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移民,跻身美国金字塔顶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suorenj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殖民地的历史,美国印度裔移民英语流利,而且熟悉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又顽强地坚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比留在印度的人更像“印度人”。
  2004年春天,融合了印度和西方特色的音乐喜剧《孟买之梦》登上了美国百老汇的舞台,再次引发美国民众对印度音乐的广泛关注。其实这只是近年在美国掀起的“印度热”中的一幕。如今美国的南亚人社区遍布全国,印度裔移民在南亚人社区内外建立起各种具有种族特色的设施:印度杂货店、印度诊所、印度教神殿、印度服装店等等。印度裔移民还用“拉西米”或者“圣雄甘地”等具有明显印度特征的名字为他们居住、工作地区的购物中心、广场和街道命名,而且他们的这种行为还得到当地政治家的支持;印度的独立日和其他节日现在被各个南亚人社区的当地政府机构所承认;在美国的各个音像商店很容易找到印度宝莱坞出产的影片;美国的各种超市都在汉堡包旁边摆上咖喱饭……这股“印度热”表明印度裔移民的文化已经逐渐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而印度裔移民也正得到美国社会更多的认同。
  
  快速实现“美国梦”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印度裔移民对欧美等国有较普遍的认同感。他们精通英语,在文化理解、情感沟通以及生活习惯上都比其他亚裔群体更能适应美国的生活。与大多数的亚裔移民选择居住在美国西部相比,印度裔移民散布在整个美国,而且很少像华裔和韩国移民那样建立种族庇护地。由于许多印度裔移民作为科学家、工程师、健康专家受雇于美国的工业和服务部门,因此他们倾向于在大城市或者大城市周围的高科技公司、医院、大学、宾馆等附近定居。大约70%的印度裔移民居住在美国八个主要的工业都市州: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新泽西州、得克萨斯州、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伊利诺伊州和俄亥俄州。其中纽约州和新泽西州曾被认为是印度裔移民的首都,那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早期这两个州吸收了大量从事医学专业工作的印度移民,随后越来越多的印度移民定居在这两个州。尽管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印度裔移民的数量小于其他亚裔群体,但由于90年代以后大量移居美国的印度软件工程师聚集在这一地区,加州印度裔群体的增长速度比其他各州都快。
  印度人较大规模地向美国移民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持续至今。在过去10年里,全美印度裔人口增加了106%,总数达170万人。印度裔移民主要来自印度城市中产阶级家庭,而且在印度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职业训练。据美国移民局统计,在2001年批准的H-1B(非移民类工作签证)中,印度人高达331206名,占48%;而2002年获H-1B签证批准最多的也是印度人,共197537人,占33%。由此可见,移居美国的印度人大多是被称为“人才流失″的“技术移民”。美国印度裔移民的这种高技术、高学历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印度裔移民到了美国之后如鱼得水,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比较容易晋身为“成功人士”。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印度裔移民中高薪阶层人士的比例高达62%,中产阶级占18%,仅有20%是低收入者。
  从整体来讲,印度裔移民在美国遇到了机会,而不是限制。与其他亚裔群体相比,大多数印度裔移民的职业在移民前后没有很大的变化,他们往往能够在美国继续从事收入较高的专业工作。在某些专业领域,印度裔移民的地位和重要性尤为突出。例如,美国医疗专业中,印度裔移民是最大的外来群体,因此美国的印度籍医师协会成为美国医生最大的种族团体。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最近十几年来自印度的高科技人才在美国的信息技术、航天、原子能开发等高科技和国防研究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印度裔工程师在硅谷的表现尤为突出。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中印度裔美国人多达30万人,而硅谷40%的网络公司创始人也是印度裔移民。有人说如今硅谷已经成为一座“印度乐园”。美国人也笑称,“在硅谷任何一家公司,你都能闻到咖喱的味道”。浓郁的南亚风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随处可见,并已经改变了当地的社会文化风貌。此外,印度裔移民还在美国的金融、艺术、媒体等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国职业和社会金字塔尖顶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印度裔移民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实现“美国梦”有多方面原因,但根本原因之一是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印度本国十分重视教育。印度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7%,而印度青年中大学生入学率更超过6%。因此60%的印度移民在迁居美国前就已获得大学学位。而在美国的印度裔移民中近30%的人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而且多是美国一、二流大学基础和尖端科技系科的高材生。美国印度裔家庭也非常稳定,92.7%的18岁以下的孩子生活在双亲家庭中,这个比例高于美国其他所有族群。家庭的稳定使得印度裔孩子(无论出生在印度还是美国)能够很好地继承父母重视教育的传统,并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很多印度裔移民是在美国完成高等教育学业后获得美国公民资格的。由于美国近年来经济持续稳步发展,高科技人才奇缺,大部分印度留学生因具有熟悉英语、适应能力较强等竞争优势,毕业后都能在美国找到工作,逐步转换成永久居民身份。
  
  背负着祖籍国的“社会文化行李”
  
  纵观国际移民史可以发现,任何移民在迁移过程中总是带着自己的“社会文化行李”,这份行李中包括预先确定的社会认同、宗教信仰和实践、控制着家庭和血族关系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饮食衣着习惯和语言。美国的印度裔移民也是如此。
  虽然他们在美国获得了成功,但是他们一直为本民族的历史、文明、价值观感到自豪。在美国,每个印度裔移民都非常自觉地培养、维护自身和后代的种族认同。尽管大多数印度裔移民接受了西方科学思想的教育和训练,但他们仍然笃信:如果他们每天向家庭的守护神焚香祷告,在斋日禁食,按照教规履行社会责任,那么家庭的幸福和财富将会与日俱增。为了维护他们的宗教,印度移民建立了很多印度教、耆那教和锡克教神庙。即便是在硅谷这样的高科技圣地,印度裔移民同样建立了大量的宗教场所,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建中。对于美国的印度裔移民来说,神庙不仅仅是他们礼拜的地方,更是他们提高文化认同的心灵寄托。许多印度裔移民还会带子女回到祖籍国进行宗教旅行,参观心仪的圣地。虽然美国的印度裔移民比华裔、韩国裔等群体更熟悉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但是他们仍然坚持以传统的价值观为其生活方式的基础。而且随着他们经济、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新一代印度移民不仅坚守本民族的文化,而且比其父辈更情愿、更努力地传播印度特色文化。印度的饮食、音乐、电影、服装、瑜伽等在美国日渐流行。
  近年来美国印度裔移民与祖籍国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多。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使得印度政府鼓励移民,坦然面对“人才流失”。与此同时,近年来,印度政府也通过法律、税收、资金、设施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努力为回国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注重大力开发美国印度裔移民对印度发展的积极作用,为提取“智慧银行”的利息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印度政府各种政策鼓励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印度裔移民回到印度创业。这些印度裔移民在美国闯荡多年后,不仅带回了资金、先进的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的各种经验,这些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一些研究移民的学者预言:印度的未来将有赖于海外的印度裔移民。
其他文献
55年前,新中国诞生仅四天,罗马尼亚即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罗马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谈起中罗友谊,有许多传颂的佳话。早在17世纪,一位名叫斯帕达鲁的罗马尼亚人来到中国,撰写了《中国漫记》一书,成为史料记载中与中国交往的罗马尼亚第一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名罗马尼亚医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去年5月,在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特殊时刻,罗马尼亚总理讷斯塔
期刊
住在美国加州的工程师新唐人、北京学者王文峰,都提笔写出了对布什和对这次大选的看法,但两人的观点截然相反。让我们把两篇文章对照来读吧。    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    与国内的朋友谈起这次美国大选,常常被问及:为什么大选的结果会是这样?  在布什第一任期的四年间,美国在财政和经济方面一团糟,目前的赤字竟达天文数字般的4500亿美元,可以说史无前例。要知道,四年前布什上台之日,克林顿政府为他留下了26
期刊
倪征 :把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送上绞刑架;在78岁高龄成为新中国首任国际法院法官;为提升祖国的国际地位、为祖国的不断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2003年9月3日,敬爱的倪老(倪征 同志)与世长辞了。他走得那么急促,是我未想到的。就在2003年年初,外交部条约法律司邀集原在条法司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老专家与全司同志欢聚一堂,共庆新年。倪老兴致勃勃地出席了这次集会,还在会上演唱了一段昆曲。“非典”前夕,倪
期刊
“拉美化”、“拉美病”、“拉美现象”:    太平洋彼岸的拉美,长期以来很少引起我们的关注。但在2004年上半年,有很多中国人在谈论“拉美化”。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似是而非的伪命题,把一个负面的、消极的拉美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五花八门的定义    什么是“拉美化”?以下是笔者在因特网上随意找到的“拉美化”的定义:  ●所谓“拉美化”,是指拉美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选择“外资主导型”开放道
期刊
民主、共和两党,纷纷花大力气在选票的技术环节上打主意,相互监督,力争将更多支持本党的选民推入投票站。而种种天方夜谭般的投票怪闻的产生,是不是正揭示着民主的一点点异化呢?  投票还有手段吗?不就一人一票,匿名投票,写下自己中意的候选人?事实并非如此。作为老牌民主国家的美国,各种操纵和影响选票的手段也在二百年来不断翻新。每次大选中,两位候选人不仅互相攻讦政策,也相互较量手段。由于2000年民主党候选人
期刊
不管《灭亡》有多少缺陷,它或多或少让今天的德国人在银幕上“亲身经历”了一个“三维”的希特勒,看到了这个魔鬼的另一面。他不是青面獠牙?他和蔼可亲,甚至可怜巴巴?但是,任何直观印象并不能改变他是魔鬼的结论,只是给人一种暂时的困惑。困惑过后,人们获得的是更大的免疫力。只有走近魔鬼,才会告别其幽灵,犹如一个辩证的心理医疗过程。   1945年4月17日,纳粹德国末日来临,与希特勒一起被苏联红军围困在柏林
期刊
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与20世纪的中国紧密相连。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伟大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在中国的外事活动中,在国际交往的舞台上,一直活跃着邓小平的身影。  在长期的外事活动中,邓小平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新政策,构成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而且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外交风格。他非凡的胆识、超人的智慧、豁达的胸
期刊
我们7月4日对中日关系7-9月份发展趋势的预测出现了较大误差(见本刊第14期),在此请求读者们的原谅并对此次预测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一、2004年7-9月中日关系的基本事件及走势    7月,中日关系下降。该月较重要的负面事件是:2日,日本首相小泉强调每年都要去参拜靖国神社;7日,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紧急约见日本驻华大使,就日本政府派船到有争议的东海海域进行海底资源调查所采取的单方面行动提
期刊
误打误撞进入情报界,进得门来先灭火;风口浪尖上的位子不好坐,有可能成为最短命的掌门人。  自从6月2日特尼特代人受过(因伊拉克情报“误导”)辞职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正式职位一直虚悬。9月22日,参议院经过六个小时的辩论,以77票对17票批准了布什总统的提名,现任众议院常设情报特别委员会(“众情委”)主席的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波特·戈斯(Porter Goss)为中央情报局新掌门人。    他
期刊
美国是内政和外交高度一体化的国家,外交问题影响大选,大选通过改变美国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反过来塑造外交政策。    为什么没提台湾问题    对美国来说,台湾问题属于外交和安全问题。这次大选中,一方面外交和安全问题主导了竞选运动,另一方面,台湾问题却几乎没有被提及。为什么?  第一,这说明台湾问题还没有排到美国的主要政治议程当中,不是美国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对美国来说,反恐、伊拉克战争、朝核危机、伊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