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aiyu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要有大众数学教育观,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本位,要有教学环节的动态建构观,同时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观
  中国分类号:G633.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该持什么样的课程教育观?这个问题是我们在执行新课程理念之前必须要思考清楚的,否则所谓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无非就是口头上说的一套理论而已。总体面而言,教学上我们要思考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要让学生获得什么?教师讲解与学生参与的关系如何处理?预设的课堂结构和即兴的课堂事件之间如何融洽?信息社会中现代传媒手段如何辅助教学?这些问题在任何一个学科上都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本文拟就高中数学来谈一下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持的教学观。
  1、大众化数学教育观
  大众化数学是相对于英才教育而存在的,数学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公民所必备的数学素养,目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含数学文化)。大众化数学教育,首要的是使学生学习那些既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须的;既对高中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所帮助,又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大众化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发展,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的数学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承认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基础上,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在兼顾学习学有困难的学生和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基础上,促使两者统一,落实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思想是促使数学教育大众化的核心思想。
  2、树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1980年4月,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公布了一份指示80年代学校数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行动的议程》。该文件指出,}}sa年代的数学教育大纲,应当在各年级都介绍数学的应用,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总之,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日本的“课题学习”就是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数学课。现在,问题解决是国际数学教育的研究热点’。在我国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渗透着“问题解决”的设计思想,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和“研究性课题”来进行教学操作。
  什么是“问题解决”,大致有以下三种看法。第一,英国《考克罗夫特报告》认为:那种把数学应用于各种情形的能力。第二,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学会(ICSM--6)“问题解决、应用和模型化”专题组的课题报告指出:问题解决是指“从尝试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NCSM )将“问题解决”定义为“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是实现新大纲所提出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
  3、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教学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数学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能满足他自己的学习数学的需要。学生个性差异是指兴趣、动机、能力等的差异。50年代苏联强调“高度统一”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数学教育影响颇深,数学课程显直线式排序体系,教材内容要求高,有些内容过繁,教材缺乏弹性,教学结构单一,有一刀切的现象。新高中数学课程中,在统一性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安排的方法。以实行区别化,包括实际水平区别化与分流区别化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新教材在每章均安排了一、两个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习题里带*号的题目,作为基本要求的拓宽,供学生选用;思考题安排A, B两组,A组题是学习巩固本章使用,B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等等。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吸收高中数学课程的编排思想到教学中,采用差异教学法。
  4、树立数学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观
  建构主义最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皮亚杰认为,人类对逻辑、数学、推理的认识,都是不断建构的产物。数学的对象主要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思想材料,教学的活动也主要是思辨的思想活动,因此,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就是典型的建构学习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促使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来引发主体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在建构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作用,学生知识的获得就是主体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或优化。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自主活动”、“智力参与”和“个人体验”2。按建构主义学习观来反思中学数学教学,给我们启示有:第一,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导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第二,应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性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和反思性教学法。第三,从新材料的教学内容来看,很注重提供进行学习的指导材料,螺旋式地安排数学内容,充分使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第四,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态度和意识。因此,用建构观来指导高中数学教学应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教学观。
  5、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機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数学教学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以前上课很难表达的内容更直观化,更易启发学生的思维。另外,随着校园网完善,学生网上学习更普遍,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做数学”,进行“数学实验”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更能发挥作用。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要有大众数学教育观,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本位,要有教学环节的动态建构观,同时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园园.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 ——以高中数学1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2]张吉华. 实施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巧妙设计好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更能使学生在“动中生疑”,“疑中生趣”,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心理状态。我觉得设计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应从新旧知的差异、从操作活动、从身边生活实例、从研究者角度、从旧知的整合引入。同时把握好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几个原则,及在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学
期刊
【摘要】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思维方式都不可能完全一致,犹如哲人所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以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认清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自愿、主动、热切的投入到生物学的课堂上来。同时,学生也有相同的地方,首先都是人,是人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态度;其次,一部分是男生,一部分是女生,既然性别不同,那最初都会有“为什么男人和女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又是小学最基础的课程之一,课时量较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堂教学问题就是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效的进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为长期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使用游戏化教学的作用,进一步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展游戏化教学,试图为进一步提高小
共享单车将“共享经济”的概念引爆,连带着充电宝迅速成为投资者的着眼点。聚美优品注资3亿元至深圳街电并持有60%股份。聚美优品董事长陈欧认为,共享充电宝是一个百亿级别的市场,聚美优品对该项目的投资无上限,未来3个月将继续注入几十亿元资金。  看好共享充电宝的也不止聚美一家,主打小机柜模式的充电宝分时租赁平台“非常电”完成百万元种子轮融资,共享充电企业“Hi电”获近亿元A轮融资,小电科技完成B轮3.5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教学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实现存在个性差异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的高效教学?怎样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率?针对以上问题对分层次教学的依据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在教学工作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 分层次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2  教育的最终理想是什么?其实就是让每一个个体都接受教育,从而完成自身的全面发展。但是面对不同的出身背
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CAI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私家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日趋凸显,同时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各国政府都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切实满足居民
摘要: 如今小学数学课堂已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  中国分类号:G623.5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课外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8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的世纪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它呼唤着教育必须培养创新性人才。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化学创新能力是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成果的能力,是一般创造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征表现。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