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茶树病虫害防治是茶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从教学重点、知识内化式教学方法及实验课程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化知识的应用创新。
  关键词 茶树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实验课程;青岛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340-01
  茶树病虫害防治学是茶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培养高级茶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多所大学设立了茶学专业,其中12所学校具有茶学硕士授予权,即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1]。
  目前,茶树病虫害防治学课程虫害部分课堂教学20学时,主要包括绪论、昆虫学基本知识(不包括茶树害虫的预测预报)、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刺吸式口器害虫、食叶害虫和蛀木害虫;实验教学8学时,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昆虫的分类、刺吸式口器害虫形态观察和其他茶树害虫形态观察。其主要学习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茶树病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掌握茶树病虫的防治原理方法,分类鉴别特征,掌握主要茶树病虫的发生规律、防治措施、测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为指导茶树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2012年青岛农业大学被确定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目前,在现有授课学时下,课程涉及面广,对于没有普通昆虫学基础的茶学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很吃力,学习兴趣降低。结合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现对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的虫害部分教学改革设想和实践探索进行总结,以期与同行商榷。
  1 教学重点
  本教学内容涉及普通昆虫学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总的教学重点在刺吸式害虫、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即茶树虫害的识别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达到能正确识别主要茶树害虫,掌握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综合治理的实践技能,能够指导茶树害虫的防治工作。
  1.1 绪论
  通过讲解植物保护方针,在当前人们高度关注茶农药残留的问题的时期,结合有机茶叶发展,在了解虫害发生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茶树虫害的综合治理,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内容,增加其学习的兴趣。
  1.2 昆虫学基础知识
  结合茶树虫害,讲解昆虫学形态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为刺吸式害虫、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茶树害虫的防治需要虫情预测预报的知识,因此增加茶树害虫调查和预测预报知识,可为害虫治理和确定施药时间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讲授茶树害虫田间调查、预测预报的方法和原理。
  1.3 茶树害虫
  重点讲解茶树害虫,黑刺粉虱、小绿叶蝉、绿盲蝽、山楂叶螨、茶黄螨、茶小卷叶蛾、毒蛾类、刺蛾类、天牛类、吉丁虫类和木蠹蛾等的形态特点、为害状况、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方法。
  2 课堂教学方法
  知识内化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主要是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对学习内容、内涵和外延有充分的认识,转变成学生头脑中内部知识的过程的结构内涵。经过内化的知识体系在被学生应用过程中,其效果远远大于学生反复记忆零散杂乱知识的结果[2]。教师授课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是促使学生知识内化的主要途径,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知识内化的另一主要途径[3]。结合青岛当地茶叶栽培过程中出现的虫害,利用多媒体展示害虫的为害状和程度、发生面积及药剂的喷洒情况,提出目前茶叶栽培过程的安全问题,促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问题,即如何经济、有效、安全地防治该害虫,从而促使他们主动了解害虫的发生规律、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药剂等。
  知识内化在学生方面,需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并不是提倡“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而是记录讲课内容的重点内容,还需记录听课过程中的某些心得,并且还包括听课过程中的某些疑问,这是一种“记”与“思”相结合的笔记记录方式。另外,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害虫防治相关科学研究,促使其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形成师生协作研究制度,培养学生将内化的知识用于实际的创新[4]。
  3 重视实验课程
  茶学专业无专门茶树虫害生产实习,因此在重视课堂实验课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茶学实习,进行田间实验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茶园中识别茶树害虫,掌握害虫发展规律,有效控制虫害对茶树的为害。
  4 结语
  总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下,注重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的筛选与整合,采用“知识内化”教学授课方式,加强学生内化知识的运用,培养出适合指导茶树虫害防治的人才,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 参考文献
  [1] 李远华,杨江帆.我国茶学学科发展的思考:兼论武夷学院茶学学科的发展[J].中国农业教育,2010(5):30-32.
  [2] 阚维.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转向及反思:知识内化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11):35-41.
  [3] 李建辉.知识内化为能力:大学教与学的本质问题[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2):60-64.
  [4] 牟杰.茶树病虫害识别防治信息教学系统开发[J].农业网络信息,2011(9):24-28.
其他文献
摘要 介绍2013年大丰市春季蔬菜病虫害发生概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以为当地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春季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江苏大丰;2013年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161-01  2013年,大丰市春季蔬菜播种近2万hm2,主要以露地的葱蒜类、叶菜类、豆类、茄果类,及保护地的茄果类、瓜类栽培为主。针对大
摘要 讨论庆阳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对策,以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健康、安全、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甘肃庆阳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290-02  Abstract The problems whic
摘要 在分析兰州市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海拔旱作区娃娃菜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娃娃菜;栽培技术;高海拔;旱作区;甘肃兰州  中图分类号 S634.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31-01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Baby Vegetables of High Altitude and
摘要 按照地理区域对13个粮食主产省(区)进行了分区,根据各地理分区自然环境及农业特点,分别构建了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关键词 秸秆;地理分区;综合利用;粮食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247-02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持续提升,秸秆产量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1]。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秸
摘要 阐述了葛根生物学及其对土壤与气象环境条件的要求,从贞丰县主要葛根种植规划区的土壤、温度、降雨等关键影响因子分析了大面积发展葛根生产的气候适应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高温干旱、暴雨洪涝、低温霜冻等灾害天气的对策。  关键词 葛根;气候适应性;对策;贵州贞丰  中图分类号 TS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54-02  葛根为蝶形花科葛藤属植物——葛(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我国柑桔主产区先后3次发生了全国性柑桔异常落花落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又发生过多次,每次都使柑桔严重减产,因此开展对柑桔异常落花落果研究十分重要。该文总结异常落花落果的特性,分析异常落花落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柑桔;异常落花落果;特性;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096-01  
摘要 介绍垫江县葡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扦插法培育苗木、单干双臂加单十字“飞鸟”架型、定植、定植后管理、整形修剪 、病虫害防治、采收后管理等方面内容,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葡萄;栽培技术;效益分析;重庆垫江  中图分类号 S663.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10-01  垫江御康葡萄园种植基地位于重庆市垫江县新民镇
摘要 分析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对当今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总结推广旱作节水技术的措施和成效,以促进该技术的有效实施和推广运用。  关键词 旱作节水技术;推广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50-02  在农业生产中,环境条件因子对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这些因子中,水又起着绝定性的主导作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如何人为地克服水资源
摘要 在对铜仁市茶产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现该市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数量偏少与流失严重并存等问题,但随着该市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必然会呈现出内涵夯实与外延拓展俱进等发展态势,因此需要通过机制保障与管理优化协作等促进策略来加强茶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关键词 生态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态势;促进策略;武陵山区;贵州铜仁  中图分类号 F326.1
摘要 通过对张家港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分析,针对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技术以及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提出了适合当地的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工艺路线,探索适合当地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改善现有机械化还田生产工艺路线,优化当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以为秸秆机械化还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械化还田;稻麦秸秆;还田技术工艺;江苏张家港  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