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阅读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读是重要一环。读的形式有多种。重点阅读,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能引起情感冲突与升华的句或段反复阅读。通过重点阅读可以让学生读出各自的独特体验,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上自然流露,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使课堂中学生的读有滋有味,从而横直地让“阅读”变成“悦读”。
  
  一、重点阅读让学生的情感在文本中酝酿升化
  
  对同一篇文章,甚至同一段话,同一句话,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体验。从阅读心理上来看,阅读者在读中关注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关注的往往是自己体验比较深的地方。比如,阅读一篇文章,读到动情的地方会停顿一下,好好体会一下;读到伤心落泪的地方会再去读读;读完全文后会对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再去读读体会。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们是在读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中的重点阅读,正是适应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引导学生披文人情,始终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来回的碰撞,从而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重点阅读引发情感冲突上的升华
  
  山里人剥笋,自下而上用刀划一条线,再延这条线向两边剥去笋叶。方便快速。读一篇文章就像剥笋一样,那刀划的这一条线就好比是文章的主线,也是文章的情感之线。首先教师得正确把握住每一篇文章的情感之线,所有的读都要围绕着这条线来进行,教师在这条线上要确立几个重点阅读之点,重点阅读之点应是引起学生情感冲突之点,让学生的读在点与点之间来回,情感呈螺旋状态上升,学生的情感之线渐行渐丰,变成读的双向或多向进行,也就形成了课堂上的重点阅读。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七册《九色鹿》:
  1,确定主线,埋下情感冲突伏笔第一板块读:九色鹿勇救调达,调达千恩万谢。
  (1)你看到怎样的调达,看到一只怎样的九色鹿?
  (2)想象调达除了感激地说还会怎样说,他会怎样地起誓,他会怎样去千恩万谢?
  (3)假如你是调达,你内心真实想法是什么?假如你是一位旁观者,你会怎样对调达和九色鹿说?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间,让学生读出调达的感激与知恩图报,读出九色鹿的勇敢与无私。
  第二板块读:调达出卖九色鹿。
  (1)你又看到怎样的调达,怎样的九色鹿?
  (2)抓住关键句:“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就进宫告密。”此时调达内心怎样想?读出调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一层次的读可让学生尽兴去解读,尽情地去读出调达的内心的真实。这也为下一步的重点阅读埋下深深的一笔。
  2,确定阅读重点,引发情感的升华
  (1)当你看到调达告密时,你又想到了前面的哪些句子?
  (2)此时你再读调达的那种感激与千恩万谢,你现在内心真实的想法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再让你读读调达的千恩万谢时,你又会怎样去读?
  阅读带给读者的应该是心灵上的震憾,通过重点阅读,使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与情感体验,在对比中使情感的主线丰满起来,在阅读中既读到作者,读到了文本,又读到了自己。当学生说出“不想再读这个人了,太丑恶了!”这句话时,不正是真实情感的进发?
  
  三、重点阅读间理清脉络,引领自主探究
  
  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问题是短短的课堂内能不能做到有效的“百遍”,其义能不能“自见”?教师怕控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于是学生读到哪儿教师讲到哪儿,教师随着学生跑。课堂上一片乱读,引起学生思维的一片紊乱。不是冷场就是一片“伪热闹”,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不能缺少教师的正确引领。
  例如,苏教版第十一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师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意愿,首先学习司马迁受酷刑发愤写《史记》这一段,教师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受酷刑的痛苦后出示:“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教师:司马迁为什么会发债写作?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让他忍辱负重地活下去,并坚持写完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学生自主读文,探究后交流。)
  生1:因为司马迁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他也要像他们那样坚强、勇敢地活下去,并有所作为。
  生2:他也要成为一名英雄,也要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
  教师:因为古人、英雄们在逆境中发愤的故事激励着他。
  重点阅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生1:因为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完成父亲临终嘱托。
  生2:因为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喜欢历史,也有编写史书的志向,并为此已做了大量的准备,不能放弃。
  师:正因为父亲的临终嘱托和不能放弃时时提醒着他。
  重点阅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生1:他想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死得有价值,所以他要发愤写《史记》。
  生2:如果就这样死了,就比鸿毛还轻。所以我一定要活下去!所以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正因为他不想死得比鸿毛还轻。
  再次重点阅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有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服务。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的服务就是引领学生如何去读,怎样去自主探究,形成一个动态高效的课堂。案例中教师寻找到最能体现司马迁的意志品质。也是最打动读者内心的一句话,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索,通过一次次重点阅读,情感一次次被调动,使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最终一个光辉的人物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重点阅读中引导学生把握一元多元解读
  
  课堂上追求独特体验,追求多元解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元的,但最重要的一元是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学生在情感之线上的重点阅读,也就是做到把握一元。发展多元。不然的话,课堂上的人文性就会偏离方向,违背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重点阅读的多元解读基本步骤如下:确立情感之线——抓住情感之点——围绕情感之点重点阅读——把握一元。发展多元。
  阅读教学的历程就像下面的一则哲理故事:
  一位游人问扫山老人累不累时。老人这样回答:“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课堂教学中重点阅读,就是老人在“扫上山”与“扫下山”中去“扫一程”、“歇一程”、再“看一程”的过程。这一路上,正是重点阅读,让阅读成为了“悦”读。
其他文献
新世纪,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竞争能力的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首要目标。笔者从事生物教学18年,对生物教学实验探究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有所尝试。    一、实验探究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生物课程学科特点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当代教育需要教师重视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生物课程标准》中对生物教学提出“科学探究”的主题
期刊
摘 要:社会在进步,经济在腾飞,网络在发展。“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时代、社会经济促生下的新兴事物,是顺应整个社会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而产生的,在为数字图书馆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而叫好时,一些与数字图书馆有关的版权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通过对数字图书馆中版权的保护与限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在引入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寻找其出路。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版权;版权集体管理    继2002年“陈
期刊
摘 要:网络计算机(NC)应能够替代PC在图书馆的应用中替代发挥它相应的作用,将会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节省成本、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本文简单介绍了网络计算机的优势和组建应用实例。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NC;现代化管理;图书馆;应用    Abstract:The network computer (NC) should be able to replace PC replacing the eff
期刊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语文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语文的本质特征。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味”呢?笔者从以下五“味”考虑,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有趣味    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是人人喜欢的,做语文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把课上得有趣味,让学生喜闻乐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基本理论,以体育隐性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隐性课程的界定,确定其定义,分析组成体育隐性课程的物质、精神文化诸要素,提出了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突出重点,抓好主要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充分发挥师生在隐形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出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隐性课程;体育教学;策略    对于隐性课程的研究是近几年来课程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体育隐性课程的
期刊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要与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教育条件下,师生关系会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在信息时代,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体验形态的师生关系。  在信息时代,不再人为地把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机械地划分为相互对立的主客体关系。或是在不同条件下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必然发生交往行为,产生交互作用。达到相互沟通和融合的状态,
期刊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笔者在听有些教师的公开课时常发现合作探究的热闹表面掩盖不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缺失,学生在回答教师的发问时,答案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所谓“标准答案”。为此,笔者深刻感受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1,从时代发展需要角度。现代社会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就学生而言,他们在校学习只能获得今后工作所需知识10%左右,其余
期刊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课题,紧接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之后,通过对ATP结构简式的特征的讲解,得出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以往讲这个课题时,笔者都是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的顺序讲解。虽累累千言,汗流浃背,学生却只会死记硬背,收效寥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试着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一    为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给学生一段材料:能源物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
期刊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思维的细胞,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常采用“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涡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虽然刻意去改变教学的方式,但仍有太多旧时的痕迹,若为了新课程而新课程又会使得美景变成了幻景,失去了新课程自然与清纯之味。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怎样的课才是
期刊
一、确定复习的总体思路    高三数学复习可以称得上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一阶段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熟悉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更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根据数学思维的特点,复习内容的安排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效益,笔者和备课组的其他同事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结合本校高三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高三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