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校笺》纠误一则

来源 :江海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x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洪(283~363),丹阳句容(今江苏扬州)人,是两晋之际重要的道教理论学者、社会批判思想家、医学家.他著述宏富,可比班、马,<抱朴子>内、外篇是他最为有影响的著作.<抱朴子内篇>已由王明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著成<抱朴子内篇校释>出版(中华书局1985年3月第2版),而<抱朴子外篇>因为葛洪用典繁多、内容博杂,阐释难度颇大,向无良好注本行世.杨明照先生集四十余年之功,终于撰成<抱朴子外篇校笺>上、下两大厚册(中华书局1991、1997年版),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一要求的实现却不尽如人意。要么是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引导”,刻板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句,进而总结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么是教师任由学生对文本
将浙江绍兴籍作家徐渭的诗文与鲁迅的散文诗<野草>作比较,可见其在意象的建构、心灵苦闷的象征及越中区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异中有同,他们共同有着&#39;草根&#39;精神的&#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