人进入文本的内在世界,更有利于和作者及文本对话。学生经过预习,心中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课堂上再给学生创设一个宁谧的氛围,让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沉浸在作品的精神世界中,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便能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意境。 教学《散步》时,在导入后,以满文军的《懂你》为背景音乐,把全文朗读了一遍。温厚绵长的中低音加上声情并茂的演读,深深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课堂很安静,学生静静地倾听,静静地感受,不少学生眼角都湿润了。一旦产生了共鸣,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爱与恨、痛苦与欢乐、希望与追求,语言学习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不着痕迹地自然融合了。
  三、静思
  潜思就是静静思考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最好不要作提示。因为提示很可能形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浅阅读的坏习惯。学生暂时的沉寂,是课堂高潮产生前的酝酿、蓄势阶段。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山重水复疑无路”,到突然灵光一闪,“柳暗花明又一村”,这该是多么的幸福啊!
  四、静写
  静写是学生在课堂上动笔思考的过程,它可以是组织问题答案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想不清楚时,可以写下来,通过写来理顺思维,并且使思维走向深入;也可以是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课本是语言训练的蓝本,是一座语言的宝库,好的老师会利用课堂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练笔,表达他们最真切的感受,在学生还没有写好之前决不提问。
  五、静想
  静想主要指联想和想象,是在默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无声的意蕴探求。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留出“空白”,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精骛八极,神游万仞”,充分地联想和想象。语文是形象的艺术,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营造“片刻的宁静”,给学生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从而让平面的文字符号在学生头脑中变成立体的图像,让抽象的文字作品变成具体的形象。只有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再加工和再思考,学生才能真正产生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而更深入地鉴赏文本的写作艺术,更深刻地领会冰冷的变字后面作者的情感与志向。
  六、静悟
  静悟是教师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的深度后,引导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就是一个师生、生生、个体与文本及作者对话的过程,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最终都要回归到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上来。在文本解读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咀嚼、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文本,在文本中圈点勾画,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与文本、与作者心灵对话”。老师只需静静地巡视,让学生孵化自己的思想,此时最忌暗示式的引导。
  总之,“静”是一种境界,在语文课堂锻炼学生阅读的心“静” ,不仅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主要养成了他们独立健康对待生活的能力。希望“静”成为语文课堂永不消失的风景。
其他文献
Lnc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 nt、不编码蛋白质、由RNA聚合酶Ⅱ合成的一类功能性RNA分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广泛参与调控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
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为结构调整的动力,而让市场成为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力量,才能够解决中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五大挑战:第一,经济下行压力与产能过剩矛盾有所加剧;第二,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与创新能力不足并存;第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第四,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第五,经济增长受到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剧。  中国经济从2012年一
期刊
摘 要:多年来,我国在英语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尤其表现在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方面。我国的英语教学耗时长但效果一般已成为普遍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改革才能迎合当今时代的需求。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来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互动教学;优化;初中英语教学  互动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六以来,广西区党委、政府坚持贯彻党中央关于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要求,倾尽全力,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加快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广西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探究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我院100例失眠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取穴神庭、百会、神门、三阴交,采用平补平泻针刺治疗,留针30min,留针同
摘 要:当今社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催生教育的强化建设,我国教育行业与时俱进开启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学科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高尚情操,在整个小学的课程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顺利进行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参加到社会教学活动中来,还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国家整体国民整体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的转型,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系列难题,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政府、高校、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是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话题。高校可以通过健全就业制度,强化就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将就业与日常的教学、实习和团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成为高校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据统计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
摘 要:在广东实行新高考文综的背景下,地理科高考复习面临更大的困境,运用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分类、知识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等理论指导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复习的有效性。认知心理学把广义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且针对这两类知识的学习过程而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策略。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有针对性的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可以破解学生面临的困境,大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