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经典阅读 弘扬传统文化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城书院是一家以“推广经典阅读,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公益性的现代书院。自2007年创办以来,数年如一日坚持引领少年儿童与市民大众诵读国学经典,培养爱国情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书院先后被团中央全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表彰为“全国中华经典教育先进单位”;被江苏省全民阅读领导小组表彰为“江苏省十佳阅读基地”;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表彰为“江苏省优秀讲坛”;荣获江苏省文明委颁发的“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案例”奖;被江苏省社科联表彰为“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被媒体称为“当代徐州的文化名片与文明符号”……
  “阅读”是指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的内容不同,阅读者从中获得的信息也千差万别。因此,阅读的对象非常重要。就书籍而言,图书的数量浩如烟海,内容包罗万象,但是按照其价值取向,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优秀读物、通俗读物、科普读物等等。而经典无疑是所有书籍中能量最大、价值最高的书,因为经典具有下列特性:
  1.具有典范性。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经典是各种思想的结晶,最能代表各学派的思想智慧,也最合乎历史规范。
  2.具有代表性。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被称为“经”,如《道德经》《圣经》《金刚经》《古兰经》等,代表了民族文化的最高智慧。
  3.具有权威性。经典是经过历史筛选的最有价值的书。古今中外,经典在各个知识领域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4.具有传承性。经典在历史的岁月中不断被传授和继承,逐渐沉淀为民族文化的标志。
  古人云:“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书院在有限的时间内推广经典阅读,以实现阅读价值的最大化。其实,这一选择与中国的书院传统不谋而合。因为传统书院都是以读经诵典、讲学论道作为日常学习的主要内容。传统读书人便在经典的滋润下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彭城书院是通过诵读、讲坛、培训班等形式,多年来大力推广经典阅读的公益性机构。书院创办于2007年5月1日,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00多人,皆为不领取任何报酬的义工。彭城书院的经典阅读活动丰富多彩。最具特色的当数四种公益培训班。
  1.儿童国学启蒙班。面向4至14岁少年儿童开办。每到周六,数百名少年儿童聚集到书院,分班级跟随义工老师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至2016年6月,书院共举办儿童国学启蒙班37期,3000余名少年儿童参加了经典诵读培训。
  2.大学生国学班。面向徐州市数十所大中专院校的10余万大学生开办,一年一期,周日上课,主要内容是经典的阅读与研修。每周日上午,书院都会邀请两位教授、专家或学者,举行两场讲座,内容包括诸子百家思想、经史子集的撷英咀华。由读经典到讲经典,这是经典阅读的延伸。至2016年6月,书院共举办大学生国学班10期,2000余名大学生在书院参加了经典阅读培训。
  3.中华女德研修班。面向所有成年女性开办。旨在通过讲解班昭的《女诫》,引导女子对女德的认知与修习,提高女性道德水准,培养女子高尚情操,涵养女子文化修养,升华女子思想境界。至2016年6月,书院共举办中华女德研修班12期,2000余名女子在研修班系统阅读和研修了《女诫》。
  4.国学师资班。面向社会开办,培养推广经典阅读的种子人才。目前120名社会人士正在书院接受经典阅读推广培训。师资班学员除了参加经典诵读与研修,还要参加二十四节气茶会。这是经典的深度阅读。每个节气晚上,书院都会举办茶会,以茶会友,品茶论道。茶会内容主要为讲经论道,比如《红楼梦》《浮生六记》《闲情偶寄》《菜根谭》等经典的鉴赏。至2016年6月,书院共举办公益茶会224场。
  除了上面的四大培训班,彭城书院还通过举办学术论坛,阐发经典要义;通过远足游学,体悟经典智慧;通过举办四季诗会,让经典阅读充满诗意。丰富的活动、多样的形式,使阅读不再单一和枯燥,而是充满诗意与智慧。
  1.坚持自愿性。在书院从事经典阅读推广的所有人,包括教授、专家、学者、国学爱好者等都是义工。他们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技术特长。
  2.坚持无偿性。既然书院的推广人都是志愿者,故而这一份工作没有任何报酬,没有任何名利。大家本着自愿的原则走到一起,为推动经典阅读各尽其能,无怨无悔,一干就是近十年。
  3.坚持公益性。书院举行的所有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皆免费对社会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所需要的费用都来自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
  4.坚持组织性。为了规范阅读推广服务,书院先后成立了教授委员会、学友会、家长会、学生会等组织,大家各司其职,目标只有一个: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书院,接受经典,爱上阅读。
  “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是彭城书院的宗旨;“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世的事业”是书院人的境界。彭城书院推广经典阅读的经验表明,经典阅读利国利民,推广经典阅读时不我待。
其他文献
有些人非常怀疑父亲对他们事业的影响,尤其是那些选择了与父亲不同职业的人。“我是个律师,而我父亲是个电工,很明显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当被问到父亲对自己职业选择的作用时,这通常是个典型的回答。  实际上,不管你是否追随父亲的职业脚步,“父亲的因素”都在以多种方式发挥着作用。它既可以造成你工作上最大的弱点,又可能形成你的主要优势,还可以决定你对工作的满意度。不论女性、男性、中年人抑或年轻人,它都适用。
期刊
青花,是一位少女的名字,是古代戏剧、绘画和诗文中常见的那种女子。假山和垂柳之间,青丝如云,面容似雪,目光如水,手执团扇,裙裾婀娜,画的是她的形;“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写的是她的神。年方二八,养在深闺人未识,尚未许配人家,却是春心难锁,眉宇间已有了淡淡的忧伤。闲来操琴作画,下棋挥毫,琴是古筝琵琶,画必工笔,棋必执白,书是娟秀小楷
期刊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  24岁的官东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凭借高超的潜水技术,一连救出两名幸存者;危急时刻,他让出自己的潜水装备。官东,以其舍己为人的精神,被网友们封为“男神潜水员”,不过,在他的父母看来,官东依旧是那个“实诚的孩子”。他们告诉记者,懂事、乖巧、坚强,是儿子身上打小就有的特质。  心疼  电
期刊
曹文轩(1954- ),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 《红葫芦》 《蔷薇谷》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青铜葵花》以及“大王书”系列、“我的儿子皮卡”系列等。曹文轩作品以高雅纯净的古典美在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广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成为一版再版的长销书。其中,《草房子》自19
期刊
陶渊明(352或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著有《陶渊明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
期刊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五  那些时辰曾经用轻盈的细工,  织就这众目共注的可爱明眸,  终有天对它摆出魔王的面孔,  把绝代佳丽剁成龙钟的老丑:  因为不舍昼夜的时光把盛夏  带到狰狞的冬天去把它结果;  生机被严霜窒息,绿叶又全下,  白雪掩埋了美,满目是赤裸裸:  那时候如果夏天尚未
期刊
幽僻处可有人行?  2015 《新京报》年度生活类好书  作者:张志扬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5-1  《幽僻处可有人行?》包括三本作者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集——《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维罗纳晚祷的钟声——小说阅读经验》和《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作者谈他传奇而曲折的生命历程、谈他阅读小说和电影的所思所感,彰显其哲学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独特气质。作者是一位独
期刊
公元前73年,汉宣帝刘询一登基,就遭到了大臣们的“逼婚”,让他立辅政大臣霍光的女儿为皇后。让人意外的是,对霍光什么事都顺从如羔羊的刘询,唯独在这件事上保持了沉默。公卿们有些奇怪,催促他尽快做出决定。  有一天,这个年轻的皇帝终于下了一道诏书,只是这道诏书让人读来有些摸不着头脑:我在贫穷困苦的时候有一把随身的旧剑啊,曾经是它伴随着我朝朝暮暮,我现在十分地想念它,众爱卿能帮我找回吗?  原来刘询在思恋
期刊
吴承恩(1501-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西游记》是其代表作。  唐僧四众,在山游玩,忽抬头,见那松篁一簇,楼阁数层。唐僧道:“悟空,你看那里是甚么去处?”行者看了道:“那所在,不是观宇,定是寺院。我们走动些,到那厢方知端的。”不一时,来于门首观看,见那:
期刊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代表作有《围城》《谈艺录》《管锥编》《槐聚诗存》等。  杨绛(1911- ),钱锺书夫人,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代表作有《干校六记》《我们仨》,译作《堂吉诃德》等。  五  1949年7月,钱锺书举家迁往北京,这是继四年大学生活之后,钱锺书再次来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