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掉入股权奖励陷阱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uh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本时代,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作为核心员工的代表,高管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为留住企业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围绕“股权”做文章,以弥补传统薪酬模式的不足。然而,作为企业家的最后一张王牌,股权尽管散发着万丈光芒,但也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激励计划流产、职业经理人叫板大股东、高管辞职套现等负面新闻接二连三。
  客观地讲,在美国员工持股的做法已相当普遍,上世纪末我国国企改制中通行的持股会也是员工持股的典型。在西方,关于员工持股的法律法规非常健全,加之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员工持股已成为众多企业提供给全员的一种福利。但我们并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做法,因为法律环境不同。在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上市审核让上市公司的股权无比紧俏,对股权这种稀缺品就要用到刀刃上。若将股权当作福利普惠全员,那无疑是对稀缺股权的一种挥霍。
  员工持股不等于股权奖励。奖励着眼于过去,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位高低和历史贡献大小,致力于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而员工持股的出发点应该着眼于未来,不单纯看重员工现有职务的高低,重在激发员工的潜能,致力于拉大企业的价值增长空间。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创造利润。要想使员工持股发挥拉动企业绩效的激励魔力,必须想方设法把股权打造成一种全员竞相追逐的稀缺品。同时,引入动态调整机制,避免持股的员工躺在股份上无所作为。
  站在经营企业的角度,高管持股还是普通员工持股并不是问题争论的焦点,因为一个人的职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是员工持股前后的工作状态有无变动。与其他大多数薪酬工具不同,股权旨在改变劳动者惯有的被雇佣心态,以期建立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合作共赢的友好关系。
  从员工持股计划的编制原则来看,比较看重员工的出资意愿,这是值得商榷的。虽然出资是确保持股人珍惜股权的一种验证手段,但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员工所贡献的应该是智力而不应该是资金。若更看重资金,那员工为什么不选择到二级市场自行购股呢?
  股权,作为企业所有权的象征。相比一股独大而言,经营层持股应该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但事实好像并没有这么简单,股散人散的例子并不鲜见,昔日狂奔的私企蒙牛更是因股权过度分散而在三聚氰胺的冲击下变为国企。国美的控股权之争对创始人来说也是一个血的教训。
  那么,全员分散持股是否能够规避创始人被集中持股高管要挟的风险呢?答案也不容乐观。全员持股之所以在美国盛行,根本原因在于其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支撑。在我们还没有构建起员工持股的法律框架时,出身草莽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往往对市场具有灵敏的嗅觉,但对资本运作却相对陌生,单靠一份指导意见根本无法让其应对错综复杂的员工退股情况。
  工资和奖金是对劳动付出的回报,股权是对人力资本价值的回报。甄选持股对象时,衡量的是其是否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价值,而评价人力资本价值,通常要综合考量岗位层级、历史贡献、岗位性质、发展潜力以及拟授予对象的忠诚度等因素。这是一门兼具技术性和经验主义的学科。单从员工的职务高低来选择持股对象是极其片面的,这也是导致很多持股计划蜕化变质的主要原因。
  作为员工持股的典范,华为实施了几乎普惠全员的持股计划。但不要忘记,华为对股权的集中管理乃是保证持股计划能够生发威力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这种利益共享、权力集中的持股办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站在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传承的角度来看,所有具有较高人力资本价值的员工都应该有机会(但不一定)成为企业的持股人,但谁也不能成为企业永久固定的持股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像职务升迁一样,股权要发挥激励导向效用,必须在持股人之间合理流动,切莫让其成为呆滞品。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智商、情商与动商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由此可见,核心素养不是某一个素养指标,也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智商、情商与动商的“三商合力”。
<正>知名评论人石述思则看深一层。中国经济最大的难题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如何对民营企业完成法治框架下的确权;以及在反腐取得显著成效的背景下,如何将企业与政府的交易成
期刊
目前,计划发行公司债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两类:一类资金比较紧张,亟需解决资金需求——因为目前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等于或者略低于银行贷款成本,这种融资方式可以节约财务费用;还有一类是以中长期的公司债券融资,改善公司财务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债券市场尽管春风频吹,但还需要切实给企业发债适度放开门槛、简化手续、增进活力。因为,现在能够发债的主体仍然是非常之少,要么是上市公司,要么是背景雄厚的国有企业,
昨天的客户买房子,今天的客户买绿化,明天的客户将是买文化。这句地产界的流行语反映了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如今,房地产开发已从注重住宅生态环境发展到追求建筑文化内涵上,地产商建的不仅是房子,更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诉求,诸如天地源等业内领先企业早已看清这一时代方向,提前战略布局。  在国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地产业近几年来的生存门槛明显提高。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却在八年前就不动声色战略落子,从西安
美联储和其他央行加诸给全球的灾难是巨大的,其负面影响目前仍被低估。不稳定的美元正对资本市场造成严重破坏,剥夺投资给生产企业和未来公司的资金,支撑起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当今,社交焦虑障碍越来越广泛存在于青少年中,严重困扰了青少年个体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产生各种情绪和心理障碍,使学生出现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下降的现象。本论文主要根据青少年
监事会是公司治理架构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现实中监事会大多形同虚设,处于尴尬之境。监事会如何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这需要制度的保证,同时需要监事会具有敢于履职的担当精神
危机可以毁掉一个公司的声誉,而一份靠谱的计划、一个清醒的头脑、一颗仁慈的心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从大众汽车的排放丑闻到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大学时期的丑闻,公关危机一直与头版头条的重磅消息形影相随。大到跨国公司、一国首相,小到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都会受到丑闻的冲击。对企业来说,从安全生产事故到产品召回等,很多事情都可能出现差错。我们如何处理,所引发的结果将千差万别,对公司声誉和未来业绩的影响也大相径
2010年全球金融市场上最大的冲击莫过于欧债危机,从3月份的希腊危机到下半年的爱尔兰危机,再到年底的西班牙危机,每一次负面消息传出都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人们甚至从更深层面来反思欧洲一体化以及欧元的前景,悲观的人看淡欧洲一体化、看淡欧元,甚至认为欧元会解体。有的评论还直接宣判欧元的死刑。  进入2011年,欧元区会否继续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风险源呢?欧元前景真的那么悲观吗?笔者认为,对于欧债危机,
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战场.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教学评价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相适应的问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