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刺”与“钻牛角尖”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bb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质疑、探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只要教师启发得当,怀疑与批判的阅读方法是可以尝试的。
  
  一、引导质疑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利用批判性地阅读能帮助学生摆脱崇拜作品的心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对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有疑,说明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大脑在积极地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诱发出他们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而解决疑难。使学生取得进步。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明代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要有胆识引导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大胆质疑,寻求真正的理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以这样说,质疑是激发学生内驱力、挖掘潜在智能、增长知识的良方。
  其次,教师在肯定其大胆质疑的同时,也应教绘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在开始质疑时往往是缺乏思考,问题比较单纯幼稚,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加以批评甚至训斥,而应加以鼓励,肯定他的态度,并在引导上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学生一旦掌握了质疑的方法,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二、教学生“挑刺”
  
  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巴金老先生的短文《月》。《月》这篇短文里,有几句话的意思确实令人费解。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如学生提出,在文章开头“我在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在第二段里有写道:“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这里的“镜里”、“明镜”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月亮。重复提到的“某某人”、“什么人”指什么人,不清楚。如果只一次提到“某某人”,可以理解为是泛泛而指,并不专指一人,而这里接二连三提到“某某人”应该是有所指的,那指的人是谁呢?文中好像没有其他的说明。如果是后羿的话,那又该怎样理解,是他在想念嫦娥吗?
  学生在文章的另有一处也提出疑问,“的确,月亮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如何来理解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冷得很”、“死了的星球”、“死的光”可以看出作者对月球的感情并不热烈,是冷漠的,或者说是毫无感情可言的。可从教材的参考书上却这样写道:说是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的确有点牵强附会,有贴标签的味道。
  文章的后半部分写到:“但是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这嫦娥奔月的传说,可谓人人皆知,嫦娥为了长生不老,偷吃了不死的仙药飞到了天上去了吗,但她到天上去并非去要让月球起死回生。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来表达对光和热的想往和追求。或多或少有点勉强,说服力不强。所以,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的理解与教参的主题理解是大有出入的。
  
  三、教学生“钻牛角尖”
  
  一般来说,“钻牛角尖”这是个带有贬性的词语,形容一些抓住一点而不放的人。在学习中,有时也不妨钻一下“牛角尖”。
  八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敬畏自然》。“敬畏”一般是敬重、畏惧的意思,我们要敬畏的不是别的,而是自然。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提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敬畏自然呢?古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今天应该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也确实有过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事例。古代的大禹治水可谓家喻户晓,大禹征服了自然,李冰修筑了都江堰,绍兴的太守马臻治理鉴湖水系,等等。人类发展的历史难道不是与自然较量的历史吗?现代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都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活动。难道我们要敬畏自然,就要停下这些工程。当然,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犯过错误,吃过苦头,有过惨重的代价,造成的原因是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对待自然,而并不是因为不“敬畏自然”的缘故。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相处,不能只靠“征服”或只靠“敬畏”。人类的活动必须做到与自然的平衡发展,做到既造福人类又保护环境。从标题上看,“敬畏自然”的意思,就是作者为了表达一种强烈的环保意识而带有的比较片面的说法。
  该文中还有可钻的“牛角尖”。如“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前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读这句话后,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疑问,譬如说我们有没有嘲笑古人的智慧,我们对古人的智慧是嘲笑的多呢还是赞美的多?可以肯定地说到今天为止,我们仍以我国的四大发明而自豪。雄伟的万里长城、神秘的金字塔难道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吗?有谁嘲笑过他们呢。
  总之,只要不崇拜、不迷信,疑问总能提出来的。就算问题还比较幼稚,但只要坚持训练,在怀疑与批判的阅读中必定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在进步,经济在腾飞,网络在发展。“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时代、社会经济促生下的新兴事物,是顺应整个社会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而产生的,在为数字图书馆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而叫好时,一些与数字图书馆有关的版权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通过对数字图书馆中版权的保护与限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在引入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寻找其出路。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版权;版权集体管理    继2002年“陈
期刊
摘 要:网络计算机(NC)应能够替代PC在图书馆的应用中替代发挥它相应的作用,将会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节省成本、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本文简单介绍了网络计算机的优势和组建应用实例。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NC;现代化管理;图书馆;应用    Abstract:The network computer (NC) should be able to replace PC replacing the eff
期刊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语文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语文的本质特征。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味”呢?笔者从以下五“味”考虑,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有趣味    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是人人喜欢的,做语文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把课上得有趣味,让学生喜闻乐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基本理论,以体育隐性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隐性课程的界定,确定其定义,分析组成体育隐性课程的物质、精神文化诸要素,提出了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突出重点,抓好主要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充分发挥师生在隐形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出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隐性课程;体育教学;策略    对于隐性课程的研究是近几年来课程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体育隐性课程的
期刊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要与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教育条件下,师生关系会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在信息时代,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体验形态的师生关系。  在信息时代,不再人为地把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机械地划分为相互对立的主客体关系。或是在不同条件下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必然发生交往行为,产生交互作用。达到相互沟通和融合的状态,
期刊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笔者在听有些教师的公开课时常发现合作探究的热闹表面掩盖不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缺失,学生在回答教师的发问时,答案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所谓“标准答案”。为此,笔者深刻感受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1,从时代发展需要角度。现代社会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就学生而言,他们在校学习只能获得今后工作所需知识10%左右,其余
期刊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课题,紧接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之后,通过对ATP结构简式的特征的讲解,得出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以往讲这个课题时,笔者都是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的顺序讲解。虽累累千言,汗流浃背,学生却只会死记硬背,收效寥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试着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一    为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给学生一段材料:能源物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
期刊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思维的细胞,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常采用“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涡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虽然刻意去改变教学的方式,但仍有太多旧时的痕迹,若为了新课程而新课程又会使得美景变成了幻景,失去了新课程自然与清纯之味。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怎样的课才是
期刊
一、确定复习的总体思路    高三数学复习可以称得上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一阶段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熟悉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更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根据数学思维的特点,复习内容的安排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效益,笔者和备课组的其他同事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结合本校高三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高三数
期刊
阅读教学,读是重要一环。读的形式有多种。重点阅读,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能引起情感冲突与升华的句或段反复阅读。通过重点阅读可以让学生读出各自的独特体验,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上自然流露,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使课堂中学生的读有滋有味,从而横直地让“阅读”变成“悦读”。    一、重点阅读让学生的情感在文本中酝酿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