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h_0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学生思维开发之始,教师应把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及其他科目的主渠道,应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语文教材有了较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把书上的知识运用灵活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即“授人以渔”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要提高他们阅读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表现为这种能力较弱,自我意识较强,多数孩子爱表现自己,如果我们能正确的引导,那么,他们一定会从心里喜欢语文,而只有有这样的兴趣,才能学好语文。
  一、教师应该宽严有度,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关注各层次的学生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所付出的心血肯定比高年级的老师多的多。都是我们仍然应该积极进行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能力充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能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其他手段,将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直观,课堂上时时关注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我们不能一味照搬名师的课堂,或者高年级的课堂。在各环节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熱情关注学困生,从他的第一次发言开始,多鼓励,少批评,以期他们能在段时间赶上来,不掉队。对反应快,特别爱表现的学生,要让他们学会谦让,给别人留一定机会。这样,整体水平的一致性,有利于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
  二、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思多议”
  把课堂放手给学生,作为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而要做到这一点,是要花费心思的,例如:一个生字的教学,(比如汉字“器”)课前我们会想出很多种办法教会学生,但是总有一个办法是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怎样才能又快又好让学生掌握字形,读准字音,区别与之形近的字,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记忆方法,又要教给他们科学的记忆方法。就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教师的“少讲精讲”的背后实际是辛勤的教学设计。我们把很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其实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比如自己编生字卡片并把它做好看一些;培养他们的动脑能力,由这些字儿你会想到什么,能写上一二句话吗;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个字(词)在书中的哪里,找出含有这个字(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低年级的孩子只要过了字词关,就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阅读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多让学生读,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读,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低年级的学生特爱展示自己,有时勇敢的找起来,却读的结结巴巴,这种情况是相当正常的,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他们,让他们克服“开口难”的通病,克服畏惧心理。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有阅读的愿望,才有可能在阅读中解决相关问题。对于阅读完成后,应该让学生交流一下阅读的感受,有哪些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个词儿用得好,用“我读懂了……”“我觉得……”“我不明白的是……”进行交流,在学习小组中汇报阅读收获和遇到的问题。一节优秀的语文课,我觉得应该看看有多少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老师的表演。
  三、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目标之一,它关系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学生一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则终身受益。人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农村孩子受环境的影响,更应该时时处处提醒他们,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是放松不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只着眼于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学习方法等方面,还应普遍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提示不良的站姿及不适当的说话语气等。尤其是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更应该尊重别人的发言,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有意见要想好怎么当面说。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并制定是件幸福的事。遇到学习难题,应该多想想怎么解决,要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我们的教学也会变得很轻松。总之,我们已为人师,我们在付出同时,也在享受快乐。
其他文献
摘 要: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有一种普遍的感觉,现在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学习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举手发言,更是难上加难。即使老师苦口婆心、启发诱导,他们也难和你配合。口语能力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教学中,学生发言成为参与课堂的重要体现,学生课堂发言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发言 ;积极性 ;语文教学 ;语文课 ;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是否融洽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的“谐振效应”,强调的是平衡、有机、统一、亲和、和融洽,即追求教育内部、外部主客体间互促互利的亲和性、主客互换的开放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等,其目的则是要建立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造的新型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谐振”效应;平等思想;信息公域  一、在愤悱启发的准确切入中追求“谐振”效应  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教育思想早就无人不晓,然而如何去进行恰如其分的“愤悱启发”呢?关
期刊
摘 要:专业能力突出且全能应用性的人才在当今社会及其需求。就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留学生而言,写作能力是体现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也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对汉语言留学生的就业方向中,教师、各种翻译类、新闻类、文秘类、行政类等工作岗位都对写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汉语文学专业的留学生在大学专业学习中要有扎实的语言写作功底,现就对如何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的专业语言写作能力进
期刊
摘 要:说起给体育特长生上数学课,很多老师都很“头疼”,由于多种原因,体育特长生在部分老师眼中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数学差生,很难收到成效。但只要我们能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接受他们,学习效果绝对不一样。这两年我做了体育特长生的班主任同时教授数学课,面对他们的基础我真的很着急,一方面是他们的基础真的很差,另一方面又是学校对术科班殷切期望,期待这个班在高考中能有突破,为体育单招考试锦上添花。我花尽心思
期刊
摘 要:“问”和“请教”在语用上的巨大差异表现在态度色彩、应用语境和言语行为的不同上。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这两个词作以分析。  关键字:问;请教;态度色彩;应用语境;言语行为  一、语用价值考察  1.态度色彩的差异  现代汉语相当多的词语都带有表达色彩,这是使得词语意义缤纷多彩、区别细微的另一种决定性因素。  “问”和“请教”明显具有态度色彩的差异,即表达主体对“问题”或者“对象”持有的不同的主观
期刊
摘 要: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教师首先应热爱数学,优化新课导入、设置教学疑点、让学生操作实践、开展学习竞赛,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使其爱学数学、乐学数学。那么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学,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启发思维  一、引言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
期刊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②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知识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③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比较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快慢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在学习中,在仔细、全面、准确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要积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期刊
摘 要: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教育部关于英语语言文学课程的一项新规定,这门课程涉及到学生对英语知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文章通过分析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分析了英美文学教学摆脱困境的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英美文学教学;困境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英美文学课程逐渐被提上日程,并演变成英语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
期刊
摘 要:语言是信息的传递方式,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我们常常说世界多姿多彩,这是因为人类有一系列的颜色词。中西方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汇都很丰富,它们不仅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而且还体现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等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颜色词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对颜色词产生的联想意义和语用意义各不相同。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中英颜色词的文
期刊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告诉我们多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在小学的语文新课标中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此,各年级都有明确的朗读训练要求。因此,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就是学生的读书训练,抓好“读”的训练,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一、朗读教学的目的  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功之一,它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