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e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色的九月,学校又迎来一批初一新生。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摇身一变,由小学生成为了中学生。作为班主任,若能在这时不失时机地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将为今后的班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成功地开展学前教育,必须要准确地把握新生的心理状态,弄清在这个特定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尽管这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色彩斑斓且内容各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分析,就不难发现他们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
   1.强烈的新鲜感
   走进新的学校,接触到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一种全新感受会在他们的心中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会感到天地都为之一新。这种新鲜感是普遍具有的,如果我们对这种新鲜感巧加“点化”,就可以使之成为促使学生飞跃进步的“起跳板”。
   2.朦胧的自豪感
   由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履历的一大跨跃。在这段时间里,负责的家长会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对子女进行教育,提高对他们的要求;热心的邻居、亲友会半是戏谑、半是认真地激励他们:“今非昔比了,都是中学生了。”这一切都会使他们的心田里滋生出一种朦朦胧胧的自豪感。如果我们给这种自豪感加以适当的“催化剂”,就可以使之转化为一股推动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
   3.两种截然相反的自欺欺人表现欲
   一些在小学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由于已习惯于做教师的助手,做同学的领袖,因而在他们潜意识里,有一种希望继续当学生干部的欲望。为了实现这种欲望,在与班主任的接触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积极的助手姿态,希望老师发现他们,起用他们。小学阶段在文艺、体育、美术等方面形成特长的学生,则渴望在中学里一试身手,显示才华。这些都是应该珍视的积极的自我表现欲。也有少数在小学中表现不良的学生,进入中学后仍不思收敛,还想在新的学校结帮派、占地盘、树“威信”。这种消极的自我表现欲是一在隐患,它不仅会严重妨碍这类学生的成长,而且会对班集体的稳定构成威胁。
   4.对新的集体生活的热切期待
   进入一个新组建的班级,学生们对新的集体生活普遍存在一种期待感。他们期待着新的班级组织的建立,期待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但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他们自己在新的集体里处于什么位置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大教育家孔子曰:“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就中学生而言,我们必须从初一新生入学那天开始,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严格学生的坐、言、走、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无时不感到你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期间,班主任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仪容着装、谁注意礼貌用语、谁坐姿端正、谁衣着整洁等。同时要点名或不点名地指出,同学身上存在的毛病,两相对比,同学们该选择怎样的习惯已一目了然。此时,班主任要抓住时机,对同学指出行为习惯的要求。如男生不留长发、分头,女生不留长指甲等。这样,你留在学生心中的第一印象势必是可敬的班主任形象。
  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刚入校的新生都是十二三岁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孩子,他们无法处理好自己的内务,穿戴和生活用具摆设随便,针对这些学生的表现,我除了重申校园一日规范外,还耐心给予指导,通过手把手地教和让他们观摩自己身边的榜样,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自理。另外,我还用无声的语言对学生进潜移默化的教育:看到班上卫生角的扫把倒了,我不经意地走过去把它轻轻地扶正,学生洗刷完毕,有些粗心的男孩子挂毛巾时前后半部分没对齐,光走上前去帮他拉扯整齐。这,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对学生来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微妙地发现他们的一些行为更规范了。
  除了行为习惯,班主任更要注重培养新生的学习习惯和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时间多,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但到初中后,随着班级管理工作的进展,班主任将根据实际情况相信学生,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初中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加之由于开设的课程多,作业负担重,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因此,班主任应该抓好學生的自学能力是学习上的衔接。比如要求学生预习——主动听课——课后复习——练习巩固等。班主任与各科任老师在教学当中应注意采用教与学相互渗透的方式,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掌握好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请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让他们从身边同学身上真正获得帮助。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我们只要本着以严为纲,以爱为本的原则,多一颗爱心,给孩子们的人生当好向导,就一定能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
其他文献
【摘要】 实施分层教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由过去的“学”适应“教”改变为“教”适应“学”;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控制、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面积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落实素质
期刊
调查统计发现,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易受到心理困拢,心理矛盾突出,心理失衡现象较普遍。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由于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中学生的心理失衡现象应引起老师和家
期刊
【摘要】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高尚的品德,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学生兴趣,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思品教师 幽默 感染 激情 效率     学生是情感教育的主体,是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者,为了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感情教育,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不可少
期刊
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使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收到实效。   对语感定义上的准确把握是有效实施语感教学的前提。对于“语感”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见仁见智。顾名思义,语即语言;感即感知。“语感”就可以理解为“对语言的感知。”包括对字、词、句、
期刊
民俗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严重缺失,虽然我们教材中、生活中有许多内容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资源很少被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重视。  那么,什么是民俗文化?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突出其人文性。而“人文”概念非常广泛。广义上讲人文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涵盖在内,民俗也正是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就是人们在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
期刊
化学概念是人们对物质发生变化本质属性的认识。只有理解、掌握了化学概念,才能牢固、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进而揭示化学变化的客观规律。所以,化学概念教学一直是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能力的培养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决不可能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就能取得效果。应该寓能力培养于化学概念教学之中,在深化理解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 1.遵循认知规律,把握概念的阶
期刊
如何开展数学复习教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长期在一线从事数学教学,有着多年毕业班教学经验,并密切关注着高考动态,不断探索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策略。关于如何做好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我感到有以下几个方面很值得我们深思。   1.起点过高的反思   教学中有一个关键环节是教师要找准教学出发点。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那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进而去启发引导学生,让
期刊
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该做到培养预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尊重学生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已有知识,行动自主、讲究合作;对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  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
期刊
【摘要】 生态课堂应是“体验”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因此,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关键词】 生态 体验       “体验性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及事物进行内省体察,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形成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它是一种以全新
期刊
【摘要】 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向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挑战。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有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