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 何时补齐协同育人的“短板”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0060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已经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規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重要的教育议题。从宏观层面说,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升华,是将儿童变成人才的地方;从微观层面看,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终端体现,儿童生活在社区中,儿童发展在本质上是由其在家庭、在学校、在社区的经历所构成的。协同育人的目标,正是积极建立家校社相结合的立体式、全覆盖育人网络,发挥不同主体各自的优势。然而实践中,社区教育往往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成了协同机制中的“短板”。
  有学者指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概念窄化,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性,而割裂教育的社会性和社区性。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社区是儿童的重要教育资源,它的功能无法被家庭和学校完全替代。缺少了与社区的接触和交往,儿童被困在刷题的角落里:在抽象的知识学习中,他们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资源都在萎缩,精神世界也走向封闭,现实感愈发薄弱。儿童成长离不开社区的大课桌。让孩子了解社区、了解身边存在的问题,从而逐渐理解和参与社会,学会建立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有效避免孩子陷入学习和生活的无意义状态。
  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出的强烈信号。创新并非凭空而来,儿童对知识的渴望还需匹配恰当的方法,才能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解决“需求”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避免创新沦为空中楼阁,为育人改革指明了方向。社区为创新人才的孕育提供了百花盛放的大讲堂。从兴趣爱好出发,融入社区,儿童在熟悉的环境里换个视角认识世界,在实践和碰壁中调整策略,逐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社区教育在地化的育人方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保障创新素质培养的针对性添上一把火。
  疫情改变了世界的生态,也加快了教育转型的脚步。当终身学习成为席卷世界的潮流,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才能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变化和挑战。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囊括了学前、学校和继续教育,其终身性、全民性、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社区教育要在开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以生态治理的思维审视,城市化进程中,缺失了社区教育的弥合,“化人”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在社区教育短缺、无法跟进育人需求的情况下,家校也将在孤岛困境中徘徊。社区把孩子带入多元包容的存在,是培养整体思维的活教材。重塑学习环境,打破学科界限,社区教育将教育乃至社会转型的治理问题囊括其中,也成为撬动教育转型的重要支点。
  新时代社区教育,亟待探索新内涵,赋予新价值。这是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要求,是满足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推动教育转型未来发展的命题。
  不同于义务教育拥有强大的政府支撑、丰富的优质资源、完善的格局体系,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战略背景下,社区教育的发展要朝向何方?怎样建立符合家校需求、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社区教育如何有效整合地方政府、学校、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方资源?又如何在儿童发展取向下,反哺社区居民,实现长足发展?本期“聚焦”,我们带着疑问,探索补齐“短板”之道。
其他文献
立德树人有着丰富内涵,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求以人为本,通过适合的教育来发展人,提供恰当的环境支持,护佑每个幼儿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求立足全面发展观,在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及品格教育,培育有坚定文化自信、自理自立的时代新人。带着对立德树人的深层思考,幼儿园相继展开了实践,探索学前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
期刊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强调的是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一方面,教育离不开生活,也就是教育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教育可以让幼儿了解生活,学会生活,有计划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基于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学习,充分挖掘、盘活可利用的“生活教育”资源,为幼儿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以“生活”为教育内容,练就自我服务本领  幼儿园围绕“回归生活,练就三
期刊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园始终以课题为抓手,加大教科研推進的力度,走‘以研兴园’之路。  “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尤为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广东省深圳市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的“双区”身份,作为深圳市的市属幼儿园,应如何推动园所高质量发展?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制度、治理、质量、智慧、志气、旗帜六个方
期刊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让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是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的教育观念。以“问题式探究”作为支持师幼共同成长的途径、以师幼提出的“真”问题为探究导向、以有效的师幼互动为抓手、以促进幼儿实现深度学习为目的,我园从教师支持幼儿、管理者引导教师两个层面,在发现、解决问题中促进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依托健康教育建设,我园借助“秋季运动会”的筹备与组织,从方案设
期刊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人们了解自然的一道桥梁。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尝试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展开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实践中体验、感悟,通过了解节气熟知自然界的规律,感受自然的奥秘。  白露节气与升旗活动相结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学之初,迎来了白露节气,恰好赶上我们第一次负责升旗活动,于是白露的选材就成了升旗活动中与孩子们分享的首选内容。我们从小小主持人的发
期刊
幼儿自我管理,指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学前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迅速,是自我管理能力的萌芽时期。在区学前教育“大视野”课程的指引下,上海市嘉定区曹王幼儿园开发并利用周边资源,开展“快乐健康行”活动。幼儿自主安排行走时间、地点、路线及所需物品,自行选择行走伙伴,锻炼了体能,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  争做出行小主人,萌发自我管理意识  “快乐健康行”是我园特色活动。幼儿们会问:“
期刊
文化是教育的基础,弘扬优秀文化,对师幼文化自信与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实践,培养有文化根基的教师和幼儿。  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有理想信念的教师。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文化根基的幼儿,离不开具有文化底蕴的教师。北京市大兴区第十一幼儿园的教师年轻、有活力,但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理性
期刊
当代少年儿童已经习惯通过新媒体了解各种时事新闻,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各种讨论。鉴于此,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应当适时、适度、恰当地引入时事新闻,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培育学生良好法治观念。  朱熹《观书有感》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把时事新闻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分析社会热点、舆情事件,深度解析新闻背后隐含的道德与法治精神,学以致用,激活课堂,
期刊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新时代赋予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地区“学前学普”行动试点的光荣任务。作为省级示范园,四川省凉山州机关第一幼儿园深刻认识学普行动,主动承担工作,探索创新教学资源,多角度示范引领,为学普的推动而努力。  深刻认识“学前学普”的时代意义  学普是国家对教育扶贫的支持。国务院扶贫办选择凉山作为民族地区“学前学普”行动试点,是国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帮助凉山彝族自治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举措。
期刊
在融合教育成为特殊教育发展潮流的大背景下,自闭症幼儿需要怎样的环境支持、学校应如何开展工作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探索自闭症幼儿随班就读的教育经验,创设支持其主动学习的环境。  明确教育目标。自闭症幼儿教育的目标是融入主流环境。这类幼儿兴趣狭窄、社交技能缺失、行为问题严重,要引导并支持他们与周围环境互动。提供环境支持是他们融入普通学校的关键,园所从自闭症幼儿的教育需求出发,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