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两次掀“邓波儿热”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ng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秀兰·邓波儿曾是好莱坞的符号,但她更是全世界的宠儿。她去世的消息在中国影迷中引起了巨大震动,新浪微博上与此相关的讨论短时间内就突破了35万条。电影史专家、教授石川表示,中国曾经两次掀起过秀兰·邓波儿热潮,“这种影响力跨越了几代人,也弥合了几代人;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她是一种童真的启蒙”。
  大光明大戏院曾经挂出她的海报
  在石川担任总策划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四楼的大光明大戏院海报展区展出了秀兰·邓波儿最早“登陆”上海的足迹。那是1935年,大光明大戏院放映其作品《亮眼睛》,当时被译作《小情人》。在上映之前的电影说明书上还印有这样的文字:秀兰·邓波儿新杰作。
  影片甫一上映立刻引起轰动,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她在上海有多受欢迎:上世纪30年代后期红遍上海的童星胡蓉蓉,走的就是模仿秀兰·邓波儿的路线,她在第一部作品《压岁钱》中的扮相几乎全盘拷贝了秀兰·邓波儿;很多市售的香粉、肥皂盒等日用品上都印有秀兰·邓波儿的照片;《玲珑》《良友》《电声》等当时的杂志更是刊发了大量她的照片和主演的电影介绍;美国电影公司为迎合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还专门让秀兰·邓波儿穿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拍照。
  在《玲珑》杂志推出的秀兰·邓波儿专刊里,有这样一段编者的话:“我国社会,素重家庭伦常。愿读者读本刊后,对家庭儿童,有所借镜,此为本刊之目的所在。”这段话,实际上解释了当时她大受欢迎的原因。石川说,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文化里,儿童几乎是不被当作主体存在的,而秀兰·邓波儿和她的电影,向当时的中国观众展示了儿童——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应该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童年里都有一个秀兰·邓波儿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小上校》《小酒窝》《小水手》等一批秀兰·邓波儿作品在央视播出,中国再次掀起邓波儿热。担任配音的央视主持人刘纯燕还因此在1989年获得“飞天奖”优秀女配音演员奖。
  今天的许多影迷,正是从当时的电视上看到秀兰·邓波儿的。“小时候漫漫暑假和寒假,看的就是秀兰·邓波儿又唱又跳的电影。”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李洋在微博上写下这句话。而迷影网特约影评人桃桃林林小淘淘则说:“好像很多人的童年都看过那么一点秀兰·邓波儿的表演。”在石川看来,这些留言恰恰标记出这一代影迷和上世纪30年代影迷的不同:秀兰·邓波儿第一次进入中国时,迷倒了一大批成人;第二次,则俘获了无数孩子的心。“几代观众因此有了共同语言。这意味着,她以一己之力,实现了不同代际间价值观的分享和传递。这一点非常厉害,而中国目前缺少的,就是这样的文化产品。”
其他文献
生态指生物与其生活环境间所形成的结构及功能关系,当这种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协调时,称为生态平衡。人口生态平衡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人口系统内部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因素间实现结构与功能的均衡;另一层是人口系统与人口系统外的资源、环境、经济等各系统间实现结构与功能的平衡、协调发展。我国目前人口生态失衡,主要表现为:其一,人口出生性别生态失衡。其二,人口年龄生态失衡。我国的少儿人口比重(0~14岁)
“消费”一词在产生初期,有挥霍、用尽的意味,之后伴随着“消费者”取代个性化的“顾客”,“消费者”逐渐转化得较为中性,指涉相对于“生产者”的抽象实体。在20世纪,这种抽象用法融入了日常生活,成为大众的代称。大众的需求是由满足他们需求的一方所创造的。  消费主义与消费  想要更深刻地理解消费,我们就必须回到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的经典之作《消费社会》中去,书中深刻剖析了现代社会中的消费现象:第一,商品
台湾中时电子报22日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1日发表演说时突然不适,震惊电视观众,不过医师表示病情并不严重,李显龙也在休息后继续发表演讲,并提到下次大选后,可能交棒给接班人。
春节回家,被人们脸上的表情触动。那是一种笑意,嘴角浅浅撇着,里头有质疑,并随时准备变成冷笑。它凝固成一种类似面具的存在,浅浅地挂在人们脸上。人们大概并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表情,因为谈话内容,与此相去甚远。  访问陈丹青时,我提及三个中国人在一起就像难民,他敏感反问:这是谁说的?他出过国吗?我说是同事礼拜天,出过国。陈丹青点头:当初出去最刺激的经验是,为什么中国人在美国街头都像难民?用不着三个,一个就
最近,一份俄罗斯反对派列举俄罗斯总统普京奢华生活的报告,将普京的一大爱好展露在公众面前,据报告说,普京拥有11块价格不菲的名表,总价值约为70万美元(约合442万元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普京是个十足的“名表控”。  而实际上,对于声名显赫的各国政要来说,手表不仅可以彰显地位身份,更可以展示个性品位,因此颇受他们的钟爱。不少国家的领导人也因手表而成为被关注的对象。毕竟,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平日里这些政
文化部4月23日一纸通报,一南一北两起在农村地区查办的“脱衣舞”案件曝光。看来,涉“三农”无小事,一出即震动朝野。笔者注意到,案发处一为江苏沭阳,一为河北邯郸,地理环境较好或可谓富庶之地,青山绿水间缘何“群魔乱舞”?“脱衣舞”又怎么总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农村丧事上公演?  话及广袤田野,笔者油然想起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中的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那是1958年之夏,作者闻江西省余江县消灭
走进婺源,恰逢菜花绽放春雨时,漫天烟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行迹。烟雨前行,恍若渐入仙境……婺源是一位柔情的乡野女子。山为眉黛,水作明眸。油菜花是她漂亮的衣衫,清香的“仙芝茶”是她美丽的裙裾。古老的香樟树散发出幽幽不绝的气息,是她那醉人的体香。腾腾升起的雾气,又为她的面孔笼上一抹乳白色的轻纱,时而遮掩,时而拂露,这女子就多了一丝差涩和妩媚。婺源,中和了江北和江南乡村的性格和气质,既弥荡着浩浩的乡野气,
“棱镜门”阴影未去,“间谍案”雪上加霜,如果“间谍案”被证明属实,将会令“德国和美国之间的信任度归零”并导致政治后果。  从不知情到知情、从置身事外到牵涉其中,美国“棱镜门”监控事件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德国引发巨响。如今,随着一名疑似美国“间谍”的落网,德美两国的紧张关系或将进一步加剧。  目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已获悉此事,德方就此召唤美国驻柏林大使。  当过两年“双重间谍”  窃取218份机密文件 
最近有两件事,属于旧话重提,但提起来又让人浮想联翩:一是广东潮州警方侦破一起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酸奶片的案件,查扣成品酸奶片12.05吨、半成品酸奶片糖13.50吨。二是河北省女子监狱7月31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于2009年被判无期徒刑的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已获减刑,刑期减至17年3个月。  客观而言,这两件事,未必需要动辄得咎:前者说明食安监管卓有成效,后者也是法理内的常态。但两件事交错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戒的是商家欺诈,是欺诈就应该受到惩罚,所以,对通过界定“打假动机”来限制“职业打假”,行政部门应该慎之又慎。  工商总局近日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共有70条规定,当中第二条的内容,引起了较多关注和讨论。当中提到“金融消费者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营利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行为不适用本条例”。这项有关“适用对象”的界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