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照片救回一命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交友
  
  2006年12月20日,英国曼彻斯特市的麦德琳·罗博决定加入在线孕妇团体BabyFit.com。这一年她32岁,刚怀孕不久,希望获得网友的意见和支持。同时,美国印第安纳州32岁的剧场布景设计师美根·山妥斯,也加入了这个网站。
  两位准妈妈发觉彼此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对养育孩子也有相似的看法。她们虽然未曾谋面,却已视对方为真正的朋友。
  孩子出生后,美根、麦德琳经常交换初为人母的心得。由于两个孩子洛芸和莉莉在同一天出生,彼此的父母都想了解对方女儿的情况,互相比较,彼此寄赠照片更是自然不过的事。
  
  照片启示
  
  2007年7月,美根举家搬到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居住。搬家期间,照相机装了箱,因此美根有几个星期没有洛芸的新照片可寄出。
  不过,她在通讯栏上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孩子眼睛的颜色有没有改变?”她注意到洛芸一只眼睛从浅蓝色慢慢变成绿色。
  麦德琳问:“寄张照片来看看好吗?”
  几天后,美根找到照相机,在网站上贴了十几张洛芸的照片。
  麦德琳看到这些照片,十分喜欢,但仔细一看,发觉洛芸左眼瞳孔有一点白色,看来不对劲——有点像癌症前兆。麦德琳只记得癌症的英文名后半截:blastoma,但她知道和视网膜有关,于是用retina(视网膜)和blastoma两个词在Google上搜索,很快就找到了病名: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这是一种恶性肿瘤,患者都是初生到5岁的孩子。网站上有一张婴儿照片,眼睛瞳孔在闪光灯下变成白色。麦德琳拿洛芸的照片和网站上的比对,觉得十分相似。
  麦德琳有点犹豫。她不是专家,凭什么告诉美根说她的女儿患了癌症,令她担惊受怕?但她的判断假如没错,讲出来或许可以救孩子一命。
  
  殷勤相告
  
  麦德琳写电邮给美根:
  “你和洛芸看起来都很漂亮,不过我注意到一件事……照片里洛芸的左眼有反光。你不要惊慌,但最好带洛芸去看眼科医生。我不敢说一定有什么病,只是不能不提醒你。谨附上参考网站的链接。”
  美根上网站一看,见到眼睛的白色反光、登时吓住了。
  “谢谢你,麦麦。再过几个钟头,我们就去看医生,希望洛芸没事。她和网站描述的症状的确一模一样。马克认为只是那张照片拍出来有问题,但我看其他五六张照片,证明问题是在眼睛。我担心得要死,请为她祈祷。”
  “美美,我当然会为她祷告,希望一切没事。不要太过担心。”
  
  患了癌症
  
  1岁的洛芸不断扭动身体,很难用检眼镜细看她的眼睛,但医生认为她的确是患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只待核磁共振(MRI)和电脑断层扫描(CT)证实。晚上7点钟,检验有了结果:洛芸患了视网膜母细胞瘤。
  下一步是向专科医生提摩西·莫雷挂号。看诊时间是星期一早上。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美根六神无主。这天晚上,美根写信给麦德琳:
  “麦麦,真谢谢你那封电邮。我早知道洛芸有些不妥,但没想到是癌症。我焦虑极了。可恨的是我们束手无策,只能坐等星期一。我希望洛芸和我们同睡,但她不肯。再谢谢你。我会告诉你星期一看医生的经过。”
  
  确定方案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很厉害的癌症,诊断稍晚,后果就不堪设想。要是肿瘤蔓延到视神经,洛芸几天之内就会死亡。目前,肿瘤已长得很大,占了左眼75%的体积。洛芸得摘去眼球。不过,莫雷医生告诉马克夫妇说,手术后,洛芸看东西绝不会有问题。
  美根相信医生的话。洛芸的左眼大概在当年2月就看不见东西了,可是,她玩玩具或学走路都没有问题。
  “麦麦:我当然不喜欢医生摘除洛芸的眼睛,但我们宁愿牺牲眼睛割除肿瘤。说到底,洛芸的左眼已经失去视力。一只眼睛怎么能和一条性命相比呢?”
  莫雷医生解释治疗过程:先做6次化学治疗使肿瘤缩小,其间须做若干麻醉检查以了解进展。如无意外,摘除眼球手术会在6次化疗的中段进行。化疗预定在2007年8月19日展开。洛芸会装上义眼,外表和另一只眼相同:“手术后的24个月病情最容易复发,是关键时刻,因此要定期检查。事实上,洛芸恐怕终身都要接受检查。”
  
  化疗开始
  
  每月一次的治疗折腾就此展开。美根把洛芸病情的进展都告诉麦德琳。8月底,她们通电话,第一次听到对方的声音。“最麻烦的是没办法向洛芸解释。事事都令她感到不自在,就算是量血压,都得把她抓紧,而她不喜欢被抓着,甚至不喜欢别人握着她的小手。她什么都不懂。”
  洛芸的化疗结果令人振奋:“她对治疗的反应好极了,没有不舒服的迹象。她喜欢凌晨3点在医院走来走去,看到墙上其他孩子的画就指指点点,还常常走到医院的鱼缸前说‘鱼鱼’。护士都说没见过这样的孩子。她的笑容很逗人开心。”
  而最令人开心的,当然是化疗奏效:每治疗一次,肿瘤就小一些。但洛芸摘除眼球的计划不变。为免太过伤感,她们也谈日常琐事:莉莉最近怎么样?两个小女孩有很多相似处,哪天能够见面就好了!
  
  摘除眼球
  
  洛芸住院4天,摘除了左眼。
  麦麦:洛芸手术后情况不错,我们收到病理报告,说癌症没有蔓延到视神经,真是喜讯。我不想多说什么‘假如’,但得说我们的运气实在不错。幸亏你不怕唐突,寄来那封电邮,真了不起!只要多耽误几天,恐怕就回天乏术。假如不是你,麦麦……
  再做两次化疗(只是预防),洛芸就要装义眼了。日期是1月6日。我盼望恢复正常生活。
  最近怎么样?我好喜欢莉莉的照片。她真可爱,她和洛芸会很舍得来。希望我们能早点见面。
  再一次向你致谢,谢谢那封电邮,也谢谢你精神上的支持。希望我们有报答你的一天。
其他文献
迈克尔·杰克逊的言谈,是了解他内心世界的最佳线索。从以下的语录中我们将看到他如何面对流言与生涯关卡、他在自己眼中是怎样的人,以及经历独特的演艺人生之后所得到的智慧。如果你对这位生前屡创雄伟纪录的巨星仍旧存有距离感,在这里你将发现另一个更容易亲近的迈克尔,卸除你对他的刻板印象。    无关恋童    2005年6月,陪审团对迈克尔·杰克逊性侵孩童的判决结果出炉,14项指控在法庭上被宣告无罪。但迈克尔
虽然我已经花了相当篇幅讨论侦探的职业世界(以及他们的营运模式),但对小说当中侦探的“收费”问题还觉得意犹未尽,好像还可以再多谈一些。  但这样一笔复杂难算的账,要从何说起?以我的想法,最简易可行的方法,应该还是回头重新从福尔摩斯说起。卡尔·雅思培不就说过吗?所谓的“经典”,就是那些我们不断要回头重新造访、也不断会有新的收获的典籍。而在侦探这个行业里,恐怕没有比福尔摩斯更经典的了。  让我用福尔摩斯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从去年年末到今年7月份,西班牙马德里Arganzuela区, 尤其是C/Embajadores沿线多家华人食品店遭遇持械暴力抢劫。在这些抢劫案件中,很多店主不光被抢去财物还有数名店主因反抗而被歹徒打伤。抢匪们横行无阻,频频作案,一时间当地居民人心惶惶,尤其是当时华人百元店、食品店经营者。今年4月份,当地警方成功抓获了一华人抢劫团伙,大大打击了抢匪们的嚣张气焰,此后当地治安呈现出
欧洲联盟民意调查处(Eurobarometer)公布新研究指出:整体而言,欧洲人感到生活愉快,但是工作压力太大。  对生活感到最满意的是丹麦人,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感到“快乐”。荷兰、比利时、爱尔兰、瑞典、卢森堡与芬兰紧随其后.满意程度距离“快乐”不远。  感到快乐的英国受访者有92%,比法国的90%及德国的82%为高。  本研究共同撰稿者之一勒瑞斯说,这项快乐指标从本身获得动力。他在另一位共同
经济危机爆发源于1年前的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翻开了经济史新的长期抗争篇章。现在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区雷曼兄弟公司原址,已经更名为英国巴克莱银行。股市涨幅也已从低点回升超过40%,受重创的汽车行业也已连续数月持续“健康”增长。但是当谈到经济复苏,大多数美国人仍保守地表示,美国经济仍在“生死线”上挣扎。如果没有美国政府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扶持,恐怕美国经济恢复状况将更糟。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提出
研究发现不管男女穿红色衣服,都对异性较有吸引力。    这项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进行的研究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研究显示,这可能是因为红色引发原始本能,联想到性。而且发现女性穿绯红色或深红色衣服时,男性较想和她们约会,并因此较愿意花更多钱在她们身上。  研究先给受试男性看一些年轻女子照片,照片中的女子身穿各色服饰,包括红色、白色、灰色、绿色等。100多名男性,其中大部分是罗彻斯特大学部男
不管艾佛森(Allen Iverson)的声明是“目前计划退休”,还是“计划从NBA退休”,他的未来依然充满未知数。  34岁的艾佛森自信还可以打球,并且对篮球保持高度热情与竞争力,同时拥有绝佳身体状况,他最大的困惑和遗憾是:为什么没有NBA教练、球队需要他的贡献与帮助,他面临最大的问题和不解是:为什么所有NBA教练、球队都不敢要他,宁可放弃,不想惹麻烦。  即便想不透这里头的逻辑和原委,艾佛森的
在700多天以前,她的离开,让所有人揣测是绯闻或者忧郁症让她渴望回家:700多天后的现在,孙燕姿再次回来,这次,她看起来更加快乐、自在,流露出一股新鲜,因为她获得了从今以后的自由。  两年前,坐在台湾桃园中正机场等待离境的那120分钟里,孙燕姿手中紧握着那张回到家乡的机票,以及一本盖满世界各地邮戳的护照,那时,她也许没有想过关于“回来”的问题。  这“回来”,可不是说她回到家乡,或者回到某个城市那
关于逛书店、买书、淘书,我确是有太多的记忆。  从小就喜欢读书,淘旧书是我少年生涯中的一大乐趣。可以说,逛书店是我记忆中的亮点,也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和抹不去的情结。七年前的五月,我举家迁居美国,自知从此将割绝过往的一切,从新开始。孰料,甫到纽约的翌日,我就有缘踏足异国的书店,在激活思路,唤醒记忆的同时,领略到的是别有一番韵味的书店风情,那是一道迥然不同的文化景观。    第一次领略异域书情 
9月下旬,在苏黎世亚洲公司(Zurich Asia)举办的秋季珍邮票拍卖会上,一枚1897年红印花壹圆邮票,以33.4万美元的天价被中国大陆买家买走,刷新中国邮票单枚拍卖最高价的世界纪录。  这张邮票能够缔造纪录,象征西方集邮热潮随着经济成长逐渐下降,转向经济新近崛起的东方。西方邮品拍卖价格下跌,东方的拍卖价格却日益提高。从中国、日本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新旧集邮家愈来愈愿意拿出巨资,争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