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化视角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r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个性化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趋势。与此同时,语文作文教学目标从智力发展向个性而全面的发展转化。简单阐述了基于个性化视角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原则,重点讨论了如何基于个性化视角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以供参考。
  【关键词】个性化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内容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个体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过去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讲述如何写、写什么,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我们不能否定的是,这种教学方法有其本身的优势。但站在个性化教育的角度看,它限制了个体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提升,不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形势。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实施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性的写作过程,使其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在写作中得以发挥与提升,从而增强其写作能力与作文质量。
  一、基于个性化视角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原则
  基于个性化视角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自主性原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任务或者是问题进行自主作文学习,个性化获取到有效的写作知识与经验;其二,主体性原则。学生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体现自身的课堂主体作用;其三,层次性原则。按照特定的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地推进作文教学,做好不同层次教学环节的衔接;其四,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二、基于个性化视角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写作素材
  如果说作文结构是作文的“骨”,那么写作素材就是作文的“肉”,而学生的创意就是作文的“魂”。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情况来看,大多学生已经基本学会了如何搭建“骨”,但仍不会以“肉”去完善“骨”、丰富“骨”。对此,教师开展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写作素材。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接触到的事物、看待事物的角度有明显差异,所以他们所挖掘到的素材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其一,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素材来自于生活。所谓写作素材,是指生活实践,生活经历等,这是形成写作的基础。著名的小说家赵树理深入山西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体验农村生活,写出了《登记》《三里湾》等作品。只有掌握丰富的素材,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想对别人说”,有了想说的欲望,学生才能乐于写作。如“保护环境”主题作文教学,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人或者学校为保护环境,做的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二,自身是写作素材的关键。我们引导学生挖掘素材,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却让学生做生活的局外人。写作离不开亲身实践,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我们要引导孩子对生活中的事物多接触,多了解,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用心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自己所做,所想作为写作的主要反映对象,一篇作文成功与否,自身情感是关键。
  (二)创设写作情境
  相对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般不大。从心理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学生是讨厌写作甚至是畏惧写作的,还有部分学生根本不在意写作。主要表现为:做语文作业时,将重点置于抄写类、填写类、默写类、背诵类的作业上,不会主动写作文,只有教师或者家长提醒,他们才会写。大量研究与实践证明,情境法对增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有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开展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唤醒他们的写作热情。值得注意的是,所创设的写作情境必须是趣味的、真实的,否则,可能起到反效果。
  例如,有这样的作文题“让鸡蛋浮起来”。题目就能让学生充满好奇,这时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适当引导,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在此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如下写作情境: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鸡蛋、杯子……
  师:如果把鸡蛋放入水中,它会浮起来吗?
  生:……
  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把鸡蛋放入水中,果然,和一些同学说的一样,鸡蛋沉下去了)。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刚才把鸡蛋放入水中的动作、表情。
  师:沉下去的鸡蛋在水里一动也不动像什么?
  生:……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同学们,鸡蛋也能浮在水面上,你们相信吗?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放盐、搅拌)。
  师:鸡蛋有什么变化(慢慢上浮)上浮起来的鸡蛋像什么?
  根据刚才的实验步骤,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大家来写一写这篇作文,如果用上比喻、拟人的修饰手法将你看到的情景描绘出来就会更生动、更精彩!如果让学生直接写作,学生虽然好奇,但兴趣不高。而通过实验的引入,让学生亲自参与进来,更容易发散自己的思维,他们的写作热情自然而然就被唤醒了。
  (三)搭建写作支架
  从本质上来看,写作是一个认知更新的学习建构过程。在写作中,学生接受各个方面的信息,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产生新的写作思维。当这种思维与环境、语言等写作因素出现冲突,就需要通过支架进行调节。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的复杂与困难无法回避,支架起支持写作的作用。可以说,搭建支架是写作教学的应然需要。因此,教师开展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应当搭建写作支架。
  写作支架的类型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需求酌情选择。例如,记叙文《难忘的教训》,主要是让学生用语言简单描述受到教训这一事件的开头、经过、结果以及“我”的感想。为避免学生频繁使用“有一天”“有一次”“我做……的时候”等含糊不真的记叙方式,或者是一句话概括事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范文支架,如《小摄影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件事情是真的吗?”“作者是什么写的,让我们感觉到这件事情是真的?”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学习写记叙文的正确方式。
  (四)梳理写作思路
  小学生在写作中常会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写作思路不清,总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对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式思维工具,能清楚地展现思维过程。那么,教师可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
  (五)丰富写作活动
  单一的写作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对学生的写作质量产生消极作用。对此,教师应当开展多元化的写作活动,并丰富其形式与内容。例如,开展接龙写作活动,给出一个主题和一个句子或图片,由学生一个接一个结合主题对句子或图片进行扩写、想象写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再如,开展作文批改会,教师给出作文批改要求,由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指出对方作文中的错误,并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给出相关评语。由于批改是主观性的行为,所以也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个性化视角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应当遵循自主性、主体性、层次性、差异性原则,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写作素材,基于此,为其创设趣味、真实的写作情境,唤醒他们的写作激情,同时为其搭建写作支架,使其明确写作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其梳理写作思路。另外,还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寫作,收获写作方法与技巧。
  参考文献:
  [1]李秋娈.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6,(20):173.
  [2]刘兴立.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7,(30):146.
其他文献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率、致死率较高,是现代医学面临的治疗难题,中医药对其治疗体现出特色和优势。本实验研究即基于肺络理论为指导,结合肺络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中国社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造后其乡土性也在发生着转变,从当前看来,这种乡土性并未消失,而是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在不断的自我重构。但是这一时期的乡土性的重构产生了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境内水道密布,自古就是鱼肥水美的"鱼米之乡",水产品是民众重要的食品,有"朝鱼晚肉"之说。广州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唐代就有"池塘养殖"的记载,"桑
文章以2010—2020年核心期刊和CSSCI收录的审计领域研究文献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通过对关键词共现、高强度突变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琵琶记》一诞生就成为文人学士关注的焦点,明清有许多曲论家、评点家都对它有深入地批评研究。据今人候百朋的《琵琶记资料汇编》显示:明清两代,论及《琵琶记》作者问题的有关
摘要: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海牧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历史性分析,结合牧区实际和特殊性,就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在牧區实施的启示进行探究。  关键词:牧区经济;社会主义改造;乡村振兴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进入恢复和发展时期,青海根据实际情况在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分别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牧区,以有利于发展牧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为出发点,制定了包括
谈到伍润华老师,我的思绪还得回到二十多年前。那时,因我在上级党委关怀与领导下,创办与总编《中小学音乐报》,结识了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师范院校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其中,江
深入探讨老年患者输液敷贴撕脱伤中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1 月所收治的接受输液治疗的 50 例老年患者基 本资料。按对照组和观
1概述田庄水电站位于河北省石津灌区,装机容量为2×2500kW,2台机组共配备2组4台顶盖排水泵,分别为主备用。水轮发电机组的顶盖漏水主要来源于水轮机顶盖与大轴密封之间的
素质教育改革一直致力于以生为本教学行为的实践和研究,在以生为本教学行为开展的过程中,探究式学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引发了无数一线教师和教育科研专家的深入实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