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工业“井喷”的背后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两年,万州工业都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70亿元,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双双名列全市前茅——
  
  2010年1月6日,万州经济工作会议传出喜讯:2009年,万州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增速双双名列全市前茅。
  “这个速度,终于让万州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万州区经信委主任陈保余说,“连续两年,我们的工业都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70亿元。”
  而在2002年三峡工程135米蓄水之前,万州区的工业总产值仅有25亿元。
  短短七年间,万州工业增长了十倍多,“井喷”背后的奥秘是什么?
  
  破题:承接产业转移
  
  工业一直是万州经济发展的短腿。
  建国以来,由于受三峡工程长期处于论证阶段的影响,40年间,国家对万州几乎没有“关照”过一个大工业项目,投资总数仅为6亿元。
  在135米蓄水之前的移民搬迁中,万州370家淹没搬迁企业,关闭破产近90%,本来底子就薄的万州工业,被置于“死地”——2003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仅为37.9亿元,净利润只有1.23亿元。
  “置之死地而后生!”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说,“正因为如此,万州人憋足一股劲,要找一条工业重生之路。”
  万州,在移民机遇里找寻工业的春天。
  在三峡移民中,上海市对口支援万州,从2003年开始,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无偿支援万州2000万元发展产业。
  有了对口支援,万州聚集全区之力,盘大现有企业,成就了诸如鱼泉榨菜、诗仙太白、飞马味精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企业。但对于积重难返的万州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2007年,万州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江苏、宁波、福建、厦门等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省市考察,改革前沿翻滚的浪潮,让他们嗅到商机——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戏拉开了序幕。
  承接产业转移,就是万州工业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这个理念迅速在全区上下形成共识。
  万州区委、区政府借三峡移民工程、全国对口支援之机,主动向沿海企业抛出橄榄枝。
  
  引题:万州招商诀窍
  
  “万州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围绕资源引龙头,依托龙头引配套,盘活存量引增量,扶优扶强树品牌。”区委常委、分管工业的副区长刘忠一语点中要害。
  引进江苏大全集团就是一个精彩案例。
  2006年,时任万州区区长的吴政隆到南京考察。与江苏大全集团董事长徐广福同桌就餐时,徐无意间说到集团有一笔资金,正在寻找投资项目。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吴政隆回来后,立即让有关部门策划高新技术项目。区有关部门通过调研,发现万州周边有着丰富的硅矿石资源,而以其为原料生产出的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液晶显示屏的重要材料。当时,中国的多晶硅90%以上依赖进口。
  项目策划出来后,万州便向大全集团抛出绣球,双方一拍即合。2007年6月,大全集团与万州签下协议,投入12亿元,启动一期工程1500吨多晶硅生产线的建设,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看到这一项目的喜人前景,2009年6月30日,大全集团又与万州签下协议,积极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年产将超过1万吨,届时,万州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
  随着大全集团的引进,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到万州落户。“以大全新能源、兰花科创为龙头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达产后,可望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万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汪海云说。
  如果说大全集团落户万州靠的是资源招商的话,那么雷士照明扎根万州看中的却是环境。
  “企业遇到任何困难,每天24小时都可以打通党政领导人的电话。”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穆宇感慨地说。
  当初,广东雷士照明集团董事长率队来万州考察时,只有少数人同意,其他人都反对,原因是硬环境太差。但万州用良好的服务弥补了硬件的不足,让雷士照明留在了万州。
  穆宇讲了一个小故事。
  2007年5月18日,雷士照明灯饰项目投产。为了按时给客户交货,运输车辆只能超常规运载,结果在路途中,被万州区交警发现后扣押。
  情急之下,公司董事长从广东给区长李世奎打电话,当时李正在主持一个会议。获知情况后,李世奎暂停会议,马上进行协调。不到一小时,问题得到解决。
  事后,李世奎针对雷士照明公司的物流运输问题,召开专题办公会,并拍板为公司修建一个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有了这样良好的环境,雷士照明公司不仅投资6.5亿元,在万州打造中国最大的灯饰照明基地,而且还引进了十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2009年,雷士照明公司完成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约两亿元,安置就业人口3000多人。
  截至2009年12月,全区已签约5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153亿元,已到位区外资金45亿元,同比增长30%。
  
  解题:弯道急速超车
  
  弯道超车,在赛车运动中,是车手决胜赛场的法宝。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万州区委、区政府决定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没有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协调,我们根本无法挺过金融危机!”重庆合智思创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尔欢谈及政府的支持,不无感慨地说。
  合智思创IT出口产品研发基地一期工程于2008年1月开工建设,当年6月28日建成投产。然而,在节骨眼上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企业资金链一下子断裂!如果不能按时交货,企业将面临重大经济损失。
  陈保余获知情况后,立即率领区经信委专贷办工作人员到企业现场办公,并协调区国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为企业贷款200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事后,重庆合智思创公司的股东们感激地说:“有万州这样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企业不好好在万州加快发展,就对不起万州人民!”
  去年以来,万州主动为银行和企业牵线搭桥,工业融资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去年各大银行共为万州工业企业审批贷款金额32亿元,其中已发放到位资金约30亿元。
  有了政府的力挺,万州工业企业先后创造了“宜化速度”、“长安速度”、“合智思创速度”等奇迹,助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万州不仅全区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名列前茅,而且实现了在全市特色工业园区中主要产出增量、主要产出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单位面积产出强度四个第一和重庆“两翼”园区经济总量第一。
  万州工业,已成为库区产业的领头羊。
其他文献
江明同志:  你好。看了编辑部转来的信,我认为你是一位有事业心、想干事的干部,你对大部制改革的担忧和困惑,我完全理解,因为就在一年前,我们好多干部经历了和你一样的困惑。  在全市大部制改革即将拉开序幕之际,作为过来人,我想结合市农委的改革历程,和你及与你一样有着同样烦恼的干部进行一次沟通。  首先,我们要搞清大部制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改革。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指出,要“加大机
《大清稗史》载: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帝当堂做了两张“纸阄”——名曰“生死阄”: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活命,抽到“死阄”便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因此无论抽到哪张,都难逃一死。刘墉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也没看,便一口吞了下去!剩下那张“纸阄”被当堂打开:上面当然是“死”字。这就证明刘墉吞到肚里的那张“纸阄”是“生阄”。
小雨如蝉翼扑闪脸庞,缥缈而悠古。  好久没在雨中漫步磁器口了。  一条石板路把我的思绪拉得很长。  我想不通明朝建文帝允炆,为何削发隐避宝轮寺?我想不通一块普通得斑驳的木板,竟能生出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丰子恺、巴金、冰心……云集于此,甚至“华子良”也把它作为接头的地点。  于是,我油然而敬畏。  凤凰山的奥妙不能意味。  十五年前,因为工作在四川外语学院,我时常和它亲密接
8年前,他告别妻子和两岁的孩子,主动请缨赴离家200多公里的武隆巡线站。  8年里,为了守护好电力线路,为渝东南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电力保障,他扎根大山,带领同事徒步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砍刀断了一把又一把,衣服被挂破一件又一件,鞋底被磨穿一双又一双……    渝东南武陵山区,植被茂密,林木秀逸,风景迷人。  与迷人风景相伴的,是野猪、不知名的蚊虫、随时都有可能出击的毒蛇。山路蜿蜒盘旋,一
重庆市渝北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围绕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总目标,大力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着力突出渝北特色,建设全国绿色建筑示范区,努力构筑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繁荣和谐的宜居名区。  树立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建设理念  以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为总目标的渝北区,在“宜居渝北”的建设中,贯彻“以人
■ 三大举措确保12%的增长目标    在回答台灣中天电视台记者提出的今年重庆如何实现12%的增长目标时,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重点介绍了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三大举措:一是落实中央保增长的各种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的具体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融资难”。二是抓投资、保增长,今年有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其中1500亿元是基础设施投资,1600亿元是工业产业的投资,100
深夜11点,敲门声响。  “爸爸回来了!”十岁男孩肖智洪像小鸟一样,飞一般地跑向门口。  门外,一脸疲惫的父亲满目慈祥。  “爸,陪我打乒乓球,你答应过的!”为了和爸爸过招,肖智洪一直撑着没睡。  父亲点点头,拿起球拍。  父子俩用茶几当球桌,过起招来。  “我赢了!”比赛结束,男孩蹦跳着欢呼。  他并不知道,一年来,父亲历尽艰难,独自完成了七八个人的工作量,为一座百亿级工业园区的崛起扫清了道路。
重庆,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红色的城市。让每个重庆人引以为豪的是,咱们这座城市,几乎在共和国的每一个历史关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作出了重大贡献,孕育了众多优秀儿女,演绎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留下了无数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打开重庆史册,三个平凡而又平凡的数字及其背后的故事,折射出熠熠生辉的信念之光,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40%”——无论地位、财富如何变,共产党人的信念永远不能变,心中
“九龙桥修通了!”2009年12月10日下午,万盛区金桥镇金堰村九龙湖水库两岸鞭炮齐鸣,彩旗飞扬。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桥上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娃儿们不用为上学发愁了,村里致富也有希望了!”金堰村村支书张体健兴奋地说,全靠区、镇、村“三级书记联动接访”,解决了大问题!    出行之困    一条钢丝绳,一艘铁皮船,居住在金桥镇九龙湖水库周围的300多名村民,十多年来就靠着这艘简陋的渡船摆渡出行。
新年,胡萌果断出手,在铜梁县城黄金地段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空中花园别墅”。三十出头的胡萌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族,放着同样100多平方米的平层楼房不想住了,一家三口都想尝尝花园小区的鲜。  这些年,坐着铜梁城市扩张的“轿子”,胡萌一家几乎没受“蜗居”的压迫,她见证了铜梁县城的几度扩张。    敢于“图大”,这里的市民不“蜗居”    上世纪90年代,铜梁县城只有三平方公里、三万人口。街道,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