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状况探究

来源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广东省高校的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进行了调研,研究结果发现,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动态总体情况良好,具有较强的爱国情怀,拥护国家方针政策。但也存在部分留学归国人员思想不稳定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校际间结构分布不均、素养良莠不齐、思想统战方式单一、政治参与度不高等现象。本文从完善制度保障、构建实时管理系统、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政治参与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加强留学归国人员思想统战工作的路径。建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实时跟踪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以进一步加强思想统战工作。
  关键词:广东省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我国步入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继续深入推进,留学人员归国热潮高涨。作为留学归国人员聚集高地的高等院校,留学归国人员已逐渐成为师资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绝大部分留学归国人员都能在工作中发挥其作用,但这些留学归国人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归国预期呈现多元化特点,其与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仍需时间考证。随着高校留学归国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 “水土不服”、“三观不稳”等思想问题逐渐凸显,这些现实问题对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实时掌握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动态,强化其政治共識、增强其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加强其为民族振兴的责任感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基本情况
  本文探讨的留学归国人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高校教师选派出国研修后归国人员;另一类是高校从海外引进的教师。根据教育部统计结果,201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校教职工248.75万人,专任教师167.28万人;广东省拥有普通高校154所(含独立学院),位居全国第2位,本科高校67所,在校生人数超200万人(含研究生),专任教师超十万。[1]为了了解广东省各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情况,共向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12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综合类、财经类、工科和农学等高校)的人事处发放了调查问卷,最终收回9所高校的有效问卷。通过调研发现,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基本情况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留学归国人员逐年递增但校际分布不均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高校留学归国人员逐年递增,占据各高校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部分。校际间存在留学归国人员占比、年龄结构不均衡的情况。沿海和东部发达省份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占比较高,中西部地区尤其欠发达地区占比偏低;985、211高校或新兴高水平高校的留学归国人员占比较高,地方普通高校教师中留学归国人员占比相对较低;一线城市的高校占比相对高,二三线城市的高校占比较低。各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年龄结构不尽相同。中青年教师是留学归国人员的主体,各高校的留学归国人员主要集中在35-45岁期间。这部分人员是各高校的核心师资力量,但各大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年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兴高校的留学归国人员相对年轻化,老牌名校和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走在前列,其留学归国人员年龄相对大些。
  (二)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素养良莠不齐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及各省市加大了留学人员归国优惠政策力度以吸引人才回流,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学历人才纷纷回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是高水平人才聚集和核心科技研发的主场地,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引进留学人员的人才工作站,各高校留学归国人员主要包括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留基委选派访学、学校选派出国访学交流与国境外攻读学位等人员。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学以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国家留基委选派为主,地方普通高校以攻读学位和学校选派为主,高层次人才较少。综合实力强的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较高,海外经历实现方式也多样化,留学归国人员的综合素养也较强;地方普通高校和中西部地区国际化程度偏低,海外经历实现方式相对单一,留学归国人员综合素养相对较弱。各大高校的引进政策与学校具体定位密切相关,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水平也不尽相同,实力相对弱的高校在人才引进时优势不足。有些留学归国人员能很快适应国内工作生活并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但也有部分留学归国人员存在引进后“水土不服”无法适应国内高校工作生活环境,思想波动较大,从而导致人员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三)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方式较单一
  目前高校对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较单一,以座谈会、个别谈话形式为主。各高校基本上都是一年2-4次的座谈会为主,缺乏日常思想动态跟踪和适时开展针对性的思想工作机制,思想统战工作方式有待创新。作为师资队伍中日趋壮大的团体,由于受国外的政治、经济与宗教思想的影响,留学归国人员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思想观念也或多或少会发生改变。从调查结果来看,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基本稳定,但也有部分人员思想尚不稳定。究其原因,主要与思想统战工作方式单一,对其思想动态未能及时掌握并进行有效处理有关,以致出现对引进政策、管理理念不满等问题的发生。各高校需重视和加强对留学归国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丰富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增强留学归国人员的归宿感,这应成为今后高校统战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政治参与度不高
  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普遍学历较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其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受国外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等影响,明显融合了中西方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环境存在对比观念。他们大多数以科研工作为重,通过国际交流平台关注时局,但对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对高校管理工作和建设规划等参与度不高。甚至存在少数留学归国人员对国家政治信仰和高校政策的认同程度不高,归国后难以适应,人才流失现象时常发生。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政治面貌以群众为主,中共党员与民主党派占比低。这种结构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思想统战工作是一个高校稳定的核心问题,而加强和改进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意识形态工作则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二、各大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校教师是培养国家接班人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导者,他们的言论和思想状况直接影响接班人的价值取向和潜在社会规范的培育。[2]而留学归国人员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其产生的思想影响具有滞后性。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加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动态研判,整体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质量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的因素众多,既有内在的因素,还有外化的因素。各大高校越重视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状态和言论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越受重视,越有利于国家接班人的价值观取向和潜在社会规范的培育。[3]
  (一)制度是制约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分布的核心因素
  国家将国际化发展战略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加大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鼓励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开通了创业、职务晋升等绿色通道,完善了薪酬机制和社会制度保障制度等。目前,高校的人才引进制度以货币化奖励为主,主要是通过科研启动经费方式实现,单位领导重视程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等,也是制約留学归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国内科研系统和规定要求等方面存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其科研学术的成效。此外,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以及住房、子女教育等其他制度的完善程度同样也是吸引归国人才的有力举措。各大高校的发展定位和综合实力存在差异,因而对于留学归国人才的管理制度也各异。留学归国人员由于受国外文化影响,对个人发展保障十分看重。高校的留学归国人才管理制度完备程度影响着留学归国人员的分布,学校人才引进和国外访学管理制度越完善,对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吸引力就越大。同样,学校有制度保障、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国外学术深造和交流,也会调动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到推动国际化发展中。而从制约留学归国人才队伍壮大的因素来看,税赋优惠制度、相关引进制度的完善程度和人才激励机制是导致各大高校中留学归国人员分布不均的核心因素。
  (二)高校综合实力是影响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的关键因素
  在人才竞争时期,人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风向标和助推器,综合实力是高校获取人才竞争主动权、抢得先机的关键因素,尤其体现在资金投入力度方面。综合实力强的高校制度相对完善,且资金支持力度大,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有利于提升优秀人才的引进成功概率,并提高其为学校服务的质量。高校综合实力越强,资金投入力度越大。当前工资待遇是高层次人才选择工作单位的主要评价标准,是促使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待遇越高,越无后顾之忧,思想稳定性就越高。同时,综合实力越强,越重视国际化发展,配备的思想统战工作人员素质也会越高。反之,倘若高薪聘请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花大钱引进的留学归国人才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其主动性不强,难达预期效果,导致师生的认可度不高,易引起留学归国教师的思想波动。[4]因此,高校的综合实力是直接影响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的关键因素。
  (三)高校思想统战工作方式是影响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的直接因素
  高校思想统战工作以直接与留学归国人员接触为主要形式,其服务方式和水平对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动态影响也最直接。目前高校的留学归国人员思想统战工作以座谈会、个别谈话为主,虽然这些提供服务的方式是普适性的,但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实际情况、个性需求却未有深入的了解和关注,统战工作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目前,各大高校均有不少静态化的留学归国人员的服务管理系统平台,主要用于收集个人基本信息,然而,人的思想是受环境影响而动态变化的,这些平台真正能发挥的作用不大。思想工作需要掌握动态的个性化需求,但目前的管理平台沟通、反馈和参政议政渠道并不通畅,对实时掌握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动态起不到实际作用。获得留学归国人员的信任是做好思想统战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高校统战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及时获悉个人实际需求,并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服务和有效的处理方案。例如,部分留学归国人员或是为子女教育忧心,或是对国内科研现状有看法,或是对薪酬待遇不满等,提供正确的服务方式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留学归国人员的意识形态多元化,既要实时跟踪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动态,又要做好保密工作,否则统战工作就会适得其反。[5]留学归国人员具有国际化视野、学历学位高等特点,所以对统战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要求也高,但是,综合目前各大高校的具体情况来看,统战服务队伍具有随意性,专业化程度不高。统战工作队伍配备情况能够直接影响统战服务工作质量,因此,各大高校应当建立起专业化的统战服务队伍,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有效服务。
  (四)高校政治参与环境是影响留学归国人员思想稳定的外部因素
  国家的政体、文化、思维、信仰与人文环境等存在差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观念。高校的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容易产生与政治没有太多关联的错觉,但是无论国家大小,政治是政府治理国家的行为,影响着在该国生活的每一个人,渗透在每一个角落。不同的政体,治理国家的行为存在差异,对每个留校归国人员思想影响也就不一样,由此不可避免的产生的对比和冲突,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6]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各高校政治环境是影响留学归国人员思想的重要外部因素。高校重视引导留学归国人员参政议政,鼓励留学归国人员用国际视野来共商共议当前国家大事,那么留学归国人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就高些。目前,留学归国人员的政治面貌群众占大多数,如果强调“术业有专攻”,没有良好的参政议政环境,有的人甚至认为引进他们目的是为了科研任务,科研以外的事务无关紧要,留学归国人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就会偏低。
  三、加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工作的对策   基于思想政治领域、教师发展和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基础,结合当前广东省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统战工作特点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升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稳定性。
  (一)完善思想统战工作的制度,实现均衡发展
  制度是保障,加强高校思想统战工作完善配套管理制度是促进均衡发展的关键。留学归国人员思想统战工作是一项整体工程,学校的总体规划是纲领,首先需由学校党委领导,做好顶层统筹规划,筑巢引凤。其次由统战部门牵头实施,学校组织、人事、外事等相关职能组成工作小组,齐心协力,完善人才引进、工资待遇和人才选拔等相关配套支持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形成人才引得来又留得住的良性循环。由制度保驾护航,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多元发展,既注重学术发展,也强调教学,科研教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接班人,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库支持。[7]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引进和培育适用的留学归国人才,可以减弱综合实力和区域条件的制约,促进校际间、区域间均衡发展。
  (二)构建动态管理系统平台,实施精准统战服务
  思想统战工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只有将思想统战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及时掌握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精准地提供服务,才能将思想政治问题消化于无形。滞后的服务会使思想统战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因而创新统战工作手段是做好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思想统战工作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的思想统战工作也应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师发展和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基础,建立统一的思想动态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对高校归国留学人员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平台采集的实时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引导其正确认识和满足合理的现实需求相结合,提高思想统战工作针对性,加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促使其发挥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学校、国家服务。
  (三)创新思想统战工作方式,促进个性化发展
  高校开展留学归国人员思想统战工作,需要贯彻落实国家留学归国人员管理制度和人才建设的“四个尊重”方针,落实国家留学归国人员管理制度,营造宽松平等的学术环境和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面对留学人员归国后对国内文化环境的再适应问题,高校可利用管理系统平台采集的实时数据,掌握个性化需求,及时沟通,提供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精准服务,将思想统战工作与个人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地满足留学归国人员的个性需求并帮助其解决实际难题,尤其是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如住房、子女教育和科研经费等,营造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此外,我国留学归国人员多是从西方国家学成归来,这些国家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人人平等,而中国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家国情怀,注重仁义礼智信,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社会人际关系相对复杂。人际交流是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可通过定期举办文学沙龙、午餐会等方式搭建交流平台,鼓励个性化发展。创新思想统战工作的服务方式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服务工作的实效性,有助于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国内工作生活环境稳定思想。
  (四)优化统战工作环境,激发政治参与主动性
  留学归国人员受国外所谓民主平等思想和政治自由的文化影响,他们普遍具有较强参政议政意愿和参政议政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也有独到见解。高校应着力营造良好的参政议政环境,选拔政治素质好、专业素养高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人员为代表,组建一支留学归国骨干队伍,进行分类培养,引导他们加入到统战工作队伍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与组織领导能力等。统战工作抓重点,发挥领头人作用,在骨干队伍中定期选派代表到党校、红色基地研修班等学习,加强其政治素养及其综合素质,为高校储备具有国际化视野、学术水平高后备干部队伍。[8]注重提升留学归国人员中党员的占比,提高党性认识,鼓励学术与行政“双肩挑”,提升参政议政的参与深度,拓展多元化、多渠道的建言献策渠道,使制度建设更具包容性、开放性、稳定性。
  四、结语
  本文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利用调查问卷方法,指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存在分布不均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统战工作方式方法单一与政治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从逐步完善制度保障、构建管理系统平台、创新工作方式和优化政治参与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稳定留学归国人员思想动态的对策。基于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现状与个性特征,积极探索优化高校归国人员管理的新思路,建立统一可持续的科学管理系统平台,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发展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中,这是值得高校统战、人事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人员持续关注的重要话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19-06-15)[2020-03-28].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201906/t20190617_386200.html.
  [2]纪朝彬.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8,40(03):63-66.
  [3]刘迪.高校教师思想动态的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3):124-129.
  [4]苏一凡.广东省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十所高校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40-45+158.
  [5]钟银梅.新时代背景下宁夏地方文献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价值[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5):27-30.
  [6]孟祥韵,谷晓丰,游燕,李丹燕.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工作问题研究——以某高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2):134-136.
  [7]彭万.新时期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现状、特点与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6(10):106-109.
  [8]吴飞,张海芳.新形势下做好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3):75-78.
  责任编辑  邱翔翔
其他文献
摘 要:构建“大思政”格局,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工作载体为切入点,打造精品思想政治教育项目,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实务化,为构建“大思政”格局创设有利环境与条件。本文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为例,尝试探索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协同育人模式。高校可构建实践类、社区类、网络类等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思想
期刊
摘 要: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精细而严密的系统工程,要从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创新体系、制度体系、考核体系五个维度全面布局、全面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筑牢高校管党治党根基,以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让党旗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道路上高高飘扬。
期刊
摘 要:精神力量的培育对于“头雁”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方向引领和动力驱动作用,是“头雁”成长道路正确性的重要保障。文章从信念信仰、初心使命、红色精神、基层历练、从严治党等五方面分析“头雁”成长的重要精神力量源泉,并从实践性、时代性、制度性三个维度探讨如何以精神力量提升“头雁”的成长,以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头雁”;精神力量  2018年10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基层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举全国之力,现已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实践是对中华民族的磨炼,是对党的领导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考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疫情防控的生动现实材料,凝练价值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冠肺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重大突发事件,
期刊
摘 要: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深化,我国不断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以激励和保障学生学习。研究生资助政策旨在为学生提供生活保障,激励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弱源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了更好地检验资助政策是否达到其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本研究以413名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基于“教育公平与效率理论”和“双因素激励理论”,梳理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研究生
期刊
摘 要:宣传思想工作进入守正创新的新階段。正确认识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准确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对守正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紧紧把握“守正创新”的本真要义,积极探索理念、机制、手段、形式、内容和队伍建设创新,努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牢牢掌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重视理论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共产党历来重视主题教育学习,建国以来已先后开展过14次集中主题教育活动,其中理论学习始终被摆在首位,成为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实现思想统一的重要途经。本文试图梳理历次主题教育中理论学习的特点、基本经验、做法与启示,借助制度设计理论从目标、原则和内容三方面设计推动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发展的集中主题教育学习制度。  关键词:建党以来;党内集中教育;理论
期刊
摘 要:案例教学法以其生动的展示方式、新颖的上课形式、良好的教学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法学、管理学等应用型专业课程,通过真实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联系理论及个人经验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迁移到实际生活。案例教学法以其生动性、良好的迁移性及应用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实际教学中常将“举例法”误当“案例教学法”,无法达到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者应厘清案例教学法的
期刊
摘 要:公共精神以公共场域为基础、公共交往为纽带,表现的是公民对社会的公共关怀以及责任担当,关注共同体的公共利益,追求公共善的价值旨归。面对社会公德意识缺失、主体意识淡漠、责任意识缺位以及社会参与意识减弱等失范现象,亟需从他律、自律以及他律与自律相统一方面培育新时代青年公共精神,使广大青年在进行公共行为选择的时候,能够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期刊
摘 要: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谈心谈话工作讲究艺术,遵循学生思想活动规律,掌握谈心谈话的原则与技巧,是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谈心谈话的重要因素,也是辅导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优化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方式要求辅导员增加相关知识储备、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坚持工作的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发挥倾听优势并及时总结工作方式方法,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