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文化呈现蓬勃生机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在云南大理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保持完好生态就必须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后还很想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
  旅游业无疑是美丽乡愁的重要载体,云南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是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承载着浓重乡愁的云南旅游在生态旅游、村镇旅游、边贸旅游等方面具有其他省市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细分之下,开启云南的乡愁之旅后,你会发现很多你不曾发现的旅游方式正呈蓬勃之势!
  听了总书记的讲话,触动了国人内心的柔软,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云南的休闲农业区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淹没于城市钢筋泥土中的乡愁,正在悄然复苏……
  “记得住乡愁”不仅是诗意的表达,其背后更有重重的深意。在云南,历史是这里的根脉和记忆,文化是一座座古镇的文脉和灵魂,精神让这些古镇居民有了乡愁的归宿感,它们像散落在云南各个角落的珍珠,成了这些小镇的温润底色;
  承载着乡愁的边贸旅游作为云南与周边国家开展友好互惠的特色方式,在云南旅游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省对外旅游发展、经济技术合作中,边贸旅游是一道靓丽风景线;
  那藏在味蕾中的乡愁,是一种“大乡愁”,这种乡愁是对故土的依恋和难舍的情怀,由故乡的饮食而引发的对故乡、童年的思念。乡愁,很多时候就是那些你在异国他乡,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东西。这种东西根植于你的血脉之中,驻守在你的灵魂深处,时不时就会跳出来左右你的情绪,燃烧你的感情,让你感受到乡愁的惆怅与煎熬;
  ……
  这就是本期云南乡愁之旅特别策划的主题,触动内心的柔软,请随记者来一场乡愁之旅吧!
  执行:本刊记者□熊树文/文
  入刊理由: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乡愁”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留住乡愁”,文化是最好的情感纽带。目前,云南16个州市,在潜心挖掘光大民族文化。
  “哥情深,石宝相逢遇知音,送你新鞋细细缝,寄托绵绵心。爬山下坡相依依,风风雨雨不离……”大理剑川举行的石宝山歌会上,来自剑川周边的洱源、丽江、大理、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穿上民族盛装,纷至沓来;方圆十里的山间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一条条五彩斑澜的长龙。
  “这是‘白族歌城’,来了就想对歌。”一名正在拔弦觅友的白族青年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不过,我们几个朋友商量了,还想到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金顶寺游玩。”
  其实,“白族歌城”的精彩,只是云南激活“民族文化活化石”的一个小小缩影。资料显示,“留住乡愁”,文化是最好的情感纽带,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云南16个州市,在潜心挖掘光大民族文化,除了创意产品外,还在文化展演上推出了小型旅游演艺和大型实景演出,有力地助推了云南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一块“民族文化活化石”
  “云南是一块‘民族文化活化石’。”一名云南省社科专家告诉记者:“云南澄江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群,印证了生命诞生的奇迹;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化石,说明了历史演变的久远;近现代史上出现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积淀了丰厚的精神遗产;特别是多民族和睦相处、共生共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资料显示,到目前,云南省已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5 座,其中丽江大研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17 座;已命名民族歌舞之乡、花灯之乡、绘画之乡、刺绣之乡、扎染之乡、木雕之乡等 27 个;民族民间戏剧、曲艺、民歌、音乐、舞蹈的集成志等书籍书共收录民歌 20000 多首、舞蹈7000套、戏剧2000多个、民间文学长诗 50 多部。
  专家分析说,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悠久的历史。从云南考古发现,展示出人类史前文化,最著名的就是楚雄州的元谋猿人以及禄丰恐龙化石等,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元谋古人类化石,有很多东西有待于发掘。元谋的考古证明了云南曾经是古生物繁衍生息的地区。元谋县因此成为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区域之一而受到国际文化人类学界的关注。除此之外,还有开远和禄丰的腊玛古猿、呈贡龙潭“昆明人”等。云南多处商代、东周、西汉时期的重要遗址和墓葬的出土,表明云南古代文化处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前列。享有盛名的“南昭古国”“大理古国”“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反映出云南民族文化曾经拥有过的辉煌。晋宁的滇文化、曲靖的爨文化、大理的南昭文化、丽江的东巴文化和西双版纳的贝叶文化等等,充分反映了云南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二是得天独厚。从地理文化的角度来看。云南的形成大约有25 亿年的历史,经历了沧海变桑田过程。从 8000万年到现在,云南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陆地全面抬升,成为高原,而局部地区形成了大小盆地、湖泊、热带雨林、雪山峡谷、溶洞、现代冰川等。其中,迪庆的香格里拉、丽江的玉龙雪山和神秘的泸沽湖、怒江的大峡谷、腾冲的火山热海、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均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大自然的造化,使得云南具有独特的、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三是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云南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尤其是在民间舞蹈、民族乐器种类上,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戏剧上,除全国性地方剧外,云南还有独具风彩的白剧、壮剧、傣剧、彝剧等多种民族剧种;在民族乐器上,云南多达300余种,是中国民族乐器数量最多的省份;在民族民间舞蹈上,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公布的资料,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达1512个,蕴藏量居全国之首,并形成232个民族传统节日;此外,云南还有造型各异的民居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妙趣横生的风俗礼仪、神秘的宗教祭祀等等。
  “也正因如此,云南获得了‘民族文化活化石’‘民族文化博物馆’‘人类文明发祥地’等众多桂冠。”专家说。   一次会展客流爆棚
  民族文化件件都是瑰宝,如何激活它,答案就在于挖掘和创意。
  这一幕在8月7日—11日上演了——“创意云南2015文博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媒体惊呼:“一次会展,5天内,超20万人参观展会,参展企业收获满满!”
  文博会组委会官员告诉记者:“文博会的主题就是‘文化创造财富,创意提升价值’目的就是光大云南民族文化。展会期间,来自韩国、尼泊尔、泰国、越南、老挝、巴基斯坦等国的100家企业,及来自国内24个省份的近千家企业,与云南省文化企业同台竞技,充分展示出各地文化特色精品及文产发展水平,让参会者大饱眼福、大举采买。”
  当然,高兴的不仅仅是组委会官员,来自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的哏氏葫芦丝演奏制作传人、葫芦丝大师哏德全的侄子哏从国也喜出望外:“短短几天,他就已和省外客商签得2000多支葫芦丝的订单,可能一年都干不完哟!”
  哏从国介绍说,他的葫芦丝销路好,主要是得益于著名葫芦丝演奏家、葫芦丝制作大师、他堂叔哏德全的培养和指点,走上了葫芦丝、巴乌文化传承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他的葫芦丝制作水平日臻成熟,所制作的葫芦丝、巴乌得到了有关专家及学者的认可,成为“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得力助手和技术骨干。在演奏技法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傣族民间古调的演奏技巧上,他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他表示,今后在为弘扬和传承葫芦丝、巴乌文化上还要寻求新的突破。
  “2015年文博会上现场销售就有10多万元,加上订货还有10多万元。”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大为介绍说,这次是自2014年6月成立云南“乌铜走银”协会后集合5家会员单位集体亮相,一改以往“单打独斗”格局,而喜人的销量和爆棚的客流量也让人感到非遗产品整合的强大力量。
  乌铜走银协会共有19件作品参加“第九届"工美杯"大师精品评选”,其中9件获奖,袁昆林大师的《秘境古滇·茶韵》,以及由金永才大师设计,陈平、莫旭昌、王继龙、王光良和赵银飞制作的《五福捧寿大方鼎》获得金奖。“同时,《五福捧寿大方鼎》也是乌铜走银技艺近300年以来器型最大之作。”丁大为说。
  “我们开发了多材质集合的工艺,让乌铜走银与银、木头、翡翠等结合,开发了茶壶、茶盏、首饰等新产品,在具有收藏性的同时增加了实用性。”丁大为介绍,首饰将会是乌铜走银今后的一大亮点。此外,乌铜走银淘宝店正在筹备中,预计下个月上线。
  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各类产品中,一些较小的旅游类产品卖得比较好,如火锅,开展才两天就销售一空,成交额近10万元。
  在文博会上,楚雄州永仁县大山深处彝族妇女也来了,他们身着华彩大方的彝绣服装在翩翩起舞,展示千年彝绣的无穷风韵,来自“赛装之源”的千年彝绣在文旅会的大舞台上以曼妙的语言,多彩的风情展示着千年的传奇。同时,为适应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她们也带来了许多符合现代时装潮流的新绣品,普通服饰、帽子、挎包、鞋子、鞋垫、背拉、包头、围腰等琳琅满目,让参观者目不暇接,虽然是看似普通,但通过绣女的巧手,已经变成了一件件令人惊艳的艺术品。
  本次参会的绣女,来自永仁赛装彝绣有限公司和永仁阿妹妮若彝绣有限公司,她们分别作为永仁县和楚雄州的彝绣产业代表参展。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家公司分别集合了数百绣女参与彝绣制作,并通过“公司+绣女+订单”的模式,逐渐发展壮大,将产品不断推向省内外,乃至全世界。为使千年彝绣在新时代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永仁县以打造“彝绣之乡”为战略目标,在持续抓好千年彝绣文化传承的同时,着力通过品牌提升、技术培训、产品研发、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专业村组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彝绣从生活服饰品发展到家居用品和装饰品,把彝族刺绣产业培植成为一项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全县已有彝族刺绣协会(专业合作社)3个,有会员1563人;扶持彝族刺绣示范户36户、示范村5个;有彝族刺绣经纪人14人,扶持成立彝绣小微企业11个;有1万余人从事彝绣或学会了彝绣技艺,覆盖全县7个乡镇。莲池乡凹泥奔新村获“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镇”荣誉称号,中和镇获提名奖。2014年永仁县彝绣产品达20万余件,各种绣品远销昆明、北京、上海、欧美等地,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彝族刺绣已成为彝家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千年彝绣的惊艳亮相,不仅展示了彝绣的华美,也展示了彝绣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一场演艺千姿百态
  民族文化——挖掘、创意在演绎。
  “丽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古纳西王国。可令人费解的是,从景区到城市,白天总是热气腾腾;晚上则变得冷清清,如何留住游客?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就是大型演艺。”早在2002年就推出《丽水金沙》的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丽水金沙》以舞蹈诗画的形式,荟萃了丽江奇山异水孕育的独特的滇西北高原民族文化气象、亘古绝丽的古纳西王国的文化宝藏,择取丽江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全方位地展现了丽江独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丽水金沙》共分四场:“序”“水”“山”“情”。“序”将人们置身在一幅古老久远的历史景色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可以看到东巴教祭司东巴以他独特的方式向你讲述着历史;而威严慈爱的雪山女神则以她特有的方式呵护着阳光如风的滇西北高原,呵护着自强不息的高原民族。第一场“水”,在诗的意境中,悠然自得的傣家姑娘带着水的柔情,让你走进宁静和谐的桃花源;第二场“山”,以民族风俗画的结构方式,将纳西族的“棒棒会”、傈僳族的“赶猪调”、藏族的“织氆氇”、各民族的“找姑娘”及“火把节”等散金碎玉串成迷人的花环,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靓丽的民族风采;第三场“情”,择取并表现了丽江最具代表性的婚恋文化:世界上唯一留存的母系氏族——泸沾湖畔摩梭人夜访晨归的阿夏走婚习俗;纳西族感人至深的殉情故事及心神向往的玉龙第三国;委婉动听的心曲,缠绵悱恻的情感,技高情长的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丽江婚恋文化的无穷魅力。
  自2002年5月1日向观众公演以来,《丽水金沙》就广泛获得中外游客和各界人士的赞誉。上海一文化专家在观后留言中说:“‘丽水金沙’是一台旅游歌舞晚会,它充分运用现代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通过优美的舞蹈语汇、扣人心弦的音乐曲调、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立体恢弘的舞蹈场面、出神入化的灯光效果,大大强化、提升了民族歌舞的表现力,开创了民族歌舞新的表现形式,对观众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震撼力。”北京舞蹈学院的外籍教授称赞说:“‘丽水金沙’堪称中国的‘百老汇’。”白天看山,晚上看show,是来丽江游客的一大享受。来到丽江,不可不看。
  该歌舞至今13多年来,已经成为丽江、云南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一面旗帜,更重要的是,它显示出民营演出团体的旺盛活力。当然,尽管演出场次已由2013年下半年每天三个场次,每次都抢票火爆,现在则每天只有一场,但它依然不失为繁荣的旅游演出的一大景观。
  除了丽江,云南几乎16个州市都打造出了留住游客的——一场大型歌舞。云南一名社科专家分析说,这些大型舞剧之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一是因为大型舞剧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交融的最佳形式,既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品位,丰厚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使现在的旅游已经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观光旅游;同时,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显露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二是因为这些大型舞剧充分挖掘和展示了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繁荣了中国多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之间、中外之间之泛的文化交流。三是因为这些大型舞剧既注重了思想内涵和艺术神韵的开掘,又注重灯光、道具、音响的完美效果,使观众得到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心灵震颤;更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动机和游览层次在不断提高。以走马观花式的游乐到休闲度假式的游赏,进而到进化心灵、提升品位的游历。因此旅游目的地健康特色的文化氛围,不仅能够给游客留下美好乡愁印象使之口碑相传,更能激发游客再次来旅游的欲望。
其他文献
日前,记者走进云南沐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云南大理永平县北斗乡的辣木种植基地。  基地所处森林广布、气候宜人、群山环抱、风光旖旎、交通便利,全年无霜,属干热河谷气候地区,十分适宜辣木的种植。是位于博南古道上有着久远开发历史的神奇地域,好山好水孕育着淳朴民风,云海密林深藏着人文底蕴,这些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人类与大自然交融共处所迸发出的无穷生命力!这里是天地万物相生相容的天然处所,更是亲近自然、陶冶情操
期刊
云南的农业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伴随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与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有效地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农产品开拓销售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龙润集团在茶叶领域为第一个上市品牌,在全民“互联网+”时代,龙润集顺势而为,重新变革渠道,成为了中国最早涉及微商转型的大型集团公司。  地球健康 人类健康  云南素有 “植物王国”之称,这也为龙润集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005年8月,龙润
期刊
编者按——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拥有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橡胶等多种作物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量也是全国第一;就连野生菌等产品产量,也属全国第一。但一直以来,受地理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售存在渠道少、推广难、运输慢、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当前,云南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后,倾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同时,借助“互联网+”,让一批批“云”系列
期刊
2015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离京考察,20日上午,他来到大理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走上木栈道,湖水荡漾,苍山云绕,他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叮嘱大理州委、州政府干部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在古生村,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总书记十分高兴
期刊
2015年1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理考察;之后,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大理进行调研,为大理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描绘了新蓝图。  短短7个月时间,大理山欢水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践行着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向大理各族儿女点赞!向大理各族儿女致敬!  大理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理的新蓝图与频频妙招
期刊
入刊理由:古城区地处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丽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全市的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  “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
期刊
入刊理由:人一生常常在不断奔跑,而奔跑不在于瞬间的爆发,取决于途中的坚持。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多坚持一分钟,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一分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所以,在一切尚未定论之前,不要停下脚步。杨振昆教授就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位纯粹的儒商,举手投足,均发乎于心,这源于他的血脉;助人付出,不求回报,这源于他的性格;君子之道,怜悯宽厚,这更源于他的心胸。他把自己比喻为马,用自己一生的精力,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为
期刊
我总想/选择一种面对天空的姿势/以一种伟岸的形象/让天籁渺茫的乐音/洞穿思念的胸膛/也让那些孤寂的时光/骤然闪耀出生命的璀璨……  我们是随风奔跑的歌者/注定要在季节的远端/把嘹亮的号角吹响/让一切耀眼的光芒/将所有的污浊涤荡……  读到这样明媚、激情且充满理想的诗句,在这个信仰迷失、灵魂喑哑的时代,总会给日渐迷失的本真注入一丝丝希望与光明。这样的诗句来自“大彝州之雄鹰阿卓乌萨”周晓宇的诗集《穿越
期刊
入刊理由:助力云南打造全媒体融合新时代。“最云南”正式上线后,平台结合“互联网+”模式,整合资源、面向大众,将给用户带来最有“云南味道”的体验。  在云南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之际,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最云南”新媒体数字平台在2015年8月3日正式上线。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同志出席
期刊
入刊理由:几十万亩油菜花扑面而来,热情绽放;多依河晶莹剔透、明丽清幽;玉带湖秀美迷人、如梦如幻;鲁布革峡谷如鬼斧神工、险峻雄奇;九龙河瀑布群气势磅礴、壮丽无比。这里集桂林之灵秀、版纳之风情、九寨沟之清幽、三峡之险峻和黄果树之雄奇于一地,堪称为是得天独厚、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和人间仙境。  罗平地处滇、桂、黔三省结合部,地理位置独特而优越,自然风光绮丽多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异彩纷呈。早在公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