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contr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课外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8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的世纪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它呼唤着教育必须培养创新性人才。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化学创新能力是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成果的能力,是一般创造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征表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的教师,一时很难摈弃旧观念的痼疾。目前,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教师应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找准角色。日常的教学活动,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想象,勇于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做结论、下定义,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看到了创新的成果,而且体验到实实在在的创新过程。
  我们必须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同时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我们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要选择有现实意义、探索性、价值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也包括思维、意识和观念,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内容要有理想性,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和追求现实生活,赋予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欲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问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不同的教育观念和目标,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旨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 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学而无疑,思维就不会获得新知。所以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墨守成规,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陈规,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以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为教学基本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传统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最后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自评,在学生课堂练习之后或实验操作之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过程中得失和感受,以丰富学生的体验,然后再对自评给予评价,让学生获得满足,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评,如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表格让学生用于自评,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反省能力。
  二、注重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自主探索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产生这些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能看到事物之间关系。所以他主张通过实践为这些学生提供最能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机会,因为在实践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以直观形态呈现出来。在实践时,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尽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无疑是在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增强自信心、自觉性,提升创造力。在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再此基础上产生的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论文格式模板。
  积极地思考、发表、交流各自的意见,在独特思考的基础上互相讨论、互相合作、互相启发、互相评价。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会“人云亦云”,让学生多思、深思,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大胆创新、见解独特、发展创新意识。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中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并提出具有创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重视课外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学内容不仅要包含知识的来源,也要包含知识的应用。通过范例向学生呈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指出各项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实例,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让学生学会生活中的科学,读身边的文学,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是课程内容实施的主战场,因此,我们要把生活的内容尽可能地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材内容,以生活内容作为提高素养的载体和素材。课外布置作业,教师应把化学习题和作业变成训練和应用。现代的习题具有三个特点,开放性、可操作性、群体性。
  教师教学观念直接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的方向、深度和效果。要适应时代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亟需转变教学观念。教育学认为,学生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方法等因素造成的。新课程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保障每一个学生平等学习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创新与创新教育》漆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天津社会科学院1999年5月版。
  3、《当代教育创新》2004年第四期
  4 罗正样;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N];毕节日报;2009年
  5 张贵龙;初步探究初中化学教学法[N];延安日报;2009年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巧妙设计好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更能使学生在“动中生疑”,“疑中生趣”,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心理状态。我觉得设计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应从新旧知的差异、从操作活动、从身边生活实例、从研究者角度、从旧知的整合引入。同时把握好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几个原则,及在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学
【摘要】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思维方式都不可能完全一致,犹如哲人所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以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认清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自愿、主动、热切的投入到生物学的课堂上来。同时,学生也有相同的地方,首先都是人,是人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态度;其次,一部分是男生,一部分是女生,既然性别不同,那最初都会有“为什么男人和女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又是小学最基础的课程之一,课时量较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堂教学问题就是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效的进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为长期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使用游戏化教学的作用,进一步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展游戏化教学,试图为进一步提高小
共享单车将“共享经济”的概念引爆,连带着充电宝迅速成为投资者的着眼点。聚美优品注资3亿元至深圳街电并持有60%股份。聚美优品董事长陈欧认为,共享充电宝是一个百亿级别的市场,聚美优品对该项目的投资无上限,未来3个月将继续注入几十亿元资金。  看好共享充电宝的也不止聚美一家,主打小机柜模式的充电宝分时租赁平台“非常电”完成百万元种子轮融资,共享充电企业“Hi电”获近亿元A轮融资,小电科技完成B轮3.5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教学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实现存在个性差异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的高效教学?怎样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率?针对以上问题对分层次教学的依据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在教学工作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 分层次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2  教育的最终理想是什么?其实就是让每一个个体都接受教育,从而完成自身的全面发展。但是面对不同的出身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私家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日趋凸显,同时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各国政府都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切实满足居民
摘要: 如今小学数学课堂已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  中国分类号:G623.5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