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深”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ll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一种艺术,每一句都值得推敲琢磨。唐诗《山行》在意境上耐人寻味,在语言上更是画面感极强。从古至今,对诗中“白云生处有人家”还是“白云深处有人家”的争议一直以来没有停止。本文从这个“生”还是“深”这个角度去思考,品析,希望从中获得些许收获,与读者分享,探讨。
  关键词:异文;意境;心境
  G633.3
  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在人教版几经改版之后,仍被选入教材。每每教学这首诗时,总有孩子们对这首诗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生疑,孩子们总是不能理解“生”在此处的意义,总会误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不少家长也质疑,是不是教材中的“生”是错的呀,似乎也见过不少读本用的是“深”,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有学者认为:诗句说山非常高,白云正在山腰处,在茫茫云深掩映之处忽隐忽现一些房子,该是白云的深处才对,应作“白云深处有人家”。也有专家说这是古诗文异文现象。
  我个人也曾理解这是其中的通假现象。比如: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人教版语文课本用的是“最喜小儿亡赖”其注释为“亡”读wú,通假字,通“无”。所以有苏教版也有写作“无”。又如岑参《叹白发》中“白发生偏速,交人不奈何。”“交”通“教”等。
  不少书籍上认为这类现象可能是古时候人们没有印刷技术,手抄是进行古诗文传播的最直接方法,而传抄的过程中,因为古人的用字规范性不强,也就出现了一个字想不起来时,用另一个同声异形的字代替的现象,而且古人也不认为这是一种错误,觉得这样很方便,况且当时也没有一本汉语言规范化的大辞典。如此一传十,十而众,有意无意的就出现了现代人不能理解的用字现象。直到我国第一部能够规范汉字正字学著作许慎的《说文解字》诞生了,才对文字规范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深深影响后世的文字学,现如今我们的文字越来越规范,当然就不能再随意代替了。其实严格地说,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是没有定义标准的,他们是互相依存的,地位也是相对而言的。那到底“生”和“深”,谁更贴切点呢?
  王力编写的《古代汉语》一书算比较权威的了,书中该诗写作“深”。而《唐诗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一部有关唐诗的比较全面而详尽的代表书籍,书中认为应该是“生”,注解中也说:“生处”一作“深处”。看来这“生”和“深”一直以来就引起很多争议了。
  究其原因,我们先从字音上看,一个后鼻音,一个前鼻音,韵母近似,古人的发音不太准确的时候,是不是就把“生”误读成了“深”呢,又或者是相反,原本是“深”读成了“生”呢?是不是原作“深”呢?云雾深处隐约可见几户人家,从意思上看孩子们也还是可以理解的,看不出明显的错误呀。
  那为什么我们翻看教材时,人教版教科书选入的是“白云生处有人家”?仔细想想,从诗句的意思上看,我有了新发现。
  诗文一开篇,一幅迷人的山林秋色图在读者眼前展开,诗句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山、白云、石径、人家构成了一幅和谐幽美的画面。
  “远上寒山石径斜”,读者的目光随诗人指向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顺着高而缓的山势,山路绵延深远。一同向山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处屋墙的影子。这里的“上”与“斜”对应,“人家“与“石径”对应,景物间巧妙地融为一体。
  “生”用在这里合适吗,我查看了“生”的原意,它是指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是滋长的意思。“生”的词性变化很多,可以作动词,如它的本义;可以作名词,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可以作形容词,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也可以作副词“很”来用,如:生疼。而“生”在本诗中应作动词,可以理解为“生起,产生”的意思,就是说云雾在山腰生成,瞬息万变。这样理解就比较合情合理了。
  如果换成“深”,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深”可以作名词,表示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比如: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又可以作形容词,表示距离大,比如:遥闻深巷中犬吠,或是表示幽深之意,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还可以是副词,如: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也可以作动词,表示深挖,如:决河深川等。而倘若在这句诗里用“白云深处有人家”,则“深”应当作形容词理解,表示云很厚,在地面上看不透。那么“深”字只能表达云雾浓厚的意思,而云雾的缥缈,升腾,乃至于它的动感就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
  换言之,一个“生”字正写出了这高山之间白云缭绕,变幻莫测的灵动景象,更给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而这中景象我似曾相识……
  记得我们南方很多山岭,每每春秋之际,山野间游人如织,我们也经常加入游客的队伍,行车循路而上,静观徽州蜀源雾中的一抹抹油菜花黄,或玩赏那被秋霜染红的片片黟县塔川红叶……晨起,云盘雾绕时,更是别有一番景致。那山间的云雾时而升腾,时而缥缈,时而游走,正所谓“白云生处有人家”。你若不是亲眼所见,怎知那是凡间平民?莫不是仙境桃源?云雾似乎从山间,由某人或是某物吹起而生,继而腾起,继而飘散,继而无形……空灵而玄妙。
  这“生”起白云的地方,是仙人的居所吧,不是正写出了诗人的心情和感受吗?一个“生“字,不仅传神地表现了种种云雾的动态美,更让人感到深山虽然寂静但充满生气的景语,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和无尽的向往。
  而诗人的心境也正蕴含其中,诗人孤孤单单在寒秋来临之季,进入深山,却没有触景伤怀,而是以白云、人家、山林铺平垫稳,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枫林晚景,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顾不得驱车赶路,这惊喜之情油然而生。诗人不仅是写景物,更是咏物言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融入迷人的大自然中,借寒山中的秋色之美,抒发自己豪爽向上的精神气质。一个“生”字,为下文绘出的火红秋叶图埋下伏笔;一个“生”字,是秋意盎然、勃勃生机的写照;一个“生”字,诗人油然生发的精神状态溢于言表!寒山,云起,红花,层次感迭起,色调的搭配妙不可言,一幅写意的山水画逐渐展开,特别是那一抹火红的枫叶渲染于寒山云雾之间,这别样的诗情画意怎么令人心醉?怎不令人留恋?而这样的诗句又怎不令人叹服?
  试想,如果换成“深”岂不是少了大半的情趣,如同我们说话太平实了,也不太符合诗的语言,更不符合这首诗戛然而止于“霜叶红于二月花”却又意犹未尽于“白云生处”的意境。
  写到这里,儿子过来补充一句“云深不知处”白云深深的,太厚了,怎么看得到人家?是呀,也许“白云深处”,深邃杳霭,真的看不到房屋的影子。一语惊醒,豁然开朗……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音乐课堂评价应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评价“学”的效率来检验“教”的质量,从而实现以学定教。本文围绕课堂教学实践,通过两个层面探讨了基于学生的初中音乐课堂评价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评价;初中生;音乐欣赏  G633.951  严格来说,课堂评价是一个综合构建的过程,它综合了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因素,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价值进行判断,检验教学模式的
期刊
摘 要:音乐与美术,是激发小学生创造力和好奇心的良好工具,小学开设这两门课程,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等能力。但是虽然开设了这些课程,却未必能够真正的做到激发小学生的这些能力、兴趣。因此如何最有效的激发未来的小画师的好奇心和创造的天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用自己的脑,手,眼去将想象转化为现实的作品,就是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需要去真正研究的。  关键词:小学生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不会计算机的人将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因此应该从小学生开始抓起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国家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1】,在很多地区,从小学开始就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学。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必须要面向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选择符合我国现在国情的信息技术课程,形成合理的信息技术教育制度体系。  关键词:信息
期刊
摘要: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以来,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和探索,成效显著,许多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实践,探究性教学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章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运用探究性学习,发挥其功用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课堂  G623.2  语文学科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小学语文在初级教育阶段非常关键和重要,在知识积累,综合素
期刊
摘要:单纯的记忆与模仿很容易让当代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陷入瓶颈,传统“老师讲、学生记”的数学教授方法很难满足思维活跃的初中生。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可避免因初中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导致知识点疏漏,本文分析了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并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展开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优势;策略  G63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涵盖的内容广泛,属于人文性质较强的学科,是初中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历史教学课堂也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影视作品给学生观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提高。但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使用影视作品仍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英语,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用英语进行自如交流的魅力”——这是我从教二十多年来的追求,它一直贯穿于我的日常教学当中。在英语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化的魅力,陪同学生一起快乐学习,尽享成功的喜悦。这种教学理念就是“真实情境中的自如交流”,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档案电子信息管理软件为依托,通过该软件在《信息文书与档案》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梳理出课堂教学中使用该软件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该软件的优势与成效,同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几点反思。  关键词:档案电子信息化;档案教学;实践;应用  G275.2  《信息文书与档案》是商务助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课本按照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办理流程,系统介绍了采集信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所采取的方法多是建立在要求记忆的基础上再掌握,老师的做法是“满堂灌”把所谓的知识“塞”进学生的脑袋。这既不符合人类思维的本来面目,也不能很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这么想来,我们平常的做法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我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新课改下,不少老师虽积极主动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以多种形式开展随文练笔,但却走入了误区,学生练笔中语言表达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教师随文练笔的训练甚
期刊