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扶贫案例:世行小额贷款项目 国际社会对非洲的援助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w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案例之一:
  世行小额贷款项目
  
  向穷人提供信贷帮助是减缓贫困的一个有效手段,但由于贫困群体缺乏必要的自有资金,因而受到正规信贷的约束和管制。所以,通过小额信贷扶助贫困农户、帮助其提高生活自立能力从而摆脱贫困,是当今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扶贫方式。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非政府扶贫机构,它与世界银行联手开发了有中国特色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以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1995年10月起,由世界银行提供200万美元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在位于秦岭、巴山之间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试点实施。该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农业基础十分脆弱,多数农户处于贫困状态。为有效帮助贫困农户用好信贷资金,扶贫基金会与当地政府组建了扶贫自治中心,并且一起设计了一套标准严格、目标明确的信贷制度,层层负责的贷前审查与周密细致的贷后检查保证了贷款质量。
  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之所以进展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的扶贫自治中心全体会议。每次会议首先由专业人员系统讲授实用种养殖技术,介绍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和信息,而后农户们自由交流种养殖经验及心得体会。
  双柏村农民张维炎起初觉得扶贫贷款还要还本付息,心存顾虑,后来看到加入的村民纷纷致富,又通过旁听会议加深了对项目的理解,终于下决心进行尝试。加入中心获得小额信贷后,他了解到附近要建一个魔芋加工厂,需要大量原料,便搞起了种植魔芋的项目。两年下来,不但吃穿问题解决了,还购买了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蒿坡村农民汪从意1999年贷款1000元搞爆米花经营取得成功。第二年继续贷款后,他又自己加钱购买了在当地比较昂贵但又十分需要的榨油机,搞起了“来料加工”的榨油项目,预计年净收入可达7000元,生活蒸蒸日上。双柏村的农民们说,如果所选项目合适、方法得当,每年贷款1000元至少能净赚600~700元,多的能净赚2000元左右。
  持续五年的小额信贷,使贫困农户们在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往日衣食不保、目不识丁的农民们,如今不但能够吃饱穿暖,而且已经开始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扶贫案例之二:
  国际社会对非洲的援助
  
  非洲是当今世界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在这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黑色大陆,贫穷和饥饿却时时威胁着可怜的人们。
  尽管外部援助不是非洲国家消除贫困的惟一措施,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减免债务和实行公正的贸易政策则是帮助他们与贫困作斗争的重要手段。第三届联合国最不发达会议通过的《2001年~2010年支援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呼吁发达国家采取切实措施,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援助并减免其债务。2002年6月在加拿大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也把援助非洲作为一项重要议题。会议通过的《非洲行动计划》表示,在未来四年里对非洲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再增加120亿美元,免除22个非洲重债贫穷国家190亿美元的债务,帮助非洲国家发展贸易、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医疗条件和开展艾滋病防治,等等。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爱尔兰、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国1/4以上的官方发展援助都用于援助非洲。
  增加的发展援助主要投入到几个重要领域,尤其是卫生和教育领域。在卫生领域,有的援助国又主要把援助资金用于消除小儿麻痹症、艾滋病、结核病及疟疾等疾病。例如,美国宣布今后五年将在12个非洲国家和两个加勒比国家投入120亿美元用于抵抗艾滋病。在教育领域,许多援助国都着力于提高低入学率国家的小学入学率。
  此外,一些西方国家对非洲国家的债务减免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些国家的财政负担。加拿大已经承诺减免17个重债贫穷国所欠的11亿美元债务,其中的14个国家是非洲债务国;德国减免的20亿美元债务中有10亿美元是非洲国家的债务;意大利承诺减免非洲重债贫穷国约45亿美元的债务;日本已经免去了非洲国家所欠的近30亿美元债务;科威特免去了4个非洲国家的债务;澳大利亚也免去了1个非洲重债贫穷国的债务。
  国际社会对非援助的模式也有所改进。2002年6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2002年最不发达国家》的报告,提出了以增加穷国的决策自主权、将脱贫战略的核心由结构调整转变为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国际环境等作为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脱贫新模式。其目标是通过宏观经济的增长、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融入全球经济等措施,使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翻番。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扩大各国的决策自主权,让有关国家自己负责脱贫战略的制订、调整和执行,而不再由世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各国应确保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使更多的穷困人口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其他文献
“拉美化”、“拉美病”、“拉美现象”:    太平洋彼岸的拉美,长期以来很少引起我们的关注。但在2004年上半年,有很多中国人在谈论“拉美化”。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似是而非的伪命题,把一个负面的、消极的拉美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五花八门的定义    什么是“拉美化”?以下是笔者在因特网上随意找到的“拉美化”的定义:  ●所谓“拉美化”,是指拉美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选择“外资主导型”开放道
期刊
民主、共和两党,纷纷花大力气在选票的技术环节上打主意,相互监督,力争将更多支持本党的选民推入投票站。而种种天方夜谭般的投票怪闻的产生,是不是正揭示着民主的一点点异化呢?  投票还有手段吗?不就一人一票,匿名投票,写下自己中意的候选人?事实并非如此。作为老牌民主国家的美国,各种操纵和影响选票的手段也在二百年来不断翻新。每次大选中,两位候选人不仅互相攻讦政策,也相互较量手段。由于2000年民主党候选人
期刊
不管《灭亡》有多少缺陷,它或多或少让今天的德国人在银幕上“亲身经历”了一个“三维”的希特勒,看到了这个魔鬼的另一面。他不是青面獠牙?他和蔼可亲,甚至可怜巴巴?但是,任何直观印象并不能改变他是魔鬼的结论,只是给人一种暂时的困惑。困惑过后,人们获得的是更大的免疫力。只有走近魔鬼,才会告别其幽灵,犹如一个辩证的心理医疗过程。   1945年4月17日,纳粹德国末日来临,与希特勒一起被苏联红军围困在柏林
期刊
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与20世纪的中国紧密相连。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伟大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在中国的外事活动中,在国际交往的舞台上,一直活跃着邓小平的身影。  在长期的外事活动中,邓小平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新政策,构成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而且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外交风格。他非凡的胆识、超人的智慧、豁达的胸
期刊
我们7月4日对中日关系7-9月份发展趋势的预测出现了较大误差(见本刊第14期),在此请求读者们的原谅并对此次预测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一、2004年7-9月中日关系的基本事件及走势    7月,中日关系下降。该月较重要的负面事件是:2日,日本首相小泉强调每年都要去参拜靖国神社;7日,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紧急约见日本驻华大使,就日本政府派船到有争议的东海海域进行海底资源调查所采取的单方面行动提
期刊
误打误撞进入情报界,进得门来先灭火;风口浪尖上的位子不好坐,有可能成为最短命的掌门人。  自从6月2日特尼特代人受过(因伊拉克情报“误导”)辞职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正式职位一直虚悬。9月22日,参议院经过六个小时的辩论,以77票对17票批准了布什总统的提名,现任众议院常设情报特别委员会(“众情委”)主席的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波特·戈斯(Porter Goss)为中央情报局新掌门人。    他
期刊
美国是内政和外交高度一体化的国家,外交问题影响大选,大选通过改变美国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反过来塑造外交政策。    为什么没提台湾问题    对美国来说,台湾问题属于外交和安全问题。这次大选中,一方面外交和安全问题主导了竞选运动,另一方面,台湾问题却几乎没有被提及。为什么?  第一,这说明台湾问题还没有排到美国的主要政治议程当中,不是美国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对美国来说,反恐、伊拉克战争、朝核危机、伊朗
期刊
由于殖民地的历史,美国印度裔移民英语流利,而且熟悉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又顽强地坚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比留在印度的人更像“印度人”。  2004年春天,融合了印度和西方特色的音乐喜剧《孟买之梦》登上了美国百老汇的舞台,再次引发美国民众对印度音乐的广泛关注。其实这只是近年在美国掀起的“印度热”中的一幕。如今美国的南亚人社区遍布全国,印度裔移民在南亚人社区内外建立起各种具有种族特色的设施:印
期刊
10月8日~9日,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尽管存在着种种问题、困难和制约因素,亚欧会议的前景依然看好,这是因为促成和推动这一进程的驱动力仍然十分强劲,并在继续增强。只要这强劲的动力依然发挥作用,亚欧会议进程就能排除障碍,继续稳步向前推进。  亚欧会议已经八岁了。下一步该怎么走是在河内召开的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关注的重点。    十个欧盟新成员和三个东盟新成员    1996年首届亚欧首
期刊
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不久前表示,未来十年,全球贫困人口将会减少一半。  全球贫困人口绝对规模居高不下。尽管我们在反击贫困的斗争中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今后的扶贫之路依然不平坦,有时还会更加艰难坎坷。但是,人们追求富足、向往公平的愿望永远不会减弱,并会不停息地为之奋斗。当然,扶贫之路上的经验教训是要及时总结的……  20世纪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极为丰富的世纪。然而,在我们这个富裕的星球上却大面积地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