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造纸》教学实录与评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guang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造纸》是冀人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工与自然”的教学内容,本课设计了情境导入、探究活动、联系生活巧应用等教学环节;通过猜谜语、设置疑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及联系生活巧应用等环节,符合“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借助活动手册,使学生在玩中亲历探究造纸的过程,很轻松地理解、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是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致力于新时期工程人才的培养,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明了实践教学对“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性,然后以认识实习为例,剖析现阶段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电气类专业的认识实习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国高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对每一所高校发展历程的记录形成了各高校的校史.校史文化蕴含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教育激励功能、情感激发功能以及信念导向功能等.将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需要重视校史深层次研究,壮大校史研究队伍、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开设高校校史课程、搭建立体化的校史文化展示平台以及加强校史研究成果的传播.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是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中,学生学习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知道了生物生活的环境是由什么组成的.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在生长变化的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适应情况,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学生学习本课,能够为高年段进一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一天的气温》是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天气与气候”的起始课,具体学习内容是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科学实践活动“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包括4个教学环节:认识并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不同地点的气温,学会正确测量气温的方法;测量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气温;根据连续测量的气温数据绘制折线图,借助统计图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这些环节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充分关注了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体现了学习进阶的特点,既遵循了小学科学观测活动的一般流程,又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一
现行《科学》教材中设计的科学实验往往是示例性的,不仅要考虑科学性,还要考虑普适性,以方便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如果科学教师能顺应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认知需要,依据教学实际,对实验进行“再设计”,更为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将40分钟的效用最大化,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他们后续的深度研讨奠定基础.
本文以《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一课为例,分别采用开放性和引导性两类探究模式开展教学,以研究两类探究模式在学习过程中目标达成度上的差异性.在小学科学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基于适切性原则合理选择探究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探究的开放性.
为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应用数学软件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基于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目前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并对教学效果予以评价.
高职英语教学信息化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资源库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针对性、高效率学习,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产生了很大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对资源建设对象认知不明、追求全面化、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从适应课程标准、创新使用机制、提升软硬件水平等方面入手.
在《发光发热的太阳》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教学的优化设计,增添多元活动,改进创新实验,以提升探究效果.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无目的地感知事物、转变为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观察探索事物,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说话的思维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应对新时代新要求,高校只有树立“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将思政“润物细无声”融入教学设计、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使专业课真正成为育人主阵地,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笔者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以“临终关怀”一课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课程思政视域下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探索,以期为基础护理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